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关羽考教
四月,初十八。
李孟羲早晨在粮车上醒来,弟弟也早就醒了。
弟弟注意到了盖着的柔软滑顺颜色鲜艳的披风,弟弟好奇的抚摸着。
“哥哥,这个是什么吗?”
“披风。”李孟羲说道。
“那这个是俺们的吗?”
“对。这个是丝绸,是那个红脸的叔叔给咱们缝的。”
“还有这个,草鞋,是那个大耳朵叔叔给咱们编的。”李孟羲翻出草鞋,把属于弟弟的那双草鞋丢给了弟弟。
“哇!”弟弟开心极了。
让弟弟把脚上底都掉了,破的不能穿的草鞋脱掉,待弟弟换上新鞋,李孟羲拎起破鞋,随手就丢掉。
弟弟慌忙伸着小手要接,却没接到,“哥哥不扔不?”
“为啥?都不能穿了。”李孟羲不解。
“是娘给俺做的。”弟弟又想起爹娘了,想起被人家杀害的娘亲,弟弟抿着嘴巴,像是要哭。
李孟羲愣了下,他突然发现,自己还不如弟弟懂事。
再脏再破,可是于自己兄弟二人,草鞋便是双亲仅留下的遗物,如何能随意丢掉。
想到此处,李孟羲咚的一声从粮车上跳下。
破草鞋捡起,往车上递给弟弟,让小弟把鞋子放好。
“小弟,下来,咱找地方吃饭去。”
李孟羲怕弟弟摔着,张开手臂准备接着一点。
没想到,弟弟太皮了,见李孟羲在下边接着,那么高的粮车,弟弟不带害怕的,直往下跳。
李孟羲叫喊不及,顿时想躲怕被砸着,又怕弟弟摔着,只好站着不动。
咚的一声。
弟弟哎吆一声,而李孟羲,只觉得鼻子一酸,又是一热。
鼻子砸流血了。
弟弟揉着额头,他看到哥哥鼻子流血的样子,吓坏了,哇的一声就哭了。
“不怕,一会儿就好了。”李孟羲仰着头,还安慰着弟弟。
当关羽找来,准备来叫李孟羲去一道吃饭,见李孟羲昂着头,满脸是血,关羽愣了下。
忙走来,关羽也不嫌弃,抬手就用袖子帮李孟羲擦了擦鼻血。
关羽关切的问,如何弄成这般模样。
“我弟从车上往下跳,我接他,碰到鼻子了。”李孟羲无奈的说着。
关羽哈哈大笑觉得好玩极了。
在关羽等人眼里,李孟羲就是个小娃娃,童稚可爱,再聪明,也是个小娃娃。
吃饭的时候,依然粗饼稀粥。
义军不同于黄巾,义军粮草足够,吃的比黄巾流民好的多,然而,每顿只是粥,没肉没菜,古代生活水平可见一斑。
饭间,不见刘备张飞两人。
李孟羲出于谨慎,怕是刘备张飞两人没来,自己就先吃上了,会失却礼数。
“玄德公和三将军为何未来?”李孟羲四处张望。
经过昨夜之事,李孟羲和刘备三人关系更近了,说话也少了拘谨。
李孟羲发问,关羽笑而不答。
“孟羲,那我便考考你,大哥和三弟,此时去了哪里?”昨夜之后,刘关张三人对李孟羲刮目相看。
再加上,昨夜因为差点在兵略之事上露馅,李孟羲当时顺势说,兵略之事,老师没教,相请关羽多多指教。
汉代风气,尊师重道,学生尊敬老师,同样,老师也对收学生一事很看重。
李孟羲说想跟关羽学兵略学问,关羽也应下了。
关羽很认真,绝不是李孟羲随口一说那么随意。
关羽问,刘备张飞去哪了。
李孟羲眉头微皱,他放下碗站起,举目四望,义军人不太多,加强俘虏也不太多。不到两千人。
这么点人,一眼可望到营寨尽头。
满营环视一遍,的确没有丝毫刘备的踪影。
而且,李孟羲感觉,营里的乡勇人数少了。
如果感觉人数少了,只是感觉,不一定准确。
那么,李孟羲察觉到骑兵,战马,营里战马明显就只剩三五匹了。
如果之前是感觉,当发现,义军十好几匹马,十好几个骑兵,就剩三五骑,李孟羲很肯定,有一些骑兵离开了。
到此,李孟羲有了猜测。
回到位上,李孟羲跪坐草席之上,正襟危坐,尽可能的坐的端正。
跪着膝盖疼并不舒服,可是李孟羲清楚的知道,古人对仪容坐姿有要求,歪歪斜斜的坐着,无礼甚也。
遇到脾气不好的,比如曹操,曹操请吃饭,要是不注意坐姿,要是曹操喝了点酒,看你坐的没个样子,觉得你是看不起他曹孟德,一怒之下,推出去砍了。
可怜的穿越者,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个面见曹操的机会,正准备宴间滔滔不绝忽悠曹操一番,可是,因为粗心大意,没顾及到礼仪,反而丢了性命。
何其可惜。
李孟羲坐定,他沉思数息,抬头看向关羽,关羽手拂长须,面带微笑。
李孟羲朝关羽拱手一礼,清了清嗓子,“我观营中,骑兵只余三五骑。”
“若说,玄德公和三将军,在营里忙碌,一时未来,可营中并无两人身影。
若是他两人在忙碌,军中主将,忙碌之事,必是军务,即是军务,必有众军走动,即有众军士走动,营中某处必有动静。
可我观营中,虽有帐篷遮掩,目视有不及之处,然晨间四下安静,无有喧闹。
可见,此时营中,无有军务繁忙。”
“因此,玄德公三将军两人,必不在营里。”
李孟羲说出了推断。
关羽微微点头,面上笑意更甚。
李孟羲接着说到,“两员主将不在军中,又骑兵只余三五骑。
或是,骑兵一早出发,行斥候刺探敌情之事。
但,若仅是斥候早出,只是为了散出骑兵打探敌情,不至一举出动两员主将。”
“我猜,两人离营,非是为大军前驱以为斥候。”
“我军今为追逃溃兵而来。想必,两位将军,正是为了战事,趁夜带兵离去,早作准备。”
说到这里,李孟羲已经把刘备张飞两人的行踪猜的差不多了。
只是,李孟羲眉头皱的更紧,“能让玄德公和三将军连夜离营,非是紧急军情,非是应敌,应是于要紧处埋伏待天明可为后手。
只是某不明白,既然玄德公连夜去敌营左右埋伏,以待今日之战,关将军所部,为何也不昨夜行军,而要等至今日,军力不合,岂不贻误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