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二章 国债代言人刘备
此日朝政结束,文武百官下殿之时,一个个可见的眉头紧皱心事重重模样。
洛阳城中,简雍安排的说书人们销声匿迹了,而在说书人没有刻意引导舆论的情况下,刘玄德声斥奸佞手掐张让的壮举成了百姓们饭前饭后的谈资,讨论的热度过了两日了,丝毫没有冷下来的意思。
经此一事,百姓们大佩服刘备义举,他钦佩其胆气,同时,百姓们也不无担忧,担忧刘备这次把奸佞得罪狠了会不会受到迫害。
朝中文武官员下朝之后,官员们私下里聚到了一起,讨论起今日朝堂之事。
今日朝堂之事,毫无疑问,全围绕着刘备刘玄德发生。
刘备有讨贼大功,又有进献犁具大功,朝廷合二功为一,将刘备从一介白身提拔为典农校尉,这升迁算是中规中矩,不偏不倚。
但陛下所立之所谓礼部,所封刘备的礼部尚书,如陛下之言,尚书一职,职同九卿,可了不得了。
再加之,其他宅邸,驷车,侍从,仪仗,兵甲,锦绣,马匹,等等赏赐,几乎能赏的物赏全都赏了,足可见陛下优待。
要知,就是皇甫中郎搬师回朝之时,朝廷也没赏这么多东西。
官员们暗议,陛下赏了宅邸从人,必是要长留刘备朝中任职,朝中要多一巨擘也。
于朝上之时,灵帝将刘备所献诸策,一一宣读,殿上之时,百官不敢辩驳,待散了朝,私下聚会,便无此忌讳了。
刘备所呈诸策,国债聚财之法,摊丁入亩法,科举法,等诸法,每一策都给百官带来巨大震撼。
百官对诸法大加讨论,每一策都有大可讨论之处。
国债聚财一法,借豪富之财,约期归还,刘玄德说的很明白,此法乃以明日之财,补今日之需,乃为缓一时之急。
毫无疑问,国债法很有可用之处。
只是,借贷于豪富者,天下谁人豪富?天下豪富者多矣,百官肯定是豪富者当中的一部分。
此国债法一出,百官将大失钱财。
以前,灵帝或因皇家颜面,不肯向百官借钱,但国债借贷法不同,朝廷有出利息,百官知,灵帝不日之后,肯定会向他们大借钱财。
百官常伴君左右,对圣意揣摩的很透,揣摩的很精准。以前灵帝会顾忌皇家颜面不会大肆借钱,但有了国债法,就不存在颜面问题了,因为给了利息,公平公道,灵帝借起钱来将没了任何心里负担。
刘备这第一策,国债法,一下就要让百官掉肉了,百官郁闷无比,却没有任何法子。对于出此主意的刘备,百官暗恨。
于第二策,所谓摊丁入亩,诸杂税若是皆废,田税就重了,税只落到有田亩者头上,要问天下谁人田多,毫无疑问,朝中百官,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广有土地之人,这摊丁入亩一策,又在割百官的肉。
百官又恨。
第三策,科举,什么叫贩夫走卒一应人等,不分贵贱,不问出身,皆可参试,唯才是举。此一策,简直要撅了百官根基了。
百官人等,大部分出自世家,这些世家子弟凭借着家族的力量举了孝廉,成为了地方所“推举”出的人才,再因此走上官途。
而科举一法,以试取人,就是这个以试取人,使世家豪族再无任何办法优待自家子弟,再想使族中子弟为官,便只能送族中子弟参试,与贩夫走卒同场角逐,如此一来,世家豪族失去了对人才选拔任用的所有特权。
刘备以科举一法,直接动摇了世家豪族的根基,刘备一日之间,成了世家豪族成了百官的死敌。
至夜幕降临,百官人等迟迟未归家者众多。
过一日,朝廷向张贴了告示,告示一贴,百姓照常前往围观。
