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铁马金戈 > 第423章 广昌战役

第423章 广昌战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硝石,位于南城县境东南面的南黎公路中段,扼黎川、南城交通要冲。此地有资水东来红军转入阵地防御,与国民党军进行消耗战。

    红军在北线进攻受挫后,中共临时中央转而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要求红军处处设防,节节抵御,以期阻止国民党军的进攻。

    此时,驻福建省的国民党军第19路军于11月20日发动了反对蒋介石的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蒋介石慌忙从北路军中抽调11个师前往镇压。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打破敌人围剿的机会。

    此时,已经被剥夺军队指挥权的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毛主席提议,红军主力应突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纵横驰骋于杭州、苏州、南京、芜湖、南昌、福州之间,将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威胁敌之根本重地,向广大无堡垒地带寻求作战。

    而中共临时中央却将红军主力从东线调到西线永丰地区,进攻国民党军的堡垒阵地,从而使红军丧失了打破围剿的有利时机。

    12月11日,蒋介石为保障其进攻第19路军的翼侧安全,以第8纵队3个师从黎川向团村、东山、德胜关推进。

    12日,该纵队2个师向团村附近红5军团阵地发起攻击。红一方面军急调红3军团、红3、红34师,从东、西两个方向反击。

    但因兵力不集中,仅击溃其一部,未能大量歼敌。

    蒋介石在镇压了福建事变以后,即将入闽部队改编为东路军,协同北路军、南路军,于1934年1月下旬重新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进攻。

    敌军主力从东、北两个主要方向采取堡垒攻势,向广昌方向进攻,其第3路军主力向建宁推进,第6路军2个纵队从永丰向沙溪、龙冈推进。

    在国民党军新的进攻面前,中共临时中央仍然要求中央红军1处处设防,广筑碉堡,以阵地防御结合短促突击顶住敌人的进攻。

    从1月下旬开始,红军全线开展阵地防御战。

    在赣东方向,国民党军北路军4个师夺取建宁,分两路进攻黎川、建宁间要点横村和樟村,突破红5军团防御后,再攻邱家隘、坪寮。

    红9军团和红3军团第4师抵御失利,被迫南撤。

    2月9日,红1、红9军团分别在樟村以西鸡公山及熊家寨与国民党军各1个师激战,失利后被迫南撤。

    15日,红1、红9军团、红3军团第4师、红5军团分别在凤翔峰、司令岩、芦坑与国民党军3个师激战,均未获胜。

    25日开始,红1军团等部为保卫建宁,在建宁西北山岬嶂与国民党军激战3天,击溃其1个师。

    3月上中旬,中央红军与国民党军北路军频繁交战,红军节节失利,损失严重,逐步向广昌撤退。

    至此,北路军完成了乐安至黎川的堡垒封锁线,开始准备进攻广昌。

    在闽西北方向,2月24日~3月下旬,红7军团等部先后在沙县、将乐、泰宁、归化(今明溪)等地区与国民党东路军展开激战,失利后被迫向西退守建宁、宁化一线。

    国民党军东路军亦筑碉步步进逼,向建宁推进,并与北路军第3路军在闽赣边界的德胜关会师。

    各路围剿军的合围紧逼,迫使中央红军主力在广昌、建宁等地与之决战。

    4月上旬,国民党军北路军和东路军进到南丰县的康都、西城桥至泰宁一线,并集中11个师分两个纵队沿盱江两岸向广昌进攻。

    中共中央在红军连续作战、十分疲劳、减员很大的情况下,以红1、红3、红9军团及红5军团第13、第23师共9个师的兵力,采取集中对集中、堡垒对堡垒、阵地对阵地的正规战,以求阻止国民党军进占广昌。

    10日开始,国民党军7个师又1个炮兵旅,在大批飞机的配合下,向广昌交替攻击。红军辗转苦战,难于应付。

    14日,甘竹失守。

    19日,大罗山、延福嶂阵地丢失,红军反击未能奏效。

    至下旬,红军被逼至广昌城下。

    27日,国民党军向广昌城发起总攻,红军拼力抵抗,并组织反击,但未能阻止国民党军的连续攻击。

    28日,红军退出广昌。

    4月下旬~5月中旬,国民党军东路军加紧进逼建宁,相继占领太阳嶂、将军殿、弋口、挽舟岭、江家店。

    16日,东路军在北路军和空军配合下攻占建宁。

    南路军于5月上旬占领筠门岭要塞。

    6~7月间,红军在古龙冈以北地区进行了反击作战,均未能阻止国民党军的进攻。

    苏区范围逐渐缩小。

    红军6路分兵抵御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蒋介石为了加紧对中央苏区中心地区的围剿,重新调整部署,于7月上旬开始全面进攻。

