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明末开始生存 > 第一百三十七章 怎样对待那道士?

第一百三十七章 怎样对待那道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平了凤山观”,这个事,目前来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韩爌在崇祯的期待目光下,沉思了半响,也没能想出啥好主意,最后,只能说道:“陛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看到朱由检不满的眼神,韩爌连忙解释道:“皇上明见,那道观收治流民,筑下了坚城,几千名官军都不能克,武力讨伐怕是行不通了,不是兵将多寡的事,就是起上几万大军也不济事。

    那道士能腾云驾雾,驱使飞天猛虎杀人,何人敢统兵前去讨伐!”

    说到这,韩爌暗暗观察了一下皇帝的脸色,面前这位年轻的皇帝,显然对自己的话听进去了一些,紧皱着眉头,沉思不语。

    不过,从其倔强不甘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这位年轻帝王那强烈的掌控欲。

    看到面前皇帝的表情,再结合皇帝平时的言行,韩首辅明白了。

    皇帝之所以一心想灭了凤山观,不是皇帝容不下一名道士,而是这位年轻且掌控欲极强的皇帝,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治下,出现超脱朝廷管辖的存在。

    知道了症结所在,就好劝说了。

    韩爌继续说道:“陛下,想要灭了那道观,就得先摸清那道观的底细,找到那道人的弱点。

    此事,可以让道录司天师府的人想办法去做,彼等同属道家一脉,慢慢打探,终能看出端倪,到那时,再行雷霆手段。

    不过,在此之前,还请皇上暂停攻伐,最好施之以恩,让其放松警惕。”

    对于首辅的建议,朱由检知道,这可能是目前最好的处理方式了。

    可这样的办法,终觉不合自己的心意,自己作为帝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书上是这样写的,朝臣们是这样说的,你一个有点神通的道士,就想逃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规矩,我这皇帝的脸面何在。

    虽然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可没有更好办法的朱由检,只好暂时熄了继续讨伐那道观的念头。

    朱由检虽有些固执己见刚愎自用,但也明白,做事不能执意任性的一直无中生有。

    原先自己想借着朝臣们的弹劾,顺水推舟的把那道人灭了,也好出了自己心头的一股闷气。

    谁知那道观是一块硬骨头……。

    已经折损了几百官兵,外加一名参将一位县令了。

    要是再继续为了一座小小的道观,而损兵折将,朝臣们怕是会有非议。

    朱由校也不是傻子,如果说朝臣们第一次弹劾那道士,由于正合其意,他不想去分辨真伪外,到了现在,他哪能还不知道底下的那些臣子,是对道观的财产起了贪欲。

    人家只是被魏阉请进京看病,就被污蔑成阉党,收治一些流民种地,就被定性为造反……。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类似的事多了。

    关键是,你能把人抓起来,把道观给平了也行,毕竟话语权都是归属于胜利者的嘛。

    现在,一地鸡毛,却让自己这个皇帝来决断……。

    年轻的崇祯皇帝,现在还没觉察出来,由于他的‘勤政’,朝中的官员们,已经是把事情都推给他做,对错都是他这皇帝来承担,完全把皇帝和臣子的作用关系搞反了。

    就这,他还自我感觉在勤政上堪比太祖,到了上吊那一刻,还在执迷不悟叫喊,天下臣子负他,皆都该杀……。

    既然暂时没有更好的办法,朱由检郁闷的不再说话,自顾着看手中的奏折。

    韩首辅一看皇帝情绪不佳,起身施礼道:“陛下,如无它事,老臣告退……。”

    好面子讲虚礼的朱由检,说了两句体己的话,让内侍太监把韩首辅送了出去。

    文启东的事,在天灾人祸不断的崇祯二年里,只是一幕小插曲,随着崇祯这个敲鼓手放下了鼓槌,这出地方小戏也就唱不下去了。

    在对待凤山观这件事上,崇祯直接把奏折留中了,既不说处置,也不说不处置,年轻的皇帝赌气做了冷处理。

    皇帝不发话,内阁和兵部只得向河南巡抚衙门,发了一个妥善处理死伤官兵的公文,就不在理会这事了。

    一场讨伐凤山观的行动,就这样有头没尾的结束了。

    明末的皇宫和官场,哪有什么秘密可言,很快,皇帝和内阁的态度,就被巡抚大人得知。

    好吧,既然皇帝都不表态,我一个地方衙门,也当事情没发生好了。

    就是几百士兵的抚恤金,让巡抚衙门破费了一番。

    朝廷和督抚都不管这事了,怀庆府衙门更不会去没事找事,至于死掉的史县令,不是有忏悔认罪书嘛。

    府衙向上司递交了一份报告,标题是:《修武令忏悔认罪后亡——待查》。

    能当官的都不是傻子,怀庆府的官员们,一份进退自如的报告,就把自身的风险降到了最低。

    官府的态度,反应到民间,那就是冷清了几个月的山阳镇,又恢复了繁华,比以前更加的繁华。

    由于撤回了修武县城内的商铺,道观出产的商品,现在只有到山阳镇才能采购,来山阳镇的商旅顿时多了起来。

    很多第一次来山阳镇的人,没进城之前,就被那高大的城墙震撼了,内心都是同一个想法:“你这是一个县属的村镇?,不要说修武县城,就是怀庆府城,也没你这城墙高大吧?”

