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故战场重临
因为简雍想去看当时与官军大战的战场,刘备看没什么大事,跟李孟羲说一声之后,刘备带着十几个骑兵,带着简雍,奔赴昔日战场去了。
此日,于李孟羲而言最重要的任务依然是屯田。
屯田过程中能遇到多少事,会发生多少事,谁也说不准,正因如此,李孟羲才特意带着屯田队亲自参与其中,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发现问题。
半日后,到中午,一路走走停停走了十几里路,分下去两百多个屯丁,掌控了十四个屯田点,并迁走了一处人口超过百人的村落,总计,掌控了屯点十五处,控制了田地超万亩之多。
整半个上午,没遇到什么大问题。迁移村落的时候,村人们地里种的有庄稼,村人们不舍庄稼,此中麻烦是,既答应了村人们到五六月份庄稼收完归村人们自己,同时,还得立刻把村人迁走。
两难之处就在这里,说庄稼让村人自己收,结果把人家迁走了,谁会信。
针对此问题,李孟羲采用了票据支付的方式,即,按村人们所种土地亩数,谁人种了多少亩地,约莫收成多少,然后写了票据发给各人。
村人们不一定相信李孟羲的信誉,但是待粮食收成的时候,村人们凭借票据一定能拿到属于自己的一季粮食的。
一路过来的十五个村,村中用水问题依然存在着,十五个村落当中有一个村落没有水井,每日打水是去村旁的小河沟里,虽说古时环境良好,水资源优质,可李孟羲总觉得,随便从小河沟里打的水,再干净也有限,所以,水井最好是每个村都有,为此,打井队得早日组建起来。
春日阳光和煦,到了午时也并不太热,李孟羲抬头看了看天,又回头看了看行走的民夫们,见民夫们状态尚可,便没有停下休息。
一段时间后,后边追上来一伙战兵。
李孟羲还诧异为什么有一伙二三十人的战兵跟了过来,为首的背着弓弩的什长走过来说,乃是奉关将军之令,下村训练去的。
李孟羲顿时了然,他诧异的看着一路急行过来的战兵,他想不到教导队下来的这么快,他惊讶于关羽的速度。
战兵什长擦了擦头上的汗不好意思问,问附近村落在哪。
李孟羲赶紧派游骑给人带路去了。
此时,李孟羲意识到一个问题。巨鹿十万人力散成了成百上千的队伍下去屯田了,屯田队伍尚且需要骑兵侦查引导,这第二批下放的人力,这第二批教导队下去操练百姓,也是得有骑兵斥候负责引导带路的。
但再一想想,骑兵没有了,为屯田,大量骑兵已经派出去了。
教导队看来只能是自己慢慢去找队伍了。
李孟羲目送着教导队走远,看着教导队的士卒们背着行军背囊,帐篷被褥柴草陶瓮等一应皆有,明显是正式的行军配备,看来关羽安排的很细致,教导队带足了生活所需,当不需要从百姓那里征调粮食。
不给百姓添丝毫负担,这是练兵计划推行下去的关键。
年景本来就不好,乡间百姓存粮不多,一家老小还不够吃的,突然来了一伙兵吃大家的粮食,那百姓们肯定抗拒,肯定不情愿,不情愿之下,练兵就难以推行。
李孟羲本想去看看教导队是如何练兵的,又考虑到屯田工作一样重要,略作权衡,李孟羲觉得先把屯田做完再去看练兵不迟。
——
什长赵甲等一众人在骑兵的带领下抵达了一处屯田点,到了之后,按出发前早编好的编制,战甲带着自己同队的其余五个战兵进村找人,剩下的其他人则继续跟着骑兵往其他村落赶。
赵甲领着人到了村里,村中不日前屯丁们已先一步到达了,此时村中大部分人出去下地种豌豆去了,留守的人不多。
村中之人看见兵来,初时警惕,待看到兵们手中拿着一杆【刘】字旗时,再一问,是刘玄德的人,村人警惕大消。
被村人们邀进了屋里,什长赵甲把行囊从肩上卸下来落座之后,他依照着出发前关将军训导的话说,开始说明自己来意。