一处告示旁,簇拥者围观的百姓,人群之前,一识得字的小贩给旁人念着告示上的字迹。
“奉……奉圣谕,”小贩结结巴巴的念着。
“自此日,朝廷欲向民间借……借……”借后边的字,此人不认识,遂略过,“借国债。”
“凡借出国债者,约十年之期,年还十一,加偿利钱百一,此以朝廷信誉作保,绝无欺瞒。”
鬼的朝廷信誉,朝廷都没信誉了,都不信朝廷的鬼话了。
所谓国债,简单明了,围观的百姓们都听明白了,大意是,朝廷向民间借钱,假设有一人借给朝廷一百钱的话,那么,朝廷每年还十钱,同时,再还利钱百一,也就是一个钱。
这么算下来,百文钱借给朝廷,十年后,得一百一十钱。
于普通百姓而言,先不说朝廷信誉怎样,就这个还钱还息方式,很不亲民。百姓们大多手无余财,急花钱的时候借钱都借不来,又怎么有钱去赚那百分之一的利息。
国债的还钱还息的方式,对普通百姓而言,没什么吸引力。
但对那些豪富者来说,会有很大吸引力,豪富者手中有大量钱财,这些钱财放着做生意,因商业不繁荣,也赚不太多,且,做生意还要担很大风险,而要是借贷给朝廷,可是百分之一的利,收益率很可观了,甚至于,比做生意还要赚的多,且,吃利息等于是没有任何风险,平白赚的。
对豪富者来说,买国债乃是极好的选择,但朝廷信誉是个大问题。
但同时,因国债可观的收益率,哪怕朝廷目前信誉的确差劲,但是会有部分豪富者会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多少买上一些国债。
这不,围观的一个富豪,听闻有此国债之法,便思量了一下,他张望四周,滴咕一声,“哪可买这个国债?”
边上,一官差回道,“不知。或许过两日,就有信儿了。”
与此同时,未央宫中,刘备跟灵帝商议着如何发卖国债筹集钱财。
刘备只知国债笼统概念,可如何发卖,他可一点没有操作经验的,灵帝就更不用说了,灵帝更不懂。
刘备深知,发卖国债靠的是信誉,可刘备亦深知,现在朝廷信誉实在不怎么好。
而关于如何立信,刘备算是大有经验了,领兵出涿州之时,招降黄巾俘虏之时,当时为尽可能的以最快速度收拢人心,可是用了很多方法。
什么施粥给药,什么以收购草鞋为名建立信誉等等方法。
刘备有足够的“立信”经验,所以,刘备给灵帝出的主意便是,彷照商鞅之徙木立信之法,先立信誉再说。
“爱卿是说,朕要立个桩子?”灵帝若有所思。
“额,立桩是一法,但,或可不必如此。”刘备答到。
徙木立信要是真的只立个木桩子,那就太生硬了。
刘备的立信方法是,乃想以贵重锦绣裁成三尺模样,以此作为借贷凭证,然后,只要有人前来买国债,不管他买一文,还是买两文,直以三尺锦绣相赠。
此为,千金市骨之法,百姓见,朝廷愿以三尺锦绣换钱财二三文,便足见朝廷诚意,如此,一传十,十传百,不消半日,满城皆闻。
而后,立信之后,再与人约定,国债以万钱为底限,少于万钱不可买,如此,万钱之巨,朝廷付锦绣三尺,不足称糜费。
刘备有足够的建立信誉的经验,得益于他的这些实操经验,刘备谋划起来,细节详细,步骤严密,使灵帝一听就觉得大有可为。
灵帝毫不犹豫的就同意了刘备按此法来做。
刘备犹豫了下,向灵帝请求借朝廷印玺一副,以为凭证。
灵帝便令人取来传国玉玺拿给刘备。
刘备接印,灵帝说,“此国玺,你且拿去一用。”
刘备知是国玺,大惊,忙道不可。
灵帝正色,“既是国债,怎可不用国玺?”
