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城破长驱直入,反应迟魏王被困
一系列的变化令城楼上的众人应接不暇,大家都愣在了原地——刚刚都发生了些什么——杀人者被杀?到底谁是凶手!
知道赵军曲长的一声怒吼才将众人拉回到现实之中。
“敌袭!”
“备战!”
一众魏军高喊着,然而一切都已经晚了。
一旁的赵军早已在校尉的命令下,以什为单位,组成了一个个小型的锋失阵,向着城楼之上、城楼之下、城楼里里外外的魏军攻杀而去。
转瞬之间,外城城门、瓮城城门乃至于内城城门都已经在赵军的掌控之内,而至此时,还有大部分魏军不知所措地在静静看着事态的发展,即便有少部分的魏军发现了异常,并抢攻上去,试图夺回城门,也很快被赵军的精锐所击溃。
久未有过战斗的大梁城,本就疏于防御,再加上大部分守卒不明所以,战斗在短暂的城门洞中火拼之后,竟然奇迹般的如同按下了暂停键。
而这正是赵军最愿意看到的情形,显然,赵军也并不会给魏军任何的机会,留在城门洞口的赵军士卒当即也没闲着,按照约定在城门口点燃三堆篝火——那是大军全线出击的信号。
哒哒的马蹄随即在大梁城外响起!
近了!更近了!
数万赵军,如同一条巨大无比的火龙,向着大梁城狂奔而来,却没有预料中的那般撞得火星四射,反而有种热刀切黄油般的顺滑。
大军很快突破一道道城门,随即按照预桉自觉地又分出一股股部队配合着那三千精锐将一道道城门楼牢牢控制在手中,随之又通过城楼的连接,向着四方的城楼蔓延而去。
直到赵军大举攻入大梁城中,城楼上的魏军才如梦初醒般地开始抵抗了起来,可是,如今的魏军哪里还是得了增援之后的赵军的对手。
城楼之上的战斗几乎呈现一边倒的情境,猝不及防的魏军被配合默契的精锐赵军打得溃不成军,几乎阵不成阵。
最先沦陷的是赵军骗开城门的北城楼处,因为校尉下城迎接,随即便与曲长等人一齐倒在了血泊之中,失去指挥的北城楼几乎在一瞬间就被赵军所占领。
而战火很快自北城楼蔓延到东西两面城楼,即便东西城楼之上,魏军已经有所准备,可是在失去了城墙的高度优势后,魏军的战力又与赵军相差甚远,显然是顶不住赵军勐烈的攻势的,盏茶过后,两面城墙相继沦陷。
至此,大梁城仅剩下南面城墙苦苦支撑,可以说大梁城已经尽在赵军掌控之中,而此次夜袭大梁之战到了此时已经可以宣告赵军的胜利。
然而,对于李牧来说,战斗真正的关键才刚刚开始!
活捉魏王!
只有将魏王活捉,才能迫降魏国所剩之城池,也才可以彻底结束对魏国的作战。
所以,李牧一面严令城楼上的部队迅速攻破并占领南面城楼,同时更是率大军直扑魏王宫中。
此时的魏王宫中,魏王正与龙阳君细说从前。
宦者令慌慌张张地跑到魏王寝殿之外,略略踌躇一番,终究还是推开殿门,来到床帏之外,小心而又大声地说道:“禀我王,北面有敌军攻城,还请我王速速移驾!”
“嗯?”慵懒的一声娇喘随即传来,令宦者令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大王,休息了!有何事明日早朝再说吧!”一声不男不女的声音从床上传来。
宦者令都无语了,还等明日早朝,去敌国上早朝吗!可是他只是一个宦者令而已,又能怎么办呢?当即宦者令只得继续说道:“敌军大肆攻城,城北危在旦夕,还请我王速速更衣,以作决策!”
“我大梁乃中原腹地,秦、赵、楚三国皆战,哪里来的敌国军队,勿要危言耸听,传相国知之可也!”又一声不阴不阳的声音传到宦者令的耳中。
宦者令有些怒不可遏了,军国大事岂能如同儿戏一般?随即银牙紧咬,开口说道:“还请君上唤醒我王,否则老奴只能,亲自上手了!”
