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再见
因为家中要有客来,弟弟们出发时林逢春还叮嘱了他们在镇上的猪肉铺子买些新鲜的肉回来,还有酿造果酒需要用的糖也得买。
人走后她也忙了起来,按弟弟说的那样,将干货和腊肉分份装好,到时候他们要的话带走方便。
早点就让王婶熬了粥,炒了咸菜,包了包子用来待客,别觉着寒酸,大肉包子呢,也不错了。
等到天完全大亮以后,庄门处也传来了动静,一辆辆马车或骡车在门口慢慢停下。
林逢春探了头去看,约摸有个十来辆吧,最先下来的是张先生,还有张夫人。
然后后面的学子们也都陆陆续续下了马车,一眼看过去,好家伙!她还以为就弟弟的同窗来呢,这还带了家中媳妇。
就是没想到,都是同窗,有的居然比弟弟们年纪大这样多,也有年纪比较小的,一旁有小厮跟着。
眼看着人就要走过来,陈惜春连忙将人拉回来,整了整衣裳,牵着人走出去。
“姐!”林朝秋先看见了人,兴高采烈与身后的人介绍:“先生,这是我家阿姐与姐夫,您上回见过的。”
林逢春和陈惜春对着张先生行了一礼:“张先生,张太太。”
跟在张先生身边的夫人长了张长脸,看着不大好相处的样子,像是许久没听见过人叫自己太太了,不由得一愣,仔细打量了眼前人好几眼,随后笑了开来。
“小丫头,我们见过。”语气十分和蔼。
林逢春抬起眼来,看着她笑的眼角都带了细纹的脸,脑海中破开了一处天地来。
她惊喜道:“是您!”
张太太含蓄点头,眼中笑意愈发明显,能看得出很喜欢眼前这个小姑娘。
这下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她们身上了,都想知道这两人过去有什么渊源。
现在这样的情况明显不适合叙旧,林逢春转头让陈惜春先带他们后面那些学子去吃早饭,因为有女眷的原因,她就让人另外收拾了间屋子出来给女眷们用。
“张太太,您先去用饭,等晚些时候咱们再说。”
“好。”
这群人用过饭后都提着篮子去了后山,林逢春怕这群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就留了好几人在山上看着,到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帮帮这些人。
人走后陈惜春看向她,眼神示意。
林逢春惬意的在摇椅上坐下,在慢悠悠的晃动中缓缓道来。
她与张太太认识是在三年前,林探夏夜里不舒坦,她连夜带着人赶去了镇上。那段时间赵大夫家中有老人过世,医馆大多时候是关着的。
林逢春就只能找另一家,但天色已晚,那家医馆已经关门了。她带着弟弟在门外求了许久,里头的大夫也不肯出来帮看,看着呼吸愈发困难的弟弟,当时她整个人都已经心如死灰了。
谁知道张太太刚巧路过,帮了她一把。医馆中的人忌惮她秀才娘子的身份开了门,弟弟这才有救,拿了药后,还是张太太使了自己的车将她们送回了村。
因为时常去镇上拿药,张太太的小儿子那段时间感染了风寒,两人总会遇见,一来二去的也就熟了,但也仅仅就是相熟而已。
本以为事情会在这里结束,但因为赵大夫迟迟未归,这家的医馆药钱又贵,林逢春手头上的银钱越来越少,眼看着就要不够。那段时间弟弟身体实在不大好,她总要守着,于是也没时间去外头挣钱。
张太太看出来了,她又伸出手帮了林逢春一回。
有了银钱林逢春手头宽松了许多,这银钱她一半用来买药,一半拿来当押金接了绣庄中的活,起早贪黑忙碌了小半年,一边买药,一边攒钱,才算是把张太太借的账给还上。
还钱那段时间她在那家医馆门前等了很久,她不知道张太太住在哪里,问了店中伙计,伙计也不与她说,约摸等了小半月,可算见到了人。
将钱还回去时张太太惊的看了她好几眼,感叹道:“都过去了这样久,我以为你不会还了,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她又指了指放在车辕上的篮子:“这又是什么?我可没给过你这些。”
林逢春笑弯了眼,发自内心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当日多谢夫人相帮,让春娘能缓过这段时日。夫人的好意,不应该被糟蹋,春娘很是感激。”
“这篮中的东西并不贵重,就是些乡下的土物,是谢礼,希望夫人能够收下。”
张太太看着她,她比初见时清瘦了许多,整个人就一把骨头架子,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她浑身上下都是那种积极向上又坚韧的精气神儿。
张太太很喜欢她,心中有了个想法,于是让人上了马车。
她问:“小丫头,你多大?定亲了吗?”