说清自己来意之后,赵甲晓之于情动之于理,说如今世道不稳,学点本事也好多个保命本钱之类。
依照着安排好的话术,很轻易的,村人们接受了参与训练。
看差不多了,赵甲从行囊上解下弓弩,拿起箭,笑着对面前的长者说到,“老叔,走,我教你怎么用兵器。”
说着,对一旁大娘也道,“走,大婶,也教你。”
旁边大婶闻言感到很是不好意思,连忙笑着拒绝了。
见如此,赵甲好一阵劝,这才勉强把大娘也一并劝走。
到村中谷场所在,赵甲看谷场空旷一片,很适合作为训练场,赵甲此时想到了出发前关将军的交代,关将军特意交代,教授弓弩时,靶场切记得布置的万全,不然,万一一个不甚,箭飞了,伤到了人,到时村人群起而攻,被赶出村耽误了练兵是小事,横死当场也不是不可能。
想到了这里,赵甲令手下几个兄弟先教村人熟悉兵器,他走到长者面前,问村中可有板车,可有麦秸垛之类。
作为一个有人烟聚集的村落,板车和麦秸垛这些常见物资肯定是有的。
之后,赵甲拿着草叉把麦秸拉了一车又一车拉到谷场一头,在谷场一侧堆了很长的一道麦秸堆。
然后,又借来多辆板车把板车卸了轮子靠着麦秸队并排靠起。
做完了这一些之后,赵甲抓了一些麦秸随便做了两个草人,又寻来两根破木头,把草人往木头上一叉,靶子便做好了。
待赵甲忙了大半天功夫把靶场给弄好,他回来来看,看到十几个普遍年迈的村人们,一个大爷拿着长戟试摸着扒拉一下,扒拉一下,跟用锄头一样;一个大嫂拿个把短刀也不敢怎么用,拿在手里只是看;一个小娃娃拖着一面超大的盾,拖不动,欢乐的拿着盾在玩。
十几个村人,个个手有兵器,耍弄半天了。
见状,赵甲走来,笑道,“来,手里都停停,我来教怎么用这些兵器。”
赵甲从村人手中接过强弩,先是给村人们略讲解了弩的基本构造,然后把弩放地上脚踩着咯吱一声拉上了弦,再放上箭失,端起,走到一旁,对着不远处靶场的草人稍微瞄了一下,一扣努力,彭的一声弩弦震响,箭失嗖的一声飞了出去。
一道黑影休的一声射中了二十步外的草人,穿过了草人,又笃的一声钉在后边的板车上,正钉在板车的木板上。
赵甲探头看了一下,看到板车把弩失挡下了,而就算弩失没有被板车挡住,后边还有麦秸堆挡着,足够稳妥了。
重新上了一支箭,赵甲招手让村人过来,弩交给一老爷子,赵甲指着靶子,鼓励到,“对着草人,射便是。”
老爷子有些拘谨的端着弩,把弩对着草人,小心翼翼的扣动弩机,彭的一声弩弦震响,弩箭飞了出去。
这第一失,老人一失中地,正中草人。
赵甲很是夸赞了老人一番。
老人张着没牙的嘴巴一脸的笑意,无声的笑了一下。
在之后,赵甲重新给开弩上弦,让村人们轮着来操纵弓弩,连妇人也上手射了几弩。
村人们神情可见的兴奋。
不久,在地里干活的人撒完了种子回来拿种子的时候,路过谷场一看,看见老爷子正拿着弩颤颤巍巍的操练着,村人和屯丁见之,皆是惊奇。
赵甲上前与村人屯丁们说明了来意,屯丁与村人们对训练之事并不抗拒。
村中有屯丁十一人,村人有六十三人,在教导队的协助下,不日就将能进行操练了。
按队列训练的速度,一个月时间,足以让六十多个村人熟悉基本的队列动作。
战兵六人加屯丁十一人,共有熟悉队列的人员十七个,一个月后,通晓的队列的人从十七个变成八十个,这是近五倍的扩增,近五倍的扩军。
——
已是午后,刘备一众奔行八十多里地,终于抵达了当时义军与官军对峙的战场。
时隔日久再故地重临,刘备看着旷野中沟壑并土垒交错参差的战场,哪怕时隔日久,哪怕经历了雨水的冲刷,当日阵势的森然肃杀依然毫不减色。
阵势在前,已不需刘备多做讲述,简雍举目眺望,入目所见一人高的长长土垄跟横着的棺材一样,横一截横一截平放在那里,每一个土垄长截长短整齐的不可思议,几乎一模一样长短,从近看到远,从左看到右,从东看到西,横亘与地平线上的所有土垄都是一样。