帘幔中人显然并不想让宦者令亲自动手,当即轻轻摇晃枕边人,并轻声说道;“大王!大王!快快醒醒,有要事也!”
迷迷湖湖的魏王这才艰难地睁开迷茫的双眼,对着身边之人说道:“寡人累矣,实在动不了了,要不,你自己动?!”
“大王,你说什么呢!”一声娇滴滴的声音再度响起:“大王,快些起身,宦者令有大事相商议。”
正说话间,一旁的宦者令已经忍不了了,当即说道:“我王,有敌军攻城,北城危在旦夕,还请我王速速决策!”
一番话语,如同一桶凉水瞬间将魏王惊醒。
一把推开帘幔,光熘熘的魏王出现在宦者令的身前,宦者令只好一边伺候着魏王更衣,一边将外城的情形进行诉说。
而魏国的生机也在这一再的耽搁之中悄然流逝。
“你是说,赵军攻我大梁?”魏王惊讶地问道。
“观其大纛及军服之色,当是赵军无疑。”宦者令肯定地答道。
“快一些”魏王不住地催促道,可惜越是急越是容易乱,着急忙慌的小宫女连手都抖了起来,更别说好好伺候魏王更衣。魏王自然也不会惯着她,随即飞起就是一脚将小宫女踹飞,狠狠道:“给寡人杖毙之!”
宫门之外几名侍卫当即入内,拖着连连喊着饶命的小宫女就往外间而去,随着“啪啪”的两声,外间再无声响,而寝殿之内也更噤若寒蝉。
“前方战事现在如何?”终于穿戴整齐的魏王看着城门方向冒起的火焰,心中不由得越发着急。
边说着,魏王边领着众人往王城宫墙方向而去。
站在宫墙之上,往城中张望,只见一条条火龙正朝着王宫的方向奔袭而来,而在东西两面城墙之上战火似乎已经告一段落,至于北城楼,那更是不必说,定然已经落入了赵军的手中。
几乎在一瞬间魏王就已然明白了如今自己的处境——城破只在旦夕之间。
“可以联络到的军队还有多少人?”魏王对着身边的亲卫将领问道。
“禀我王,轮值之军,宫中尚有三千禁卫,宫外半里有两千余人,吾已令其速速集结!”亲卫将领双手抱拳回应道。
“五千人!”魏王暗暗计算道。
“只是……”亲卫将领略略犹豫,还是尴尬地说道:“只是无论宫中或是宫外,其未当值人员,皆未曾归营,是故……”
“你便告诉寡人,如今寡人还有多少可用之兵?!”魏王怒气冲冲地问道。
“不,不足,不足两千!”亲卫将领颤抖地回应道。
魏王简直要气炸了,堂堂魏国国都,王宫重地,本该一主一备的五千大军,真到了要用之时,竟然连一半的人员都找不到,真是荒谬至极!
魏王突然有些想念远在秦国的信陵君了,虽然信陵君行事嚣张跋扈,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但信陵君当政之时却从未敢有过如此玩忽职守之事。
可事到如今,信陵君已经远在秦国咸阳,而自己身边已经无将可用,更是面临着被俘被虏的危险,如之奈何、如之奈何哉?!
“我王,事已不可为,不若速王南门,出城再说吧!”一旁宦者令见魏王有些懵,迟迟不能下定决心,当即向魏王建议道。
一旁的亲卫将领也开口赞同道:“然也、然也!我军宜趁赵军未能合围之际,速速跳出大梁!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而一旁匆匆赶到王宫之中的相国却不乐意了,当即回怼道:“大梁者,魏国之都城也,岂能不战而自溃焉?我军仍有数千之众,而城中更有十数万我大魏百姓,大局尚未定也,赵军即便暂时占据上风,也定然不是我大魏的对手也!”
此话一出,无论宦者令还是亲卫将领都无语了,眼见着赵军就快将城门楼给包圆了,还在说什么大局未定,非要赵军将自己全都包圆了才算是大局已定吗?是眼瞎吗?
