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七百三十四章 屯田的最后难题

第七百三十四章 屯田的最后难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孟羲回城主府并不是等着吃鱼的,他随意吃了一会儿,觉着时间差不多了,吏部的人应该把公文抄写完了,放下了快子,李孟羲出声道,“玄德公,劳你走动一趟。”

    刘备看过来,笑问何事。

    李孟羲便把吏部之事说了,说吏部已经搭建起了部分架构,远胜他部,故,想激励之,以激励余众。

    刘备听完,分感好奇,他好奇满打满算诸部官员上任可连半日都没有啊,竟然有人立功了,值得大张旗鼓的激赏了。

    反正宴席也差不多到结束的时候了,刘备起身对众人道,“走,可同去。”

    ——

    君子营当中,诸部官员突然得到命令,说要奖赏吏部众人,诸部可前往一观。

    其他各部官员都好奇,到底秦束他们做了怎样的事竟然要得赏了。

    不久之后,西门处,人流聚集,看人到了差不多了,刘备对新任官员们道出了要奖励吏部的原因,然后好一顿夸奖,赏了吏部众人一人半斤丸子,然后勉励了其他人一番之后,刘备指着贴在城门洞上的几张大纸,对众人道,“都看看,看看吏部所出公文。”

    诸部官员围上去看,他们看到,城门洞贴着的大纸上,写着满满当当的东西,待把内容一看,诸部官员们半是疑惑半是明了。明了的是他们看懂了内容是什么,疑惑的则是,好多人觉得,就写了这么点东西,就算有功了?

    之后,经深思之后,好多人明白过来,吏部写的这一句句的,这不就是军师讲的集思广益之法?难怪要赏吏部,看吏部已经把架构弄出了个样子了,从上往下,部,署,司,局,科,各级都分的清清楚楚。

    吏部的工作完成情况,给其他各部提供了重要参考。

    赏赐完,李孟羲跟刘备等人已经回去了,留下新任官员们还留在原地。

    有人找上了秦束,笑着说让秦束指点指点。

    这是一句半调侃之言,秦束却认真的点了点头,他对面前的司法部官员和四周其他官员道,“某也正好有此意,军师讲,官吏培训也归我吏部,诸位若是有空,来我吏部,有些东西得讲讲。”

    秦束作为榜首之人,乃百名官员中最具人望之人,更加此次吏部得赏,秦束人望更加空前高涨。

    随秦束一起,众人回营。

    人多,进帐不便,就在空地上,秦束对着一堆同僚官员们认真的讲述着道理。

    随着秦束的讲述,官员们听得若有所思,连连点头。

    不久,天色就暗了,天黑了,秦束与官员们道,“日后但有不懂不知,可来我吏部问问。咱们虽是当官了,可也责任在身,能不出错,就不出错不是?”

    秦束说的有道理,要是不当官,也犯不着大事儿,可当了官儿,就不得不谨慎了。

    ——

    是夜,城主府。正厅没有外人,只有刘备关羽简雍,还有李孟羲,加一个啥事还不懂缠着让李孟羲给绑小人的小砖。

    李孟羲哪里会绑小人,他拿着麻绳缠了半天,缠了一堆死旮瘩,迟迟绑不出个人的模样。

    没辙了,李孟羲只好把麻绳交给小砖,让小砖找刘备帮忙去,人刘备编鞋玩绳子可是高手。

    小砖找过去让刘备帮忙,刘备把小砖抱怀里放腿上,抱着小砖,两手拿着麻绳缠啊绕的麻利的编了起来。

    科举之事到今夜,可算彻底忙完了。

    李孟羲拍了拍衣服上被小砖蹭上的泥巴,抬头,他对刘备还有关羽简雍三人说到,“科举事了,今日,已是二月十四了,已不早了。

    明日,得赶紧发人屯田。”

    刘备手指灵活的动着,一根草绳眨眼间已编出了个小脑袋和半个胸膛,小砖呆在刘备怀里,一动不动的盯着看。

    听李孟羲说屯田之事,刘备点了点头,看向李孟羲,“嗯,明日就动身。”

    “可,某有数处担忧,不知何解。”李孟羲皱眉说到。

    众人除了小砖,刘备关羽简雍都看了过来。

    李孟羲整理了语言,说道,“其一,去年一个冬日,某派大量人力去排查土地,经一月多排查,查得巨鹿一郡地亩足有两千万之巨。”

    说着,李孟羲不很确定的看了看刘备,又看了看关羽与简雍,他问,“巨鹿郡,当真是有如此多的土地,这一郡之地,有田两千万亩,这准是不准,多了,还是少了?”

