第520章 新的起点
1934年5月17日,周恩来和朱德、王稼祥发布《中革军委关于划分军区分区及其目前任务的命令》,将中央苏区各军区及下属分区重新划分为五个军区:
江西军区、赣南军区、粤赣军区、福建军区和闽赣军区。
要求各军区在国民党军的远近后方,发展游击战争,创造新的苏区,钳制和吸引国民党军,协助红军基干兵团机动作战,以争取决战的胜利。
当天,中革军委发布命令,重新划分各军区作战范围,决定在赣南的于都、登贤、赣县、杨殷等4县范围内设立赣南军区,担任中央苏区西南线的军事斗争任务。
中央政府副主席、中央书记处成员项英兼任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赣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等机关设在于都县城。赣南军区辖第一、二两个作战分区和信康、南雄两个游击区,1934年12月又新成立信康赣雄军分区,后改称赣粤边军分区。
其中:第一作战分区于1934年5月设立,以杨殷、赣县为其作战地域,指挥部设在均村。
第二作战分区于1934年5月设立,以登贤县及于都县南部天心河以西为其作战地域。
赣粤边军分区指挥信丰、南康、赣县、南雄及定南、龙南、全南等地游击战争。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为了加强粤赣边区武装斗争,中央分局和赣南省委决定成立粤赣边特委和军分区。李乐天为特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员,杨尚奎为特委副书记。
11月初,李乐天和杨尚奎率领特委机关和一营红军700多人上油山开辟游击区。
1935年3月下旬,项英、陈毅到达油山与李乐天等会合。随后,蔡会文、陈丕显率领赣南省委机关和军区干部300人,也先后上油山会合。
三路会师油山的部队共有1000多人,汇成了粤赣边三年游击战争的主力。
接着,项英(化名老周)、陈毅(化名大老刘)在南雄油山大岭下召开特委、军分区和部队连以上干部会议,制定“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方针,具体部署开展游击战争。
1935年4月9日,粤军余汉谋第一军3个师,加上地方保安团,兵力4万多,重重包围油山游击区,进行长达半年的“清剿“。
特委和游击队采取积极灵活的斗争方式,把机关分散活动,发展党的地下组织,配合游击队挫败了粤军的第一次武装“清剿“。
粤军“清剿“计划失败,遂变换手法,利用叛徒破坏游击区,制造“北山事件“。
1935年10月,叛徒龚楚带着30多人伪装成红军游击队窜到北山,骗取游击区后防主任何长林的信任,在龙西石包围杀害北山游击队和后防人员60多人。
接着,何长林叛变,带着龚楚寻找特委机关,幸被外出挑米的游击队员和哨兵机警识破。
特委决定迅速转移到油山。
转移必须通过梅关,可是梅关一带,国民党重兵把守,严密封锁,特别是小路更加戒备森严。
特委在离梅关40里的地方隐蔽了两天三夜后,陈毅决定待敌兵疲惫,避实就虚,出其不意,不走小路走大路。
在一个月色昏昏的夜晚,特委机关一行20来人,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大步穿过雄余公路,越过梅关要隘,胜利到达目的地。
就地休息的时候,陈毅同志精神抖擞,诗兴顿发,挥笔写下了《偷渡梅关》:“敌垒穿空雁阵开,连天衰草迟迟来。攀藤拊葛君须记,万载梅关著劫灰。“1935年冬至1936年春,粤军采取“移民并村“的手段,封锁游击区。凡有游击队活动的地方都强迫群众全部搬走,不走者以通匪论罪。
油山的大兰、坪田坳等几十个村的群众被迫搬到山外,留下的房子全部被烧光。
在油山外围的大塘、乌迳、里东等地,驻扎粤军,企图通过移民封山,割断群众与游击队的联系,从而把游击队困死、饿死在山里。
粤军的封锁和寒冷的天气,使游击队生活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
陈毅同志这样描述当时的艰苦环境:“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三更长。“在这关键时候,群众尽力帮助亲人游击队,有的在临走前就把粮食藏在山上;有的冒着生命危险,趁进山砍柴的机会,巧妙地把粮食、食盐和药物带给游击队。
在群众的支持下,游击队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饥饿和严寒,度过了难关,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1936年6月发生“两广事变“。陈济堂反蒋失败,驻扎在粤赣边的余汉谋3个师撤走。
游击队抓住这一有利战机,伏击了进剿油山的乌迳“靖卫团“,击毙“靖卫团“团长傅振林。
接着攻打邓坊圩,活捉土豪江碧山,缴获一批枪支.布匹.西药和现款。
9月,蒋介石嫡系部队四十六师由赣州向南逼进,调防粤赣边区,向游击区大举进攻。
特委迅速作出“九月决议“,制定依靠群众,放手搞“两面政权“的策略,采取了“牵牛出山“的办法,插到蒋军的背后,先后袭击南雄水口圩保安队和南亩、里东等地的土豪。
1937年4月,蒋四十六师策划“梅山事件“,利用叛徒陈海(原红军掉队人员)设下圈套,谎称中央派人到了大余城,企图以此诱捕陈毅。
陈毅渴望早日与中央取得联系,毅然冒险前往大余城,发现情况有变,立即返回梅山,叛徒阴谋破灭。
5月,陈海带领蒋军四个营的兵力包围特委机关驻地梅山斋坑,项英、陈毅等同志被困20多天。
蒋军日夜搜山一无所获,最后放火烧山。
在此危急关头,突然下了一场暴雨,陈毅等特委同志得以脱险。著名的《梅岭三章》就是陈毅在此危急时刻写下的。
在蒋四师历时半年的“清剿“中,游击队损失惨重,特委书记李乐天、油山游击队大队长曾彪以及特委委员叶明魁相继牺牲,还有许多游击队员和群众也惨遭杀害。
1937年7月,中共中央发表《国共合作宣言》和《告全党同志书》。
陈毅写信给大余县县长彭育英,要求国民党驻粤赣边军队停止对雄余边等地的清剿,合作抗日。
8月8日,项英、陈毅以粤赣边特委和赣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的名义,发表《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宣言。
9月初,陈毅以粤赣边游击队代表身份,在南雄钟鼓岩与大余县县长彭育英谈判,初步达成合作抗日的协议。
1938年初,粤赣边和赣南各县游击队在大余县池江集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第一支队。陈毅任支队长,率部北上抗日。
三年游击战争不但取得了反“清剿“的胜利,粉碎了敌人企图消灭革命力量的阴谋,而且还不断地抓住有利时机,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并把游击队的活动扩展到了全南、定南、龙南三县以至安远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