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朝廷的手段
崇祯皇帝得到了赵王府的密报,密报中说:“庶人朱由椿,不安于呆在彰德府改过自新,远赴海外,在大明藩国属地吕宋岛上,挟大明流民百万,要自立建国称王……。”
朱由椿在自家人面前炫耀的话, 转头就被他的叔伯兄弟们卖给了皇帝,这真是皇家无情版本的祸起萧墙啊!。
好在朱由椿有一位神仙妹夫,本人也已经远在海外,要不然,他就得到凤阳高墙内和朱聿建作伴去了。
朱由检得到赵王府的密报后,当时就情绪失控了, 半个时辰内, 摔了七八件瓷器, 在御书房内像拉磨的驴一样转了几十圈,杖毙了一名只犯了点小错的太监,才把惶恐愤怒不甘的情绪平静下来。
能让崇祯皇帝恢复理智的,是文启东这个无解的难题,几年的皇帝当下来,朱由检已经不像初登皇位时那么冲动无脑了,他也学会了权衡利弊。
听闻一个原皇族的郡王,不在本藩封地内好好的过‘养猪’的生活,居然违背‘祖训’,想独立做国王,崇祯皇帝第一反应,是干掉这个胆大的皇族。
自从明太宗朱棣这个藩王造反成功后,为了防止后来人效仿,大明的藩王郡王都被削了兵权受到了限制,杜绝了藩王造反的可能性。
所以, 纵观二百多年的明朝, 藩王造反事件也就那两三起, 除了朱棣, 另两次都是小打小闹,影响不大。
朱棣以后,明朝的藩王都是当‘猪’养的,二百多年下来都是这样,猛地听到一个郡王要在海外自建一国当国王,朱由检这个本就性格刚愎自用的皇帝,一时很难接受这个事实。
经过了几天的考虑,在和几名大臣多次商量后,心有不甘得的朱由检,面对文启东这个异端,只好无奈的接受现实妥协了。
和几名大臣商量好解决的办法后,崇祯派出了宣旨太监,还有和文启东谈判的官员。
从京城出来,一行人先到连云镇打探一番后,才前往山阳镇。
对京城派人来找自己,文启东是不知道的,他只在连云镇呆了三天,就前往了大员岛和吕宋岛。
在这两个地方,文启东也没呆多长时间, 只是看了看两地的发展情况,和两地的管理高层开了开会,顺便揪出了几名腐败的官员,杀鸡骇猴了一番,就又回到了山谷道观。
文启东能对海外的移民领地放手不管,海外的领地目前还能保持平稳,也能健康稳定的发展,管理制度只是一方面,主要原因,还是有他这个‘无所不知’的神仙震慑着。
不论是山阳镇还是海外新领地,这些地方的管理层官员们,在头顶上有一位神仙看着的情况下,只要脑子没有坏掉的,都踏实的干着活,不敢搞啥幺蛾子。
就是有些人起了其它心思,也不敢流漏出来,付之于行动,实在是风险太高了。
不管你做事多隐蔽,只要观主老爷一来,所做的事,就会暴露在神仙观主老爷的法眼之下,落得个财失人亡的下场。
这种无漏网之鱼的监察效果,没有一点缓和余地的严重后果,直接就震慑住了绝大部分管理者的小心思,各地管理层人员在他们的观主老爷不管事时,也保持着勤政、廉洁、奉公、高效、公正……的工作。
这种工作态度,和腐败黑暗的大明各级衙门比起来,那是天地的差别,管理层的廉洁奉公高效作为,使得整个移民工作和领地建设都是日新月异的变化着。
对于这个明时空,文启东感觉自己做的已经够多的了,没看由于大量的移民,造成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山东东南部、南直隶北部等这些地区异常的安定,连流民都不多见了。
要知道在原时空的明末,这一片地区,是仅次于陕西山西的灾民动乱重灾区。
原时空中,这一大片区域的流民,在白莲教各个分支教派的蛊惑下,几千上万的灾民作乱,隔不多长时间就发生一次,到了崇祯十四年以后,光是几万人的农民军就有好几股。
现在好了,能造成动乱的灾民流民没有了,如此一来,那些教派分子没有了大量的民众支持,也闹腾不起来了。
这样的贡献,要是搁在英明的皇帝当政时期,是会给文启东颁发奖励的。
要知道,解决了流民的问题,不但解决了潜在的动乱,还减少了朝廷的负担。
看似简单的移民,可是一件需要耗费庞大人力物力的事,文启东目前不过才向海外移民五六十万人,已经前后消耗掉了近千万两的银子。
没看就连财雄势大的郑芝龙,只向大员岛移民了几万人,就受不住了。
现在,他把闽省的灾民,也交给了连云镇的移民船队。