    此时,中革军委以红7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从江西省瑞金出发,经福建省向闽浙皖赣边挺进。

    但此举亦未能牵动国民党围剿军回援和减轻对中央苏区的压力。

    这时,中央苏区的人力、物力都很匮乏,红军已失去了在内线打破国民党军围剿的可能。

    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采取了6路分兵、全线抵御的方针,将红军主力分别配置在兴国、古龙冈、头陂、驿前、连城、筠门岭等地区,继续同国民党军拼消耗。

    8月5日,北路军9个师在空军、炮兵的支援下,向驿前以北地区发起攻击。

    红3军团和红5军团第34师奉命在高虎脑、万年亭到驿前约15公里纵深内,实施阵地防御。

    至月底,击退国民党军多次集团冲击,使其第89师丧失了战斗力。

    但红军也伤亡严重,不得不放弃驿前以北的全部阵地。

    8月底9月初,红1、红9军团等部虽在温坊(今文坊)地区伏击、袭击离开堡垒之国民党军,歼灭东路军1个多旅,却未能改变红军的被动局面。

    下旬,中央苏区仅存瑞金、会昌、雩都(今于都)、兴国、宁都、石城、宁化、长汀等县的狭小地区。

    21日,中革军委决定,组建红8军团。

    10月上旬,北路军和东路军加紧对兴国、古龙冈、石城、长汀的进攻,南路军由筠门岭向会昌推进,企图迅速占领上述各地,进而占领宁都、雩都、瑞金,以实现围歼红军的目的。

    这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决定,放弃中央苏区。

    10月7日,中革军委下令地方部队接替各线防御任务,主力红军撤到瑞金、雩都、会昌地区集中。

    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从瑞金出发,率领主力红1、红3、红5、红8、红9军团和中央、军委直属队共86万余人,开始向湘西实行战略转移。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注11934年1月中革军委发布命令,将红一方面军改为中央红军。,黎水南来,两水汇合于镇西南端,再向西北汇入盱江。

    若从高处望去,该镇在资水北岸呈一弓形,镇中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镇东约半里为桥头村,村前是一片平坦的开阔地,镇后靠河处山丘起伏。此等地形条件构成了硝石易守难攻的特点。

    从1933年5月起,驻硝石之敌黄子咸的24师约4个团兵力,就沿资水北岸以碉堡、交通壕构筑两道严密的防线:

    从硝石桥头村伸延至东北及西北一带高地长约3000米,此为第一防线;以硝石街及街背高地2000米为第二防线,它成为第一道防线坚固的支撑点。

    除碉堡外,镇中还构筑联系工事,人可以在工事里自由行动;而硝石街则以工事完全封锁,这就使红军进攻尤为困难。

    蒋介石第五次对中央苏区的大“围剿”开始后,9月28日,敌北路军第八纵队周浑元部(3个师兵力),首先侵占中央根据地的北面门户黎川。

    黎川乃中央苏区门户,中革军委命令东方军收复。

    10月7日,东方军在洵口与敌遭遇,歼敌第6师之18旅。敌周浑元部受此打击后,龟缩于黎川县城固守待援。

    洵口战斗后,敌军判断红军有“进犯硝石企图”,即令24师收缩兵力,以72旅守备第一防线,70旅守备第二防线。

    此外,硝石附近的黎川驻有3个师,南丰、南城各有约4个师,均可迅速地增援硝石。

    “左”倾冒险主义领导人无视敌军密集的严峻形势,急于收复黎川,不等洵口战斗完全结束,即强令东方军攻打硝石。

    掌握红军领导权的博古、李德等人,摒弃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前几次反“围剿”中克敌制胜的正确战略战术,而采取“御敌于国门之外”、“堡垒对堡垒”、“阵地战”等一套错误打法。

