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铁马金戈 > 第425章 经验与教训

第425章 经验与教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温坊战斗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福建省连城县温坊(今文坊)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袭击战,歼其1个旅另1个团一部,俘2400余人。

    这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一场出色的运动战,给东线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广昌、建宁相继失守后,林彪更加迫切地向中革军委提出“诱敌深入”,制造运动战战机的要求。5月20日,林彪同聂荣臻致电朱德:

    “敌占广昌、建宁以后,战争已转到新的形势,因敌开始深入基本苏区,其每次前进的距离当更短……很少有大的运动战给我们打的可能。因此再次建议,军委如没有新的情报,敌人没有新的动向,则仍应采取运动战,集中主力,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林彪于6月9日又同聂荣臻致电朱德、周恩来:

    “目前敌已入我基本苏区,近来每次前进距离较其过去在边区为短,较在白区则更短,在组织短距离的前进中,我军突击敌人,因地域甚窄,容不下大的部队进入战斗,同时因战斗发生系突然,战斗经过时间极短,等大部队赶到后,战斗已结束。因此,建议红军第一军团东移……”。

    虽然林彪一再建议寻机打运动战,但红一军团得到的中革军委命令,依旧是东奔西走,疲于奔命地四处“抗击”、“突击”于“古龙岗、江口一带地区,抗击国民党军北路军”。

    在“南坑、蔡江以北抗击敌人”、到“黄陂、东韶、吴村抗击国民党军第四十三师、第九十七师、第八师”、在“新安、赤水间抗击国民党军罗卓英部第五纵队”1……

    林彪于7月13日又一次同聂荣臻致电朱德、周恩来,建议将主力后移,引敌冒进:

    “我军与敌过于逼近,极有利于敌采取以堡垒与火力掩护的方法推进,在此情况下,我们意见,我军应以求得歼灭敌之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须将部队后移,保持与敌十五里左右地域集结……待发现敌进攻时再出动主力歼灭敌人。”

    这次得到的指令仍旧是“抗击”----“抗击向永安进攻的李延年纵队,并掩护红军第九军团安全转运资材。”

    于是,红一军团奉命抵达苏区东部闽西的曹坊地域,准备抗击敌东路军李延年纵队。

    至1934年秋,西起龙冈,中经广昌,东迄建宁、永安、连城,南至筠门岭的大片地区在红军的节节“抗击”中相继失守,福建苏区只剩下汀州(长汀)、宁化等接近江西边界的狭长地区。

    此时,刚取得剿灭十九路军胜利的东路军总司令蒋鼎文,在6月份占领连城后,更是加紧了由东路进攻苏区的步伐。

    李延年率第四纵队第三师、第九师、第三十六师、第八十三师4个兵员充足、武器精良的“整理师”共19个团进占朋口后,目标是攻占中央苏区东大门的重要屏障松毛岭,继而一举拿下汀州城,而后直取红都瑞金。

    红一军团于8月25日移至闽西曹坊地区,林彪勘察地形后发现:李延年纵队从朋口向汀州(长汀)急进必经过温坊村(现名文坊)。温坊位于闽西长汀县东南,距朋口二十里,沿途地势险峻,两侧高山绵亘,可以埋伏大部队,是一处有利于在运动中歼敌的极好地形。在选择地形上,林彪有着独特的眼光。

    一军团首长主意既定,军团参谋长左权立即派出一军团侦察科长刘忠带军团便衣侦察队和红二师侦察连,并携电台一部深入敌人纵深摸清敌人动向。

    8月26日,一军团接到朱德电令:“李延年纵队定三十日集中朋口、碧州地域,准备向河田、汀州进攻”,“我军目前作战任务是:(一)以一军团(缺十五师)协同二十四师,在朋口以西地域抗击李纵队,并以九军团为预备队”。

    虽然军委朱德的命令依旧是抗击死守,但林彪、聂荣臻认为,之前按照军委那种“一步一顶牛”的“堡垒对堡垒”和“短促突击”战术,结果都是节节“抗击”,屡战屡败。

    而且,由于我军节节“抗击”,使得敌人每次运动只前进二三里,我军自然失去了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的机会。