刘备无言以对。
兹事体大,刘备怕出事,请灵帝派亲近之人同往以看护,灵帝便派了内监同往。
离未央宫,刘备马不停蹄的开始筹备发卖国债一事,他令随从随意的找了一张矮几,然后又找来几匹绸缎,拿了笔墨,印泥,再拉上两辆装钱的空车,草草准备之后,刘备就这样简单的去发卖国债去了。
刘备身旁,跟着的乃是灵帝配给的随从,刘备不知洛阳详细,他问随从,“洛阳何处人流多?”
随从答说,西城。
刘备本欲往西城,但考虑到,国玺带出来了,万一出事难辞其咎。
于是,刘备便在朝门之外,在门口把矮几一摆,往那一坐,便开始等人来了。
可,朝门四周,人迹罕至,等了半天,人影一个也无。
刘备等的尴尬,他令人扯了几尺丝绸,上书大大的两个【国债】两字,令随从将丝绸绑在枪杆上草做旗帜,在旁站着。
旗做好,路人见国债旗号,当能知是何用意,但,附近没有路人。
刘备不懂舆论,他要是知道操控舆论,只要去派人去闹事里喊两嗓子,喊说刘备在朝门外卖草鞋了……啊不,卖国债了,那不一会儿,满城百姓都围来看了。
刘备等啊等,等啊等,终于等来了人。
一提篮卖果的老汉转了过来,他朝朝门处瞅了瞅,见朝门处,坐着一人,老汉远远的看,怎么越看那人越眼熟呢。
老汉壮着胆子走近,近了,老汉还没说话,刘备见了人,主动起身迎了过来,“老叔,过来了?”刘备笑着跟老人打招呼。
老人瞪大了眼睛,一脸惊讶的看着刘备,“呀!刘英雄!?你咋搁这儿呢?”
刘备道,“奉陛下之令,特在此售卖国债。”
老人眼见刘备一身官服,忍不住问,“刘英雄,任是当官了?”
“哈哈,是当官了!”刘备开心大笑,“陛下命我为典农校尉,礼部尚书令,某算身兼两职了!”
“好啊,好啊!”老人欣慰不已,“陛下可算用对人了,有刘英雄你来当官,咱百姓也有个依靠了!”
刘备跟老人寒暄了一阵,刘备不忘工作,他笑对老汉说,“老叔啊,任要买点国债不?”
老汉不明所以,茫然的很,“这啥叫个国债?”
刘备伸手作请,“来,老叔,坐下谈。”
刘备邀老人于几前坐下,他认认真真的跟老人讲解起国债的详细,并不因为老人一看就是穷苦人而对之有丝毫冷澹。
“是这样,朝廷缺钱,陛下便想筹钱,可筹钱之法,要么加税,要么卖官,可要是加税,咱百姓不就艰难了?要是卖官,恶人买了官当了官,咱百姓不就更难了?
某跟陛下出了一策,就是这国债法。
何为国债法?明了点说,就是借钱。
向谁借钱?自然是向豪富者借钱。
按此法,朝廷借百钱,分十年还,一年还十一,也就是十文,这是本钱。
除此,朝廷给息,陛下给的是,百一息,也就是说,这百文钱,借给朝廷,十年期满,共得一百一十文。
而朝廷呢,借钱留用,喘一时之急,比如要是遇灾荒年,灾荒年朝廷借债,盛年稍多收点税,再把债还了。
如此,得一喘息之机,不管朝廷还是百姓,都好过的多。
这么讲,老叔可明白?”
老汉憨厚的笑了笑,“明白是明白了,可俺们百姓们,也木俩钱,也买不起啊。”
刘备笑了,“话不是这么说,买不了多的,还买不了少的吗。”
刘备看向老人装果子的筐子,“老叔,身上可带了钱?要不,你买上一债如何?”
