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六百四十八章 所谓科学,所谓培养

第六百四十八章 所谓科学,所谓培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活性炭跟普通木炭的区别,竟然只是放蒸笼里蒸一下就行,当洞悉了这个真相,李孟羲感慨无比,还以为活性炭难度多大,竟如此简单。

    回顾整个制炭过程,李孟羲自思,若是由自己想办法,那大概绝无可能会想到拿蒸汽来处理木炭。

    李孟羲认真回想了一切,回想当想到活性炭,想到活性两个字时,当时还想的是,用活,肯定是活物啊,细菌,他想到的以微生物之类的来处理木炭,想以生物方法来逆向反推出活性炭的原理。

    然而,如果是这个方向,那就永没有重现活性炭的可能了。因,但凡涉及到微生物,微生物的选择难度,微生物生存条件的培养,酸碱度营养物质,等等需要维护的条件,以及在汉末科技下微生物完全无法直观观测这一点,就注定了如果选了微生物方向,那很可能穷极一生也难以做完所有的微生物测试。

    真相本藏在无尽渺茫之中,然而,李孟羲幸而有一个年幼的弟弟,幸而大多小孩子,喜欢问东问西,他们会问太阳为何升起,会问树叶为何掉下来,当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他们也会问为什么苹果会掉在了地上,而不是朝天上飞去,一定会有很多小孩子会如此问。

    对世界有朴素与无穷好奇心的小孩子们,他们天然适合探究自然中的的无穷奥秘。

    弟弟只是无数普通小孩子中的一个,很幸运,弟弟喜欢问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李孟羲从未忽视,还很鼓励弟弟多去思考。

    太阳为何东升西落,风为何会吹,雨为何会下,花为什么鲜艳,鸟为什么会飞翔,李孟羲很清楚的知道,对这些再平常不过的东西能拥有无穷疑问和好奇的孩子,能有多么巨大的成就。

    极幸运的,李孟羲发现了幼弟思考问题的独特思路,更为幸运的,他没因弟弟是个小孩子,没因为幼稚可笑就忽略了弟弟说的话,这才能发现小孩子有神奇的科学直觉。

    李孟羲只是在教导弟弟时多引导着弟弟发挥了想象力,而没有去强求弟弟每一天要学够多少多少个字,学不完就揍弟弟;他不过是在平常对弟弟多了一些尊重,尊重弟弟每一句虽然幼稚可笑,但都是思考和观察得出才说出的话,结果,回报是如此丰厚。

    李孟羲在造纸术遇到难以理解的难题时,弟弟来了,好奇问在忙什么。

    此时的李孟羲,并未因弟弟是个小孩子就没加理会,更未因造纸术的繁琐而心烦意乱不搭理弟弟,而是将遇到的问题随口说给弟弟听,“造纸的时候,得把麻往水塘里沉,奇怪,为何如此?哥哥想不明白奥。”

    结果,弟弟在李孟羲怀里很天真的想了一下,说,“放水里是洗的。”

    当然不会是洗的,要是只是为了洗麻,不会丢池塘里丢一年两年那么久。

    李孟羲笑着语气轻和的否定了弟弟的答桉。

    弟弟的好奇并未因此停止,弟弟又说,是喂鱼的。

    又是一个更引人发笑的回答。

    当时,李孟羲的思路是,生麻沉塘,不是喂鱼——因为麻和树皮中,营养物质不多,麻和树皮不是鱼的食物——鱼不吃树皮的——吃树皮的应该是细菌和微生物——就比如蘑孤之类,会长在树皮上。

    看,弟弟说生麻是喂鱼的,多可笑的回答,李孟羲并未一笑了之,而是很认真的思考了弟弟所说的话,认真的推理考虑了一下,然后准备否认弟弟的回答。

    就是恰因为李孟羲思考了这一阵。

    弟弟说生麻沉塘是喂鱼的,这当然不是,然而此答桉已经触及到真相的边缘了。

    在一个边缘的基础上,李孟羲由鱼,自然容易联想到其他生物,当联想推理到微生物时,此时,灵感水到渠成的来了。

    依托有限的科学知识,李孟羲想明白了生麻沉塘的原理,乃是微生物。

    这是第一次,李孟羲从弟弟随口一句话中,得到了重要启发。

    自这里开始,李孟羲意识到小孩子可贵的想象力与好奇心。

    自这次开始,李孟羲便有意借助幼弟来破解难题。

    任何想不通的问题,问一下弟弟或许就能有答桉。

    造纸术中,生麻沉塘之后,要造纸的时候,煮浆得煮两天甚至更久。

    恰是冬日,柴火紧缺,要不是冬日,李孟羲也不会纠结于柴火染料的问题,煮浆得煮两日,那得多少柴啊。

    李孟羲在想,能否省些柴,还有,为何纸浆要煮两天之久?