    一旁,简雍闻言略做思索,便道,“差不离,巨鹿为大郡,一郡大有冀州三成之多,两千万亩,大抵相当。”

    这第一个问题,问明白了,巨鹿是当真有千万亩级别的土地。

    简雍说巨鹿有冀州三分之一大,李孟羲就惊讶,巨鹿竟有这么大的吗,三分之一个冀州啊。

    第二个问题,李孟羲看着众人,皱眉问,“军中已造了许多曲辕犁,有此犁,不需牲口,人拉着也能耕地。

    可,曲辕犁再是便利,一日耕田也只能耕二亩多地,又时节有制,一个耕种季,空闲时间顶多半个月,也就是,一架犁也就能耕三十亩地。

    可此去屯田,一人要分地两百亩之多……”

    刘备听李孟羲给一人分地两百亩,正在编小人的刘备立刻抬起了头,诧异的看着李孟羲,“两百亩?分这么多?

    面对刘备的疑惑,李孟羲解释为什么,“对,两百亩。巨鹿有地两千万,而我军屯田人力,精简之后,只剩十万,故,一人便要控地两百。

    往要紧了说,我军之所以选巨鹿做立足之地,不就看重巨鹿豪强死散、官府无存、势力空缺吗?为此,哪怕今年地荒了不种了,哪怕粮食全靠买,也得把地先全占下来。

    不然,待时日稍长,流民回逃,官府复来,巨鹿于我之优势,顷刻荡然无存。

    时不我待啊!”

    如所说,屯田的政治目的更重要,政治目的便是,哪怕地种不过来,哪怕地抛荒,无论如何,得以最快速度把田地弄到手里再说。

    “难的便在这里,我军粮草本就后继乏力,赶紧抢种一季能大解粮草之急,地要抛荒不种,太过可惜,可要是去种,犁不够,耕不过来,种不完……”

    刘备想了想,出声说到,“两百亩,要种也能种,勉勉强强。”

    李孟羲诧异,“……怎讲?”

    李孟羲不理解,人力不够,犁也不够,连时间也不够,一个人怎么可能种的了两百亩之多,人均牲口吗?

    对于李孟羲的疑惑,刘备解释起来,“其实啊羲儿,地耕了再种,这最好不过。可真说要是不耕,庄稼长不多好,可不好归不好,也能见点粮。”

    “再说,补种的是豌豆,豌豆根深,地不耕,刨个坑丢几个豆,照发芽照长苗。”

    李孟羲恍然明白过来,他想起来了,原始人没犁,可原始人也能种地啊,人原始人刀耕火种的,连刨都不用刨,照样种地,照样收粮食。

    所以真就耕作不过来的话,遍地撒吧,只需遍地丢种,一人种完两百亩,似乎是的确可以的。粗放式作业,虽说产量低一些,可也无所谓了,本就是抢种,能缓一时之机,缓过来劲就够了。

    又一个难题解决了。

    李孟羲又长了见识,他此时明白过来,原来种地也可以不用犁的,地原来可以不用耕就能种的。

    之后,还剩最后一个最难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最麻烦的——人。

    李孟羲对刘备几人说到,“巨鹿要是当真就剩咱军中十几万人了,地方空了,这倒还好,直接下去收地就是。

    可巨鹿乡间,还多有百姓,难就难在这里,发屯田队下去屯田,人散难管,生何种事端都是可能。

    故,在玄德公未回以前,某本想带小队去屯田看看,看看能有多少麻烦,也好想出对策,通达全军以竭避与乡人冲突。

    可,纵是考虑再周,人杂事乱,不定遇到什么事儿。咱是去屯田,是分地,不是去当土匪,巨鹿乡间之民,亦是我不远助力,冲突万不能有。

    屯田一事,缓而为之,稳妥慢行,可不生冲突,然将致掌控巨鹿之最佳时机流逝;急而为之,万千散动,能不使时机错失,可此举,必然要乡人起冲突。此两难之境,何解?”

    李孟羲不能想到对策,他把问题抛了出来,问题抛出,便把刘备关羽简雍三人也难住了。

    于夜,李孟羲一众谈论对策谈了很久,一直谈到了深夜仍未结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