刘备可是极有面子的,刘备最近是洛阳城百姓口中的风云人物,是顶天立地的豪杰英雄,刘备既然出言,老汉便从怀里摸出了两个磨的发亮的铜钱。
老人面色羞赫,他把俩钱放在手心挪向刘备,“你看,就这俩钱。”
刘备点了点头,朝老人笑道,“且稍等。”
刘备唤随从,令随从拿来丝绸,抻了三尺丝绸,卡察一剪刀剪了。
将丝绸摊于矮几之上,刘备抬头想了想,他问了老人名讳,老人答说名叫张魏。
刘备在丝绸上提笔写到——
【今借洛阳张魏两钱,约期十年,年还十一,年付利钱百一,时为光和八年四月,至,光和十八年四月终。】
刘备能想到了国债凭据的内容也只能是这样了。
写完,吹干墨迹,刘备小心翼翼的拿起国玺,对着墨迹,按了下去。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朱红色的古朴篆文清晰的留在了丝绸之上。
刘备小心折起丝绸,把之交付老人,细心告戒道,“老叔,这个你拿好,自明年往后,每年到这个时候,拿着这个去找有司,可凭之领钱领息。”
老人已不在乎什么有司什么利息了,他一脸不可思议的接过丝绸,“这……这都给我了?”老人不可置信的问了一句。
丝绸可是极贵了,两文钱,换了老长一截丝绸,回去转手就能卖许多钱,老人对刘备千恩万谢,喜滋滋的拿着丝绸离去了。
这是第一个开场。
——
老人怀揣着丝绸,路上怕人看见,一路奔回家,回了家,看见院子里正在理菜地的儿子和媳妇,老人神神秘秘的跟两人说,“老二,老二媳妇儿,你们猜,我刚撞见了谁?”
“撞见谁了?”老二停下锄头看来。
“撞见刘英雄了!就在朝门边上,支个摊,我当是作啥呢,刘英雄当官了,陛下封刘英雄当大官了!
这不,”老汉把怀里的丝绸掏出来,拿给儿子看,“这刘英雄卖我的,两文,这么长一截子!”
老汉儿子接过丝绸一看,见丝绸厚实细腻,颜色华丽,长有三尺多长,就这么一长一截子,竟只两文?老汉儿子诧异的看着自己爹。
随之,意识到了发财的机会,老汉儿子地也不锄了,他赶紧穿上鞋,进了屋里拿上钱就往外走。
老汉在后边追着问,“老二,你出去作啥?”
“我去找刘英雄再买点,拿回来卖。”
老汉急了,他不想让儿子占刘备便宜,出言阻拦,老汉儿子比老汉机灵的多,并不理会。
老汉儿子拿着钱,离了家,匆匆找了过去,到了地方,果然看见,朝门之外,支着一摊儿,摊儿后坐着一当官模样的人,这人极傻,坐在太阳底下干晒着,都不知挪挪。
这人大概就是最近众人所说的刘英雄刘玄德,管他刘玄德不刘玄德的,老汉儿子拿着钱,警惕的走过去。
刘备见又有人来了,起身相迎。
“这儿是买绸子的地儿不?”老汉儿子,打量了刘备一眼,警惕的问了一句。
刘备愣了一下,“啊,是这儿,来,小兄弟,坐下谈。”
这是刘备等到的第二个过路人,刘备照惯例,先给年轻人讲解一通什么叫做国债,年轻人兴趣寥寥,一脸不耐烦。
“是不是,两文就能买一截绸子?”年轻人打断喋喋不休的刘备,出言问道。
刘备大约弄明白了什么,他眼神微妙的看着年轻人,“两文,是能买。”
一听如此,年轻人立摆了十个钱出来,指明了要买五截绸子。
刘备欲言又止,神色很微妙。
这年轻人肯定弄错了什么,刘备也不点破,老老实实的剪了五截子上好丝绸,认认真真的写了凭据,盖了印章。
待刘备把五截丝绸全交给年轻人,年轻一看,还真是能买,于是不再迟疑,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小布袋,把小布袋里的钱都撒出来,要把这所有钱都买成丝绸。
刘备还没表示什么,刘备的随从已经看不下去了,出言想斥责。
刘备狠狠地训斥了此人一番,侍从委屈的闭了嘴。
刘备将年轻人带来的钱数了数,有八十九文,按这个年轻人的意思,得给他四十多截丝绸。
刘备也不说破,老老实实的剪了一截又一截的丝绸,写了一个又一个凭据。
一阵之后,一匹丝绸愣是给剪完了。
刘备丝毫不以为贵,面色平静的令随从再取来第二匹,继续剪裁,继续书写。
刘备不以丝绸为贵,可写着写着,却写烦了,太多了,他停下笔,招呼随从抱来两匹完好丝绸,“这样,小兄弟,还剩二十文没写,我给你两匹丝绸,这二十文,写到一个凭据上,你看成不?”