    当他们震于黎川失守而急于收复的时候,于是严令东方军于10月上旬向赣东北回师就敌(此时东方军正入闽东征作战)。

    东方军奉军委命令继续西进,攻打南黎公路上的重镇硝石,意在截断周浑元纵队与南城之敌的联络,并乘势收复黎川。

    东方军总指挥彭德怀、政治委员滕代远奉命指挥集结在黎川附近的红三、五军团以及罗炳辉红3师、周建屏红19师、李聚奎红20师,与敌作战。

    彭德怀根据中革军委指示,决心先消灭硝石南援之敌,尔后乘胜收复黎川。

    10月8日,彭德怀命令李聚奎红20师进至杨坪向硝石作有力佯攻;以红三、五军团及周建屏红19师集结于相埠、刘屋、苏元、鸟石、小竹地区,待机歼灭增援之敌。

    但周浑元龟缩黎川城不出,红军打援不成。

    10月8日,攻击硝石的各红军部队待机相处。

    10月9日,红军遂将重心转向硝石。以右翼张锡龙红4师自韩公桥、彭绍辉红5师自相埠从北面向硝石攻击。

    左翼程子华红13师自雁石从东面向硝石攻击;周建屏红19师集结于韩公桥北端待命。

    另以有力支队抄小路出洪门截断南城、硝石交通、通讯,并积极向南城游击侦察。

    寻淮洲红20师主力位于杨坪,另以一个团为左翼支队进到毛坪,从南面向硝石进攻,并破坏硝石、黎川间交通。

    洪超红6师及谢嵩红12团集结于竹油、竹原待命。

    与此同时,中央军按照红一方面军首长指示,以一部兵力出南城新丰街地区,箝制和消灭该地区敌军,配合东方军作战。

    10月9日凌晨,东方军司令部发布攻击令。

    10月9日12时,张锡龙红4师、彭绍辉红5师从北面开始进攻硝石。

    程子华红13师从雁石至谢坊与李聚奎红20师一个营协同,从东面发起进攻,并以一个营过河南占领石堡,尔后向硝石东南攻击。

    张锡龙红4师依托华灵峰,彭绍辉红5师依托周家台,向敌发起攻击。

    但敌人凭借工事顽抗,红军各路进攻均未奏效,夜间再次发起攻击也未成功。

    当天下午4时,左翼部队13师协同20师一部沿资水两岸开始佯攻。

    接着右翼队从北面向敌143团阵地及桥头村144团阵地的第20堡、第22堡猛烈冲击,并以迫击炮向敌猛击。

    这样酣战到黄昏,红军突击队携带手枪、手榴弹在轻机枪火力掩护下,趁夜继续向桥头村及第22堡各处猛烈冲击。

    如此反复四次,其中肉搏两次,守敌以汽油棉絮制成火球照明,进行顽抗,红军攻击未能奏效。

    从10日至12日,红军对硝石之敌白天围困,晚上以一部分兵力发起攻击。

    而敌人则晚上凭堡据守,白天有时以小分队在空军掩护下向外袭扰,其主力则按兵不动。

    东方军每一次冲锋都被击退,遭致重大伤亡,粟裕即在此次战斗中左臂中弹,久治不愈,差点把胳膊锯掉。

    眼看红军伤亡日益增大,彭德怀接连向中革军委电报陈述反对继续强攻硝石。

    10月10日,东方军司令部因主力军进攻失利,令各师除留一营原地监视敌人外,其余集结于韩公桥、陈坊、崔坊一线,待机打援。

    9时,敌出动空军对红军实施轰炸,红军除留小部队警戒外,大部于华顶峰、永寿桥附近山谷凹地间隐蔽防空。

    薄暮时分,红军复向敌军攻击。

    10月11日拂晓以后,敌空军继续轰炸。因连日攻硝石不克,东方军司令部召开主要干部及政治工作人员、士兵代表会议。

    会议决定在部队中开展歼敌竞赛,并根据硝石工事坚固,攻击不易奏效牺牲过大的情况,而改用围困战术,争取先截击黎南援军,再夺取硝石。

    午夜,红军于华顶峰举火,火焰烛天,火光中红军以精锐部队在浓密火力掩护下分路向敌阵猛扑,一时杀声震天。

    其前锋一度冲至敌碉堡附近肉搏相持。

    但敌人凶悍无比,红军依然未能夺取阵地。

    10月12日,敌空军继续轰炸,日间战况沉寂,入夜红军再度发起攻击,一面以湖南籍士兵喊话宣传,一面发起冲锋突击。

    10月13日晨,南城之敌3个师向硝石增援,东方军司令部据此决定,先舍硝石之敌,以主力侧击南城来援之敌而消灭之。

    然而就在此日,敌李延年第9师、肖乾11师、霍揆彰14师和94师由南城进抵硝石,吴奇伟90师、傅仲芳67师等部进驻新丰街;第8纵队一部兵力从黎川向硝石开进。

    这时,东方军已处于敌军包围之中,中革军委也看到形势不对,被迫放弃进攻硝石计划,命令当晚撤出战斗。

    中革军委令红五军团于资溪桥掩护部队转移。

    周建屏红19师、寻淮洲红20师转至金溪地区箝制敌人,并于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红三军团转至飞鸢、杉关地区待机。

    午后3时,东方军开始撤离硝石附近。次日撤离完毕。至此,硝石战役结束。

    这次战役红军部队虽然英勇战斗,但终因“左”倾领导的错误指挥而导致红军遭受重大损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