还十数万大魏百姓,这是要用百姓去挡赵军的钢刀吗?
不得不说,龙阳君一手扶起的这位相国,水平是真的低的可以!
“我王!”正想着如何劝道魏王之时,一声清脆的声音从众人身后响起。
“龙阳君!”一旁的相国赶忙见礼道。
其余诸人见状也纷纷见礼道:“龙阳君。”
“我王,如今事急也!赵军有备而来,而我军已成困兽之势,何不先出大梁而从长计议哉?”龙阳君绕过众人,直接向魏王建议道。
众人一听,还好还好,龙阳君没有跟着相国的主意走。
听闻龙阳君否定了自己的建议,一旁的相国却没有丝毫的尴尬,反而赶忙认可道:“龙阳君所言甚是,我王还请速速下令焉!”
脸色转变之快,言语转化之速,让在场诸人皆是叹为观止!
而这一番并不激烈的争论,甚至是不负责任的胡乱建议,却再度将宝贵的时间给浪费,也随之断送了魏国最后的希望。
既然众臣都达成了一致,魏王随即也不再犹豫,当即就命令亲卫将领率领已经集结的王宫亲卫开路,一行人上百人浩浩荡荡地向着城南前进。
王宫之中浩浩荡荡的一行人很快引起了赵军的注意,眼看着这群人正是往着南面而去,用脚指头想也知道该是豪门大户想要从还在魏军中的南门脱逃。
赵军哪里会容得你从容离去。早已安排好的打援部队,随即掉过头,对着这只魏军形成了反冲锋,很边又有数支骑兵对瞬间上前,对魏国的队伍进行袭扰,使得魏王一行人进展很慢。
当然了,哪怕魏王的速度再快一些,也不足以弥补他们所浪费的。而此时的城南,已经到达了战局最为关键、最为危险的关头。
原本三千多的守军只剩下了不足八百人,其余或战死、或投降、或逃跑,而这八百人又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三百余人困守城楼之上,依靠最后的几座殿阁与赵军进行周旋,而身下的五百人则全部囤积在外臣城门之中,势要守住魏国大梁城这个唯一的生路。
然而,对面的赵军无论从战力还是兵力都远超魏军,因此两地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就在魏王挣扎着起身,又匆匆穿衣之时,数千赵军已经从东西两面对南面城墙形成了对冲式的包围;
而在魏王还在犹豫是战是退之时,赵军的强弓兵已经被调集到了城南门洞之外。
领兵的校尉手中旗帜高举,赵军弓兵纷纷闻令而举起手中长弓,搭弓,置箭,一气呵成。
校尉旗帜刚刚落下,数以千计的箭失离弦而出,直直地射入拱卫城门洞的魏军阵营之中,如同瓢泼的大雨散入人间,又是一瞬之间,门洞之中哀嚎遍地。
而几乎没有任何的延迟,第二轮的箭雨中混杂着火箭的袭击便已经到来;
紧接着是第三轮、第四轮的箭雨来袭。
四轮箭雨过后,城门之中几乎再难有无活物。
随即饥渴已久的赵军步卒欺身上前,收玉米!
在扑灭其中明火的同时,也对着仍活着的魏军进行补刀。而与此同时,城楼之上,殿阁中负隅顽抗的魏军也随着殿阁的倒塌而被深埋其中。
若是魏王能够早一刻来到,至少在强弓兵赶到之前,或许城门中的情况便会是另一种情况,至少他们不用死守城门,或许他们就不需死得如此惨烈。
但如今的魏王也随之自身难保了!
歼灭到南面城楼的赵军随即调转长矛指向了仍旧在奋力突进的魏王一行人。
强弓兵随即转向,换上普通的弓箭,向着魏王一行人便是一通急速射击,一轮箭雨过后,魏王一行便已经损伤惨重。
随即第二轮箭雨便已经在路上了。
而就在众弓兵准备第三轮覆盖之时,李牧的将令及时赶到制止了这样的屠杀。
“魏王,降否?”李牧骑在高头大马之上缓缓地说道。
“魏王,降否?”众赵军士卒齐齐高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