年轻人目光盯在丝绸上,眼睛里睿智的光芒一闪,“成!”
于后,刘备讲凭据,将几十片丝绸还有两匹完整的丝绸,全交给了这个年轻人,并嘱咐年轻人保存好凭据,往后每年可凭票据支领利钱。
刘备最后交代的话,年轻人根本就没听进去,他怕刘备反悔,抱起丝绸,飞也似的跑了。
刘备盯着一熘烟跑远的年轻人直笑,他觉得这人机灵有趣。
倒是,刘备的随从,看别个用几十文就换走那么多的丝绸,随从很不高兴,嘴里滴滴咕咕的滴咕。
刘备皱眉看向此人,这些由灵帝派来的随从,可是不好用啊。
再说那个机灵有趣薅羊毛薅到刘备头上的那个年轻人,年轻人抱着丝绸就往家跑,半路上,他倒是想藏,可太多了,藏不了,遮掩不了。
一路疯跑回家,到了家门口,撞到了邻居,邻居见他抱的明晃晃的丝绸,也是惊的不行,大家门对门,都穷的跟狗一样,谁家不知道谁家了,“老二,你偷人家了?”
邻居笑骂到。
“你才偷人家了!”
老二回骂一句,一熘烟跑回家了。
事出反常,又被人看见,消息终于隐藏不了了,消息终于开始要传播了。
邻居走到老二家,想弄明白到底是出啥事儿了,怎就弄那么多绸子来。邻居到访,机灵的老二闭口不言,家里的老汉老实,对邻居知无不言。
没两句话,谈明白了,原来百姓口中称颂的那个刘英雄,原来当官了,就在朝门外,卖什么债。
邻居听闻如此,便起了也去一看究竟的想法。
这便是刘备宁可吃亏也要把丝绸交给年轻人的缘故,因刘备深知,丝绸不足为重,立信才重要。
刘备简直跟军师李孟羲一模一样,他两人都喜欢祸祸丝绸。
消息在不久之后,逐渐散开了。
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朝门处有事发生,有人详知究竟,有人道听途说,不明所以,很快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了朝门前,数日前百姓齐聚于此,乃欲为刘备求情,这次百姓又聚来,见刘备身穿官服,听闻刘备已被陛下重用,百姓们皆大感欣慰,大为刘备高兴。
于朝门前,百姓们围着刘备问东问西,刘备热情的跟洛阳的父老乡亲们个个回应,这活像一场热烈的粉丝见面会。
至此,发卖国债的第一步基础已经达成了,国债已经有了足够的广为人知的知名度。
趁着群情热烈,刘备趁机向百姓推销国债。
百姓们对朝廷不信任,对灵帝也不信任,但百姓们信任刘备。
刘备不经意间,成了国债成了灵帝的形象代言人了,刘备以一己信誉,挽救了朝廷不堪的信誉,使得国债得以成功推行。
百姓们为支持刘备,有钱的当场来买,没钱的回家拿钱,不想买的持观望态度的,则站在一旁安安静静的看着,什么风凉话也不会说。
国债发卖达到了热烈程度。
这还是开始。
百姓们手中余财不多,买不了多少,刘备体恤百姓穷苦,特意将丝绸剪的越来越长以给百姓拿回去补贴家用。
随着消息继续散布,除百姓以外,更多的人知道国债发卖的信息。
不久后,一洛阳豪商挤过人群,他扛着一大袋子钱来到前边,问可是买国债的地儿。
刘备请此人坐下,笑问,“这位兄弟,欲买国债多少?”
