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明末开始生存 > 第五十六章 要做‘老爷’

第五十六章 要做‘老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底层的民众状况,如果说生于深宫长于深宫的皇帝不知道,那些一级级的官员统治阶层,标榜着‘为生民立命’的儒家文人也不知道吗!

    他们是知道的,相当一部分人还很‘清醒’,因为他们是‘读书人’,读过治乱循环王朝更替的‘历史’

    既然统治阶层知道,为什么不改变,给底层民众一口饭吃呢?

    因为,他们这些人以及整个阶层的既得利益,都是靠剥削底层民众得来的,他们的酒林肉池,他们的歌舞场,都是底层民众的‘血肉’供养堆积起来的

    给底层民众多吃一口饭,统治阶层的官绅富人们就会少喝一口美酒,他们肯定不愿意

    就是还有一些头脑清醒的官员和读书人,知道这样下去不行,最后会‘玉石俱焚’

    但同样作为既得利益阶层中的一分子,这些‘清醒人’却不能‘背叛’自己的阶级,要不然,本人就是‘死路’一条

    现在是天启七年,四十多年前,头脑‘清醒’的官员首辅张居正,为了给明朝‘续命’,想缓解一下压在小民身上的税赋‘重担’,让那些官绅富人们也‘掏’点钱出来

    结果是啥,是遭到全阶层的官绅富人们打击,张居正死后,他的家人,被官绅富人阶层报复,被圈在住宅中活活饿死

    明朝还有一个‘清官’海瑞,身为统治阶层中的一员,不同流合污,结果呢,想给自己老母亲吃口肉都没钱买,儿子营养不良生病了,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了,连个后代都没有

    所以,想彻底改变底层民众的‘悲惨’状况,和现有的既得利益阶层好说好商量,是行不通的,只有推翻这个阶层,把这个阶层彻底的‘消灭’掉,底层民众才能活的好一些,不会在每日为了碎银几两‘奔命’,日子才不会过得‘朝不保夕’……

    看着两个悲惨遭遇的小儿,再看看路上的流民,文启东这个现代时空的农民、城市打工者,为这明时空的底层民众的状况,发出了无奈的感慨

    文启东感慨的想‘说话’,可又不知怎样表达,憋了半天,脑中还是那些熟悉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看书的各位大爷们,给个支持,可怜的写书人,也是‘饥寒交迫’的无业‘流民’啊……)

    带了两个小儿赶路,虽然多了一些麻烦,但两小儿眼中透出的服从和讨好,也把文启东心中的那种‘外来人’隔膜,消融了一层

    由于马车的给力,赶路也轻快了很多,五天后,中午时分,一辆马车三个人就到达了洛阳古城

    不愧是地处中原的千年古城,离城墙还有好几里,就能看见城门前喧闹,城门外的大道两旁,居然还有一些棚屋,棚屋上方还飘荡着招牌布幡

    走近后,才发现,熙熙攘攘的人流,大部分都是流民,路两边的棚屋店铺,都是一些简陋的茶铺、当铺、人市……

    这些商铺是流民聚集的多了,自发形成的交易场所,看这些场所中,那些提刀拿棒的凶恶之徒,也能看出,开办这些买卖的商家,也不会是啥良善之辈

    文启东赶着马车从这些店铺中穿过,不时的会有一些乞讨人员围上来,有过前车之鉴,文启东是不敢随意施舍

    路过一处人市时,一位蓬头垢面浑身发臭的人,突然拦在马车面前

    “道爷,求求你,买下小儿吧,他很聪明的,他会干活,很勤快……”

    拦着马车蓬头垢面的人,一开口,文启东才知道她是一个女人,女人拉着一个也是脏兮兮的小孩

    听到动静,附近的人都看了过来,有几个汉子的眼光,还停留在那开口说话的女人身上

    文启东一看这情况,没有答应买人,只是一挥马鞭,长长的马鞭围着马车旋转一圈,鞭梢所过之处,抽倒了二名想靠近马车的汉子

    然后伸出鞭杆,把女人拨开一边,用鞭杆一敲车辕,老马立即迈开马蹄向前走去

    马车启动和女人擦身而过时,文启东聚音成线,用只有女人才听得到的声音

    “装可怜,跟上”

    被细细的鞭杆‘推开’的女人,正坐在地上吃惊发愣,一听到这话,立即翻身爬起,一手拉着马车的后车辕,一手拉着自己的孩子

    “道长,行行好,道长,孩子真的能干活……”

    文启东控制着车速,不快也不慢,车后的女人和孩子,踉跄着勉强能跟的上

    路边的其他人,在看到道士的手段后,没有不开眼的再凑上来,看到女人跟着马车走了也没人跟上去,只有几个心有不甘的汉子多看了几眼

    走出了几百米后,离城门很近了,可能出于防卫的原因,道路两边没有了店铺和临时的交易场所,路上也只剩下了正常的行人,

    跟着马车出了人市后,女人就拉着孩子,默默的跟在马车后面,几百米走下来身形更踉跄了

    文启东在路边停下马车

    “说吧,为何要把孩子卖给贫道,贫道可是方外之人,就不怕孩子跟着贫道以后无后吗?”