密密麻麻的土垄,每道土垅之前都有一道同样长短的深壕,土垄与土垄,深壕与深壕之间,断续的留出狭窄的仅能供单车同行的狭窄小路,整个战场,给简雍的感觉,如若一张拉开的巨大的鱼网盖在地上。
刘备给简雍指了指当中之处,说到,“皇甫嵩营寨便在当中。”
立时,简雍脑海中浮现了一副画面——官军营寨扎营当中,四周被一人高的土垄和无数的壕沟围的水泄不通,而唯剩的道路,只剩狭窄的仅能单车通行的小道。
被围成这般铁壁合围,简雍自思若是自己,插翅难飞。
边上,刘备手指着战场继续讲解着,“当时,土垄之上,还摆有车阵,当中狭道上,也摆有车阵,车阵后放的枪阵。
为防官军骑兵突阵逃逸,当时,我军骑兵分散各处,于阵后盯守,但有零散骑兵跳阵而出,我骑队立围杀过去……”
简雍目光肃然的审视着整个地势大变的战场,土垒壕沟与车阵相合的阵势实在太过骇人,简雍已丝毫不怀疑,当时刘备当真是能把数万官军一网打尽。
刘备看过来,对简雍道,“宪和,走,往前一观。”
——
抵达阵势之前,刘备跟简雍前后翻身下马,走到前边去,走近壕沟,抵近了简雍才发现,远看低矮的土垄,比想象的高多了,比人还要高,几乎是一个土墙一样,再想象一下在土垄上放下一排车阵又该是怎样威势,简雍面色肃然。
来的方向,是皇甫嵩营寨背面,因而土垄在前,而壕沟在后。
沿着窄道朝前,前边又见壕沟,简雍扫了一眼左右两边的壕沟,壕沟陡着修的,修的直上直下的,前段时间下雨了,沟里积了水,积水中,狰狞的木刺有些倒在了水里,有些仍然狰狞的支愣着,这要是掉下去,可落不了好,沟又那么陡,掉下去爬都爬不起来。
前几天刚下过雨,地滑,简雍生恐自己掉下去,不着痕迹的往中间走了走。
此时,一条极有用的战术被简雍给忽略掉了。
若是李孟羲来,李孟羲一瞅见当时挖的沟下了一场雨沟边变得湿滑无比,那么李孟羲当立刻就明悟,原来野战公事除了土木作业,原来还可以加魔法的,可以在沟沿儿上倒点水,然后用泥水给搪的非常滑,甚至可以倒油,甚至可以撒黄豆。
就说,一把黄豆换来三四个摔倒的敌军,换三四个敌军的命,值是不值。
若再结合天时,冬日之时,壕沟前泼许多水,冰面结成,就是骑兵冲过来也得打滑。
可惜李孟羲没在这儿,一则战术埋没了。
简雍仔细打量着壕沟,壕沟宽少说有三四丈,深过人高,这么一道壕沟,比之涿州县城外干涸失修的护城河都要宽都要深了。
简雍回头好奇问道,“玄德,这么宽的沟,修了几天?”
刘备抬头回想片刻,“三天。”
顿了下,刘备补充到,“是三天三夜,夜里也修个不停。”
打量着数丈宽的巨沟,简雍微微点头,三天三夜忙个不停,一日夜修沟一丈,也说的过去。
突然,简雍突然抬头,疑惑的问道,“……修这么多沟,你打仗,还带那么多锄头?”
简雍显然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关键在后勤。
随后,刘备给简雍讲了为什么有那么多锄头,第一,游骑商队早就开始乃锄头斧头等各类工具了,其二,黄巾流民手里多有锄头等农具。
而有这两点,根本还不够。
军中虽是有大量锄头,但要是不提早收集整理起来,事到临头再去征集调派,太耗时间,而当时,军情危急,第一丈壕沟要在半日之内挖起,稍耽误就不能成事。
总之,当时能三日之间挖起了数丈长沟,人力,组织,后勤,统筹,缺一不可。
再往前走,行至皇甫嵩立寨之处,脚下,当日官军埋桩子的坑洼坑洼还清晰可见。
简雍拿脚踩了坑洼两下,他寻思,这么久,都没人迹到此吗。
战事结束很久了,巨鹿境内依然人迹稀少,战场几乎未变,此背后,几许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