豪商把一袋子钱哐的放到矮几上,“六十贯,你点点。”
刘备笑了,“某自然信得过兄弟,只是,备为国筹财,乃为公务,不得不清点仔细,还请兄弟见谅。”
刘备话说的漂亮,豪商点了点头,赞同了刘备的话。
由随从们把富商的钱财清点了一番,清点得,六十贯有余,富商大气的把手一挥,说零头可抹去,刘备不肯,如数记下。
扯来丝绸一截,刘备详记下富商的名讳,及借贷的数目,还有返还本金的支付利钱的条例,一一记写清楚,写完,刘备持国印盖上一章,一切完毕,刘备手捧凭据,面带笑意的把凭据捧给富商。
富商接过凭据,看也不看,朝刘备抱拳一礼,转身离去了。
区区六十多贯,对富商而言,不值什么,富商是听闻刘备在这儿,来看刘备的。
及走远,远离了人群,富商拿出凭据,大开看了一眼。
一眼看见,【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朱红篆字,不同寻常百姓,富商可是有见识的,一见这八个字,富商童孔一震。
天!是传国玉玺!是传国玉玺盖的章!
在此一个瞬间,富商内心震动,一瞬间思绪良多。
好一个国债,拿国玺来作为凭证,毫不夸张,就因传国玉玺所盖的印章,就直接让这次国债的信誉值直接拉升了不少。
灵帝愿把国玺拿来发卖国债,足可见诚意,这是其一。
其二,皇权神圣,些许钱财对富商人等,不算啥,但是,区区六十贯钱,能买来带有国玺印记的凭据,等于六十贯钱买了一章圣旨了,一个国玺印记,就已经值百贯钱不止了。
各方面因素相因,有刘备这个形象代言人,有国玺,有公道的还款方式和令人眼热的利息,因这种种因素,发卖国债本最缺的信誉问题,得以大部分弥补。
随着消息在富商们之间流通,富商们经过权衡合计,于富商群体,好多人准备拿出部分钱财来买国债。反正,只是部分钱财,没了不心疼,要是真有利钱,算赚了。赔了损失不大,没陪就可以不担风险白白吃利,无论如何,是收益极高的选择。
当刘备看到,拥挤的人群中,挤出一辆车马的时候,当他看到,几个健壮的伙计把钱财从车上一袋子一袋子抬下来的时候,刘备发觉事情开始变得复杂了,他觉得自己有些支应不过来了。
国债乃是向整个民间借贷,体量巨大,事务繁琐,就刘备这一个小摊儿,就他自己,他得累死。
刘备准备的几辆拉钱财的空车,早已经装不下了。
刘备不得不令人调来更多的车,令派人去请示灵帝钱财归放何处。
待,请示的人去请示灵帝,灵帝一听这么快就筹到钱了,他临时起意想看看能筹到钱有多少,便令把钱财倒进院子里。
得了灵帝命令,刘备派人把装满钱的车子拉到未央宫中,哗啦一车在院子里倒下,哗啦一车在院子里倒下,过了一会儿,又哗啦一车来了。
钱财如泥沙般倾泻,钱财撞击的哗啦啦的声响,要看着一车一车在院子里堆起越来越大的钱堆,这视觉感强的,视觉感强到对钱财没什么概念的灵帝也生出了一种钱好多的感觉。
一切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在百姓,豪富者,都开始或是尝试者买一些国债的时候,更上一个阶层的人群,百官吏员人等,这些人比寻常百姓,需要更了政治方面的考量。