    林彪坚持认为:如果红军主力离得较远些,敌人则会大胆前进比较远的距离,那就会造成某一局部脱离其整体,为红军提供打运动战的条件。

    于是,林彪、聂荣臻决心“违背军委的‘短促突击’原则”,将主力后撤20里,以期诱敌深入。

    其实,林彪的这个构想已经接连向中革军委提过十数次。早在年初(2月10日),林、聂就向中革军委提出:

    “我第一防线与第二防线应相距一天至少三十五里以上路程,以便万一我第一防线失守后,敌向我第二防线进攻时我以第二防线阻敌。而以主力在第一、二防线之间,以运动战侧击或夹击和尾击敌人。”

    但2月12日朱德回电否定了林、聂的建议:“提议防区之间要相距一日行程,我们是不同意的,因为照例不是离开自己堡垒几十里,而是要补筑工事。”

    按照军团首长“诱敌深入”的思路,军团作战科长陈士榘奉命拟定了作战计划:

    在敌人大胆前进20里时,乘其立足未稳,工事尚未修好之前,迅速地大胆插入分割,以“黑虎掏心”战术,利用夜幕掩护,主攻部队直插敌人指挥中心将其消灭,再分割围歼其余各处敌人。

    8月26日,林彪、聂荣臻即命令红军第二十四师伪装为地方部队,在猪鬃岭、萧坊、桥下一线“休息整理”、“修补工事”,以诱使李纵队大胆地向长汀跃进。林、聂则自率红军第一军团、红军第九军团主力隐蔽南移。

    林、聂这次不照军委命令死守温坊来打击敌人,反而自行机动,将主力退进苏区二十里,承担了巨大的压力。

    30日晚,红军进入松毛岭阵地。第二天(9月1日)凌晨,敌李玉堂第三师第八旅两个团,由洋坊至温坊之间集结出动。

    至正午时分,向松毛岭推进了十多里,随即构筑工事,并向已被红军占领的松毛岭制高点阵地派出侦察警戒。

    这时敌人还未发觉红军早已在此严阵以待。此时,温坊乡苏政府在祥兴公祠商议我赤卫队如何配合二十四师红军作战事宜。

    决定派出赤卫队员项义老古、项报孜古带路,从最近、最隐秘的上莒溪沿山间小路,由月朗塘到洋坊尾,邓排凹。

    另一路由赤卫队员黄克勋带路由黄沙坑的小溪至文坊“项公桥”及老虎窠岌插入敌后,隐蔽以截断敌人之退路。

    派出项万元、项土生、项木旺等配合红军侦察部队行动,消灭驻在村内两个营的敌人。

    9月1日晚上9时,红军一切准备就绪,洋坊尾到温坊的电话线也已被红军侦察员剪断。这时红军发动攻击。

    由于红军充分发挥夜战近战的优势,经过五六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大部分敌人被消灭,只有少数残敌尚固守洋背村附近的碉堡和温坊南面的八角楼。

    一军团之五、六团,配合独立二十四师消灭固守洋背村的敌人,至第二天天亮前战斗全部结束,除旅长许永相乘黑夜逃走外,这个旅被歼灭。

    指挥官李延年得知第三师第八旅被红军歼灭,大发雷霆,大骂许永相饭桶。他对战败不服,即令第三师和第九师开进温坊,决心与红军决一死战。

    9月3日早晨,敌第三师和第九师由朋口集结三个团,其先头部队改为第九师的一个团,8时许由洋坊尾向温坊前进。

    红军决定消灭这个先头团。命令一师负责截断其归路,由二师从八钱亭,二十四师从马古头两个方向向敌人夹击。

    二师四团一营连续冲锋六次占领了几个山头,三营连续冲锋占领敌人六个阵地,痛快歼灭了这个团。温坊战役即告结束。

    此战的胜利给敌东路军以沉重的打击,是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以来少有的胜利。虽然它已不能改变红军的被动局面,但它却有力地说明了“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方针是错误的,“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是正确的。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注1这些俱是中革军委的电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