    李孟羲把这个想不通的问题问弟弟,他问,为何会煮两天呢?

    弟弟随口就说,是煮不熟吗?

    这……又不是饭,有何煮不熟的,弟弟肯定以为,煮东西就是煮饭来的。

    这个稚嫩天真的回答,却就又是答桉。

    纸浆之所以要煮两天之久,还真是煮不熟。

    煮不熟是因为,参考肉在高山上煮不熟,此中涉及气压,沸点,等一堆东西,再之后,李孟羲想到了高压锅。

    于是,造纸术又一项重要改进诞生了。

    推进到高压锅一步,李孟羲的探究已止步于此了,他已满足了,然弟弟的好奇与疑惑比李孟羲更多的多。

    弟弟问,为什么麻得煮了才造纸,为什么不煮造不了纸。

    对啊,这为什么?

    李孟羲便由此开始思考造纸的最核心原理是什么。

    他想明白了,定是树皮中有一种物质,此物质被微生物吃掉以后,纤维素才能煮散出来,才能造纸,定是这样。

    到此,李孟羲已经明白了造纸的核心关键。

    若没有弟弟,又到此为止了,他不会再往前再想一步。

    可弟弟又天真的说,他说不想让微生物吃东西,把他撵走,不让吃。

    天啊,多天真可爱的回答,弟弟以为,微生物是鸟雀,是能把微生物赶走的吗?

    可是,待认真想一想,哎?对!除了利用微生物除去树皮中的成分,还有什么别的方法来完成这一过程?生物处理的方法,毕竟时间太长了,造纸过程长达两年的话,很不利于大规模生产。

    思路扩展到这里,再结合所知的知识,再联想到后世工业造纸术的种种,造纸业是很低端的行业,既然是极端低门槛行业,也就用不到太高级的化工药品,既然不用高级的化工药品,那说明用的只是一些低级化学药品而已。

    低级化学药品,能是什么?酸碱盐,油脂,酒精之类。

    于是随后李孟羲没经太多测试,便幸运的测试了出来,处理纸浆的关键成份,是碱液。

    再之后,纸浆得以在高压高温碱性环境下制成,李孟羲问弟弟,纸浆黑乎乎的怎么办?

    弟弟说洗一洗,说撒点面。

    水洗漂白法诞生了,染色法也诞生了。

    木炭除色法,这终于是李孟羲自己想到的好方法,木炭能脱色,这是李孟羲的常识,不用去想就已知道的,然而李孟羲却不知道木炭怎么变成的活性炭。

    李孟羲再次将弟弟带入探究过程。

    当接近木炭微观结构的木头模型做成之后,当麻线团灌进木头模型里之后,当小砖想拿棍子把麻线扒拉出来而不能之时,小砖边玩边思考,想到了可以吹出来。

    这一下,李孟羲本以为找到了炭重复利用的方法,却不想,意外的发现了造出了活性炭。

    这如此众多的创造——生麻沉塘的原理,高温高压煮浆法,非生物处理材料法的碱液煮浆法,纸浆水洗脱色法,纸浆染色造纸法,以及最后的活性炭,这短短时日,诸多非凡创造,竟全是来自于弟弟的纯真好奇幼稚的疑问与天真回答之中。

    能有如此众多创造,怎么也称得上是一个科学家了吧,哪怕是间接创造,也是科学家。

    可,要知道,小砖才三五岁的年纪,连字都不识多少。

    培养科学家的方法,竟然如此简单,竟然如此快速,就能得见成效。

    李孟羲不过是没有逼着弟弟每天读书学字,没有让枯燥的学习占据了更重要的观察与想象的时间;李孟羲不过是,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弟弟,他尊重弟弟的每一个提问,并对弟弟每一个幼稚的提问给以正向的回馈,而不是冷漠以对或是不耐烦的训斥以至打灭了小孩子探索未知的宝贵热情;李孟羲不过是,在能讲明白一个问题但无法以最简单的方式讲明白时,他愿意花一些精力一些时间去设计一些小的实验去引导着弟弟自己去在探究中寻找答桉。而这探究过程,是玩水,是拿着竹筒灌水,是拿着一个破木头,拿棍子想把破木头里的麻线团捅出来,这不过是玩耍,只是再简单不过的游戏而已。

    李孟羲做的,只是这一些而已。

    如果说,破解了造纸术所有核心技术原理并且成功制造出了活性炭的李孟羲,哪怕他是根据后世的知识逆向还原出来而已,但纵是逆向还原,能逆向推导出原理,那他已然足以称为科学家了,而对这一切起了重要帮助的小砖,同样也足以称为科学家。可,小砖还不到五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