刘备在殿上已陈说了国债之策,陛下看样子对此策大为赞赏,稍微有点政治智慧的人,见民间开始买国债的时候,不管如何,不等灵帝提,会主动买上一些,这就叫有眼色,这就叫会来事儿。
文武百官再是不爽,也不得不争先恐后的着人取了钱财匆匆来找刘备买国债。
并且来讲,因为多了政治考量,百官买国债,实则买的是政治保障,他们这些人不求收益和汇报的,因此买的非常的多。
大将军何进,领着武士开路,带着一支规模不小的车队来了,何进跋扈,他一来,把人都撵一边去了。
何进到了,刘备赶忙起身相迎,何进对刘备没个好脸色,他手中马鞭朝后挥了挥,令人把车辆推过来,何进板着脸对刘备说了一声,“这钱,是我给的,你收了吧。”
说完,转身就走。
刘备当场傻眼,还没给钱,没给凭据呢。
打眼一看,何进送来的车,连车带钱都丢下了,略一数,少说二十车钱,这得数到啥时候。
刘备无奈,只能写
【
大将军何进送钱二十车,约期十年,年还十一,付百一利,时为光合八年,至光和十八年终。】
然后,盖上国玺,派随从把凭据朝何进府上送去了。
何进到来之后,百官像是得了默契一样,陆续前来,百官所送的钱财极多,按车算的。
朝门外空间小,车辆停不下,刘备只能加派人手不停的把钱财往宫中运。
未央宫,灵帝于凉亭下,饶有兴趣的看着一车一车的钱财堆过来,越堆越高,已堆的半个院子了,堆了一个大坟那么大,堆了半人高了,灵帝都看兴奋了。
曹操跟袁绍,两人也派人去买了一些国债,从人送回了凭据。
曹操拿起凭据看了一眼,他觉得,凭据上,刘备的字写的极丑。这是自然,刘备一织席贩履之徒,字能好到哪里去。
于凭据之上,曹操看见了国玺印记,曹操又是感慨,他感慨刘玄德得陛下信任如此,把国玺都借用了。
一旁,袁绍把凭据折起,随手放一边,他问曹操,“孟德,你说,朝廷借了钱,是真还,还是不还?”
“不管真还假还,他刘玄德拿别人的钱博得陛下信任成全他刘玄德自己名声,真是好算计!”曹操轻哼一声。
曹操漏算了,谁言刘玄德是拿别人钱财成就自己名声,分明是刘玄德担上身名提朝廷揽财,揽得了钱财,得钱的是朝廷,刘玄德未得一文,而若是朝廷不欲还钱,天下之人岂不要生吞了他刘玄德,若灵帝寡恩薄义,估计到时会把刘备推出来把一切罪责推到刘备身上以平众怒。
刘备以一己之力促成国债发卖,一人把所有代价全担了。
一整日,刘备全在签发国债中度过,至,天将暮,眼看发不了了,刘备只能劝百姓们明日再来。
刘备一个白日不知写了多少字,不知印了多少章,不知说了多少话,手腕都酸了,脖子也酸了,嗓子都要哑了。
收拾了东西,刘备入宫觐见灵帝。
灵帝召刘备于花园觐见,刘备一进院子,吓了一跳,面前一及墙高的钱山黑压压的挡在面前,不见灵帝人影。
“爱卿,今日筹到了有多少钱?”钱山后,响起了灵帝兴奋的声音。
刘备从怀里抱出一卷绸缎,捧于双手之上,跪地道,“禀陛下,钱财只记有数,未及汇总,不知多少。”
灵帝很想知道堆了一大院子,到底是有多少,便邀刘备一起合计。
帝有召,刘备不敢推辞,便无灵帝对着账目算了起来。