如此巨大的耗费,还有通过移民带来的好处,这些都没被朝廷放在眼里,朱由检和他的大臣们,看到的只有影响他们权力的负面威胁。
于是,朝廷就派出了谈判团队,带着分化拉拢的旨意,前往山阳镇找文启东谈判。
这次朝廷派出谈判的人员,太监是司礼监的张公公,文官是一名礼部的侍郎,这名江西籍的礼部侍郎,也是东林党中的一员。
文启东是得到了山阳镇政务处的禀告,才知道朝廷派人来了。
同时进山谷来通禀的,还有住在郡王府的赵王妃派来的人,来人是喊清河郡主回山阳镇的,说是赵王妃有要事和郡主说。
对于朝廷来人,文启东懒得理会,本想让政务处和对方接触就行了。
可自己的妻子被丈母娘喊走了,看情形,肯定和朝廷来人有关,只好陪着妻子回郡主府。
此时已是崇祯五年的十月,天气已经在慢慢转凉,走在山间的大路上,远远望去,以绿色为主的山谷内外,正在被黄色慢慢侵蚀。
经过六七年不断的修筑,现在山谷通往山外的道路,已经是五米宽的平整水泥路,蜿蜒十几里的平坦水泥路,直接连通山阳镇的北门。
一路上,拉着四轮马车的辕马,迈着轻快的马蹄,在平坦坚硬的路面上,用它那订了铁掌的四个马蹄,踏出清脆的马蹄声。
山谷内的田地里,只剩下秋收后的粮食作物秸秆,主要秋粮已在几天前都收割完了。
去年一场暴雪后,怀庆府地区又迎来了干旱少雨的年景。
从崇祯五年春上开始,除了春上下了两场连续三天以上的小雨,夏季下了一场短时暴雨外,整个秋季都是滴雨没下。
如果今年后面的两个多月,还不下足量的雨雪,到了明年,又会是一个灾年。
道路好,十几里的路程,不到半个时辰就走完了。
文启东没有直接去政务处,而是先陪着妻子回了郡主府。
自从妻子娘家一大家子搬来后,以前显得空旷的郡主府,立马显得拥挤热闹了起来。
这也是清荷不在繁华的山阳镇内住,跑去和文启东住在山谷的原因之一。
见到文启东带着自己的女儿回来,赵王妃很是亲热,连声招呼下人们上茶水点心,还让厨房立即去准备晚饭。
文启东上前施礼道:“见过王妃……,母妃,不用忙乎了,天色还早着呢。”
赵王妃满面笑容的说道:“你们俩在山谷里住着不出来,今个府内的下人们,采购了几尾鲜活得黄河大鲤鱼,你们尝尝。”
随后,王妃抓着清荷的手,一连声的说道:“看看,这不过半月没见,你这丫头怎的又瘦了一些,这样下去怎么行,身子骨太弱,怎么好生养……。”
对赵王妃的心思,文启东门清,看王妃的话勾动了自己妻子的忧虑,连忙插话道:“王妃,清荷的身子骨不弱。清荷现在还年轻,不急着要孩子。”
赵王妃叹口气,神情落寞的说道:“唉!,你们的事,我这凡俗的老太婆也不懂,只要你们过得开心就好。”
沉默了一下,赵王妃看了文启东一眼后,又说道:“今个把你们喊回来,恐怕你们也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哀家只是想啊,朱由椿他毕竟是先赵王的嫡子,是老朱家的后人,这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他要是能得到朝廷的正式封爵,总比自家称王要好一些……。”
说完这些话,赵王妃就不在和文启东多说了,拉着自家女儿唠起了家常。
文启东一看暂时没自己什么事了,就说道:“母妃的意思小婿知道了。小婿到政务处去看看,也见见朝廷来人。”
赵王连忙对文启东露出个笑脸,关切的说道:“哎,你去忙吧,这些大事还是要你们男人拿主意。忙完了事情,回来喝鲜鱼汤。”
文启东到了政务处,何成文赶紧前来汇报工作。
从何成文的口中,文启东知道了朝廷来人的大致目的,以及来人到了山阳镇后的一些行为。
朝廷来人后,先是到了政务处,说是来和凤山观谈一些事情,并说朝廷有一道旨意,是颁给赵王妃的。
和凤山观谈的事情,朝廷来人要面见文启东后再详说,而给赵王妃的旨意,就由太监直接前往郡主府去颁布了。
刚才在郡主府,赵王妃没有说具体的事情,在何成文这,文启东才知道,原来朝廷恢复了自己丈母娘的王妃封号。
听到这一消息,文启东无奈的笑了笑,自言自语道;“真有意思!。”
随后,文启东对何成文说道:“通知朝廷来人,我在议事厅里等他们,你带他们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