    女子身体一软,跪坐在地上,即是施礼,也可能是疾走了几百米累的

    “道爷,孩子到了这种地步,能不被饿死,就是大造化了

    就是好命了,被买去为仆为奴,那些大户人家的奴仆,又有几人能娶妻生子的

    道爷,你就再发慈悲心,多收留一个孩子吧,他真能干活的……”

    听了这个女人的哀求,文启东判断出,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妇人

    蓬头垢面,让人分不清她的性别,弄得浑身发臭,是不让人接近她,看到一个道士赶着马车,看清车上的情况后,能在一瞬间做出判断……

    不要说一般的村妇,就是见识差的男人,也做不到这一点

    就是知道妇人的身份可疑,文启东也没去深究,考虑了一下,问道:

    “女善信可识字?”

    “呃?,小妇粗通文字,能书写书信,道爷若有所需,小妇能帮上一二”

    “这样,贫道要到怀庆府落脚建观,女善信若是愿意,就带着孩子跟着吧,暂时就先看顾这些小儿,你考虑一下”

    “啊……,小妇愿意、小妇愿意,多谢道长收留……”

    起了收留这妇人的念头,是不想在自己收留的小儿身上浪费时间,虽说这些小儿都好几岁了,不是幼儿那般难侍候,可也不能一点不管,光是一个吃饭问题,就是很麻烦的事

    储物空间内的东西只是救救急,不能是常态,再说,建观后,就是不需要‘香火’,维持道观日常也得需要人

    只收留这一个妇人还不够,能干活的男性杂役也得招几个

    作为高高在上的‘神’,可不能自己还扫院子、下厨房,都到了明朝了,拥有‘神通’了,也要过一过出门有专车随从,进屋有人端茶倒水的生活

    带着妇人和三个小儿,文启东赶着马车进了洛阳城

    进城门的时候,守门兵丁看到马车上有点怪异的组合,很是盘问了几句

    好在文启东现在有了度牒,又一身华贵的道装,多给了门丁十几文钱后,顺利的进了城

    和太原城相比,洛阳城中没有了皮货的硝味,少了羊肉的腥膻味

    但作为一座古都大城,商业氛围还是比蒲州那种小地方好,商铺的生意种类也多,进城没多久,就见到了一家成衣铺子

    文启东在铺子前停下马车,进了铺子后,挑了一堆做好的成衣,男女大人小孩的都有,几乎把这家铺子的成衣买空了

    成衣铺的老板笑的见牙不见眼,热情的招呼着文启东,“道长、道爷”的喊得很是亲切,还用心的把衣服分类打包好,并和店里的学徒一起,帮着文启东把这些衣服装上马车

    看到马车上的大人小孩那个‘脏’后,虽被惊讶了一下,但随即在文启东询问时,很热心的派自己店里的伙计带路,领着文启东到了一家带浴池的客栈

    文启东在洛阳城中住了半个月,到了最后几天,客栈专门给腾出了一个七八间房的院子,给文启东一行人住

    这些多出来的人,都是文启东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在洛阳城里城外的流民中挑的,男男女女十几人,还带有五个孩子

    招人,是考虑,到了怀庆府,手下得有一些能用的人

    这些人中有木匠、石匠、铁匠、篾匠……,都是经过了文启东‘考察’过关的人

    在进城前收留那个妇人时,文启东就想到了要在洛阳招一些人,一是洛阳城外的流民多,能做挑选。二是这些流民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容易‘抱团’

    要是到了怀庆府在招人,都是当地的,时间长了,内外勾结就不好管理了

    虽说现在招的人,时间长了,也不能保证不会起二心,但相比本地人,这些人没有亲族家人在当地,还是要安分一些

    招齐了人,又在客栈修整了几日,主要是这些人的个人卫生打理,身体状况也需要医治

    这些人,成为流民的时间有长有短,不论时间长短,在饥寒交迫的流浪中,身体都受到不同程度摧残

    所以,再出发前,需要对这些人的身体进行调理和医治,要不然,就是带到怀庆府也不能用了

    就这些人,还是文启东在上千人的流民中‘挑拣’出来的,城外大部分的流民,身体状况更差,相当一部分人就是吃上饱饭,寿命也不会太长了

    这也是流民暴动后,几万人也打不过几千官兵的原因,并不单是没有武器,身体虚弱才是主因

    对招来的流民,不论是身体调理还是治病,文启东自己就解决了,还是高效的解决

    可以说,要论医术,就在这明时空,没有比文启东还高明的了

    修整的时间,文启东一边给招来的人调理身体,还时不时的在洛阳城中采购

    采购的东西,有些存储进了空间,有些,像是马车、生活用品、工具等,是摆在明面上的

    到了出发的那一天,一溜五辆装的满满的马车,大大小小二三十人的车队,出了洛阳城,向北行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