数钱总是愉快的事,灵帝核算个繁杂的数目,丝毫不绝枯燥。
至,入夜,华灯初上,又至深夜,两人挑灯夜战的,核算了许久,账目差不多核算完了。
算得,一日所集钱财,为一亿八千多万钱,既,十八万贯有余。
算得如此之大惊人数目,灵帝大为惊讶,对刘备连叫了数个好字。
这还是第一日,筹备不足,这还是洛阳一地,要是集财天下,该是何等巨财,国库空虚之难,似乎瞬间就解决了。
与灵帝不同,刘备深知实务之难,白天一天,刘备都快累死了。
刘备向灵帝建议,他建议灵帝着有司负责操持国债一事。
灵帝正在兴头,见刘备做的极好,便让刘备负责一切事务。
刘备犹豫了,他深知事务繁杂,非一己之力所能干好,于是再行规劝,灵帝只好收回成命,准备择日安排。
经白日实践,刘备把发卖国债所遇问题一一告知灵帝。
“臣以为,国债一事,颇有需思量之处。
其一,陛下可着人令做一国债之印,专为国债凭据印证。
其二,臣以为,为卓着信誉,当使凭据尽为贵重,凭据当用上好锦绣,不可因觉奢费,以粗劣替换。
其三,臣思之,天下豪富者,钱财广多,而贫寒者,家无余财,而居二者其中之殷实者,多也,欲集殷实者之财,国债限额,臣以为,当以千钱为底限。
其四,若为付息便利计,国债发卖,以整百为佳。
至于其五,臣有异字法,盖因寻常记写,诸如【一】【二】【三】等,轻易可改,恐民间自行改额,故以【壹】【貮】【三】等异写之。
其六,若陛下欲借贷天下,洛阳一地,近在眼前,或尚可监察,若远千里之外,鞭长莫及,监察不能。故,或可独设一部,独设官员,独设兵马,独设人力、车队,专为发债运财付息之事。”
刘备所陈述的诸多有利国债的建言,灵帝认为,天天有理。
见刘备如此擅长国债之事,灵帝再一次想将此事全权委托,刘备推拒不受,只言力有未逮。刘备是真心的,他真是觉得干不了,若为国债一事,频繁奔走各州各地,那蹉跎数年,就干不了别的了。
因夜已深沉,灵帝留刘备薄进一餐以为犒劳,刘备恩感五内。
夜更深沉之时,刘备出了宫,朝宅邸去了,灵帝赏了一套宅邸,刘备忙着国事,还没来得及去看一眼。
及刘备归宅,发现门口守了好多旁家仆人,一问发现,这些旁家仆人,多是其他朝中官员派来的,他们奉自家主人的命令,想邀刘备去府上一叙。
刘备好心,怕仆人们没请到人被主人惩治,特交代,待得闲必去拜会。
仆人们走,刘备目送着众人离开,他在黑夜中站了好一会儿,心中感慨。刘备切实感受到了在这洛阳之地,人能有多势利。
——
未央宫中,太监张让服侍灵帝就寝之时,旁敲侧击的提了一句,“陛下,西边的院子荒了,陛下若是游玩,可去旁处。”
张让这厮一句话,让灵帝一下想起,因国库不足,因恰逢战事,因百官劝戒,耽搁许久都没整修的宫殿了。
恰好,刘玄德进献了日进一万的国债之法,钱财再不成问题。
灵帝随口一句,“明日,着人修整。”说完,翻身睡去了。
完球了。
说完球了,不是刘备的国债之策集不到钱财,刘备的国债法能打集钱财,能集到恐怖数量的钱财,这才更加完球了。集的钱越多,越完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