    城墙直接建十二米,这是文启东对古代城墙固有认识决定的,他不知道的是,十二米的城墙,都是那些大城省城才能达到的标准。

    你这连县治都不是的地方,直接建十二米的城墙,严格的说,就是违制了,要知道,怀庆府城才高九米,修武县城墙更是只有六米多高。

    不光是高大全包砖城墙令人震撼,进了城,城内的一切,也是让明时空的土包子们,大开眼界。

    山阳镇内,横直竖平的大小街道,全部都是坚硬的水泥路,城内所有的房子,都是青砖碧瓦的砖房,就是两三层的楼房,也隔不多远就有几座。

    外来人一见,都是惊叹不已,“这样的豪奢,在富裕的江南也不多见吧!”

    最让来人感受特别的,是城内的一些便民设施,和干净的街道。

    在山阳镇内,走在大街上小巷中,你见不到其它城镇内的那些满地大小便,也没有到处可见的垃圾。

    因为山阳镇的街道上,隔不多远就有一处茅房,有人专职打扫,茅房很干净且没有多大异味,在这样的茅房内如厕,使人心情很是舒畅。

    在这样的茅房如厕舒畅,要是敢不在茅房内如厕,那严厉的惩罚就不会令人舒畅了。

    而且,这些茅房可不是用茅草搭建的,同样是青砖碧瓦的建筑,周围还有几颗绿树掩映,比很多人家的住房还显得雅致。

    南北近三里,东西三里多的山阳镇,现在只有五千多居民,所以城内还有相当一部分空地,这些空地已经做了平整,被大小水泥道路隔开,变成一块块可随时盖房子的宅基地。

    有些客商就盯上了这些地块,到政务处一打听,才知道,想要购买这些地块,可不是一件轻易能办到事。

    首先来历清白是基本条件,地皮买下后必需是自住,不可买卖。在三阳镇,只有政务处能买卖房屋。

    其次,想来山阳镇定居,还必需能给山阳镇带来点啥,商人得有投资,读书人需要服从政务处的调用,勇猛之士必需加入民团出力……。

    总之,现在的山阳镇,可不是啥人都会收留的了。

    当然,来经商的人,只要做的是正当生意,商贸期间在山阳镇小住,还是没问题的。

    也就是这些来来往往的商人,现在成了山阳镇的隐患。

    显露了一下自己的‘神通’后,文启东就又成为了教书先生,平时很少插手政务只在固定的时间,听一下各部门的汇报。

    今天,来汇报的是治安司的范江范司长。

    由于形势需要,原先的治安所,已经扩大成了治安司,范所长就由所长荣升为司长。

    成了司长,范江见文启东时,反而更为恭敬。

    一进门,范大司长就跪地磕头,一副奴颜相的说道:“小的拜见道爷,道爷仙福永享。”

    “起来吧,有事说事。”

    对于范江的小心思,文启东还是很清楚的,刻意讨好自己,不过是对长生仙道有了念想罢了。

    可在这点上,文启东却帮不了他,自己还不能长生呢,哪有提携别人的能力。

    当初在天启身上,浪费了一点进化能量后,已经让文启东越来越后悔了,其他人,就不用再想了。

    只所以心疼浪费的那点能量,是因为,文启东发现,自己身体进化越深入,需要的进化能量越多,前两年那种少量进化能量就能飞速进步的现象,已经不可能了。

    现在,修为每提高一点,就需要消耗十倍的进化能量,眼见着储物空间内的进化能量日渐减少,自己的修为却增长缓慢,文启东就像只带着三天干粮,坐困荒岛的求生者,很是发愁口粮的问题。

    不过,为了鼓励手下的积极性,文启东会对表现优秀者,偶尔指点其一下养生方法,赏赐一粒养元丹,多少会给侍候自己的人一点甜头。

    对于文启东的态度,范江毫不在意,嬉笑着脸,谄媚的说道:“道爷,小的得到了京城中的一个消息,皇家为了拉拢道爷,先皇张皇后,在皇帝面前提议,要择一郡主侍候道爷……。”

    “说正事,这些道听途说不要多嘴。”

    “哎,道爷,确实有这样的事,好、好,小的不多嘴”,范江一看文启东拉下了脸,连忙打住自己的话。

    不过嘴里低声嘀咕着:“道爷神仙中人,皇家郡主在道爷面前也不算啥。”

    “嗷……,道爷饶命”,挨了一记弹指神通后,范江赶快收起了马屁,开始了正事的汇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