林逢春那时才十五,自然是没有的,于是说了年纪后就老实摇头。
得了她的回答,张太太笑开了眼:“不瞒你说,我很喜欢你,我家中还有个小儿子,与你同岁。”
话中的意味显而易见,但林逢春拒绝了,她母亲和奶奶身体都不大好,下面三个弟弟也还小,家中不能没了她。
故事就在这里结束,后来两人便再也没见过了。
林探夏也就是这回后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想要好好活着的。
林逢春感慨:“没成想三年过去,竟还会再次遇见。”她都快要忘了这回事儿了。
“嗯?你怎么不说话?”她转头看陈惜春,看见了他眼眶微红,脸上一副要哭出来的表情。
她好笑问道:“怎么了这是?”
陈惜春撇着嘴,抽抽噎噎的说:“没、没怎么,就是有些心疼。”他将人从摇椅中捞出来抱在身上,将头抵在林逢春肩头,难受道:“你那段时间,一定很累吧?”
心头一烫,林逢春搂住他脖子,又将他的大脑袋扒拉起来,在他眼角印下一个吻,小声道:“不累,有你心疼我呢。”
陈惜春红了一片耳廓,又将头埋进她颈间拱来拱去。
摘完果子后,这些学子们经过了林逢春允许还在庄中逛了一圈,尤其是荷塘那边,更是停留了许久。
逛完后就开始酿果酒了,林探夏带头,一群人有模有样的在那边弄。有些弄得手忙脚乱的,带了媳妇的还好些,女子手巧,总要细致一些,像年纪小一些的,弄了半天没有弄出个名堂来,急得直抓头发,又被一旁的人嫌弃让他去洗手。
在林逢春眼中看起来很简单的事儿,在他们手中就像打仗一样,不时的出点状况,气的张先生翘着胡子在一旁骂骂咧咧,像个没有风度的寻常小老头。
有些就连一旁的林奶奶都看不下去,直接上手帮忙去了。
张太太坐在一旁笑眯眯的看,边乐边和林逢春说话:“许久未见,没想你都快要当娘了。”
“嗯,春娘也没想过会再见到您,咱们当真算的上有缘了。
“是有缘,可惜不是我想的缘。”过去这三年,小儿子的婚事她一直没定下,就想着这小姑娘,可惜再打听不到了。
林逢春听懂了她的意思,含笑不语,将桌上的碟子推过去给她:“这是家中人做的米糕,您尝尝。”
张太太回首,拈了一块,两人相视而笑。
一群人吃过庄中准备的晚饭后,离开时果然如林探夏说的那般,桌上炒菜用的食材要买,什么都要买,一人还搬了两坛果酒回去。
林逢春准备的东西直接被买光了,一样也没剩。有的还嫌少跑去村中逛了一圈去问,买了一大堆放在马车上。
再有就是这些学子都很有风度,并不用人开口,就自觉将今天来这里吃的吃食一律算了账,临走时还连连赞好,说想下回再来。
林逢春应下了,说等桃子成熟了就可以再来,走时让他们带了许多果子回家吃,不带回去自家这里也吃不完啊,没得都浪费了。
等到果期果子彻底熟透了后,林逢春让人摘了村中相熟的人家都送了一篮子,剩下的就全酿了果酒和做成了果酱。
果酱这东西也是弟弟教的,废了不少糖,给她心疼的不行,而且这东西还不好保存,得用了泥将坛口密封起来才行。
林奶奶倒是很爱这个果酱,老人家用来拌粥喝,有时候还拿来加在水中,被林探夏知道后就严格控量了,这东西甜的很,老人最好不要吃太多。
老太太这看着都要当饭吃了,还说不听,气的林探夏拿了消渴症来吓她,这才算是管住了。
有了这回事儿,林逢春就想着要把庄中好好收拾一下,种些花草什么的,就像何四娘的庄子一般,看起来像看景一样。
她把这事儿跟陈惜春说了让他想办法,反正明年开春,她一定要看到庄中花草遍布,风景如画。
陈惜春苦兮兮的答应了,回头就镇上县城的到处跑,各种买树买花,拉回庄中给她种上了。
师父没过几日也离开了庄中,他要去府城将家人都接过来,陈惜春也跟着去了府城,一来是为了帮师父的忙,二来也就是想找找看有没有葡萄藤可以迁。
酿果酒那日,林探夏说自己会酿葡萄酒,还说庄中这么大的地儿,不空出来一块搭上葡萄架子实在可惜了。
林逢春还没见过什么叫葡萄呢,听说是一串串紫色的果子,酸甜可口,当下就心动了。
尤其是陈惜春多嘴提了一句,葡萄酒可值钱,这话一出不得了了,原本只是有点心动的林逢春这下不只是心动了,非要人去寻了来种上。
林探夏也举双手双脚赞同,梨花村这边雨季少,晴天的时候居多,种葡萄还挺合适的,反正有他在,肯定不会酸到哪里去的,于是陈惜春又遭了罪,偏偏这东西他们这块儿还真没什么人种。
镇上和县城基本没有,县城有的人家他特意去问了问,说是种出来的特别酸,倒牙,压根没法儿吃。
没法子,陈惜春只能另找门路,去更远的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