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我买你的
“我跟你去。”
负责人安排了几句,走到林微面前,“你要不要找个人跟着你?”
“他就好。”
林微指了指袁飞,“你一个人跟我们去?”
“对。”
这次卖出了好几百件东西,钱嘛,四千六百三十八块钱。扣除之前给的五百定金,她得再给他四千一百三十八块。
这怎么说也是个天文数字了。
他过去之后,拿了钱直接存进去,也不用带着乱跑,一个人足够了。
三个人说好,林微又叮嘱了来帮忙的那个男人几句,这才在袁飞和负责人的陪同下,一起去银行取钱。
取钱的时候,林微进去,俩人在外面等。等好了,林微站在银行大厅的贵宾室门口招手。
让负责人点好钱,确定准确无误了,这才一起走出银行。
“咱要不要去租车?”
走在路上,袁飞发愁道,“这么多东西,要是找三轮车来拉,这也得好几趟吧?”
“等你过去的时候,可能已经下班了。”
林微看了看已经西沉,减少了热度和刺眼光线的太阳,沉吟道,“我给你个地址,你去找这个人。他跟人凑钱买了一辆轻卡,挂靠在运输队了。你去之后报我的名字,带着他们来吧。”
这还是唐慎告诉她的。
只是不知道现在运输业这么吃香的情况下,俩人还有空闲呆在首都不……
“那行,我这就去找人。”
眼看人都到了地方了,袁飞说着,便大步流星地往外走。
林微看着他走远,这才跟着负责人继续往前走。
只是到了地方有些诧异,那个外国人竟然还在,而且正跟林老闲聊,看那样子,气氛似乎不错。
“回来了?”
见林微回来,林老笑着问道,“等会儿看你怎么运回去?还是跟以前一样找个轻卡?”
买汝窑碎瓷那次,就是一辆轻卡候着。
“嗯。这么多东西,找三轮车太麻烦了。”
林微正说着,突然看见一个人探头看过来,她不动声色地继续道,“但是吧,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可能要用到三轮车。看这个点儿,都快下班了。”
嗯,她也有点饿了。
从挎包里掏出来几块奶糖,一一递过去,连那外国人也不例外。
“都吃点东西先垫垫吧。”
说完,林微赶紧剥了一块塞嘴里,这才觉着没那么饿了。
被袁飞请来帮忙的这个人说是姓李,林微问过他没什么事儿之后,便让他继续等着,等会儿车来了继续帮忙干活。当然,工钱给到了两块,再包一顿饭。
那人也就安静等着。
怕他心里不安,林微先付了一半的工钱。
林老陪着林微一起等人,就连那负责人也是一样。
外国人看了林微好一会儿,才开口说道,“我非常喜欢那一把青铜剑,还有铜雀,你能不能匀给我?我可以给你双倍的钱!”
这话他跟负责人说过,人家没同意。
现在他跟老先生聊了一会儿,也算是熟人了,这个时候说这些,应该不算唐突了吧?
“不好意思,您的请求我不能答应。”林微见他彬彬有礼,也就礼貌以对,“我们华夏有一句话,说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见他仔细思索了一会儿,也理解了,林微见没有冒昧解释下去。
“那我们在商言商?”
外国人眼睛黏在青铜剑和铜雀上,不甘道,“实在不行,我可以拿东西跟你换。”
他也收藏很多东西了。
还有一块据说是甲骨文的东西。但这个他肯定不能说,也不会拿出去交换的。
林微本想直接拒绝,却见林老微微摇了摇头,于是问道,“您准备拿什么来换?我这两样东西,您喜欢,那我们华夏人更喜欢。除非高于这两者的价值,其他我不愿意再谈。”
“瓷器。”外国人道,“官窑的东西,宋代青花瓷和粉彩瓷。”
说完,林微还没觉着怎么样呢,外国人先肉疼起来。
一脸的哀痛,仿佛失去了最爱的人一般。
“不换!”
林老直接开口拒绝。
“为什么不换?你们国人不是很喜欢瓷器吗?”外国人一脸的茫然,“这是官窑的啊!”
“这个价值不足以让我们跟你交换。”林老摇头。但也没有说明外国人看上的这两件青铜器的珍贵之处。
林微看着他们,含笑听着,让林老当她的代言人。
“先生,其实您并不是这些铜器的拥有者,不是吗?”
大概是觉得林老是人老成精,不好诱骗。外国人说完,直接面向林微,“你要是愿意,除了交换之外,我可以帮助您移民我们国家!”
现在,华夏正在涌起一股出国热潮,他出的这样的条件应该算得上是十分诱人了吧?
出国,几乎风靡全华夏。
他的几个友人,即便是不符合华夏人的审美,即便是年龄已经到了五十岁,痴肥而老迈,可还是有华夏的年轻人贴上来,就为了能跟她们一起出国。
外国人已经笃定林微会答应下来了。
“我们国家有很可爱的人,我想我到死爱着的也是我自己的国家。”
林微说完,突然觉得,这句话倒是可以给唐慎当作情书写了寄过去。
他守护着国家,那她爱国就算是向他表白了吧?
气氛有点沉,林微又一笑,“听您普通话发音,应该在首都住了很长时间了吧?您都留在我们国家了,想必也是认可了我们国家的某些东西的吧?”
要出国玩,倒是可以去一下。真要长居国外,她还真就不乐意。
国外有大华夏美食丰富吗?
外国人终于放弃,说了几句话,便准备告辞。
林微笑着站起身,“当然了,如果您肯割爱,我们也是乐意把您的东西买下来的?”
看来这个外国人收藏了不少东西啊。
就是不知道某一天他想回国了,这些东西在海关是否会放行……
外国人自然不肯,摇摇头,情绪低落的走了。
等人走了之后,负责人道,“这人淘到了一片甲骨文。”
当时他们也没在意,后来那人买了之后太过激动跳起来,便印象深刻了一些。
后来跟人闲聊,才被人断定是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