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四章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文峰塔墓地,m33号墓坑内。
陈翰与庄云鹏、张健波三人正蹲在坑内,清理着墓室里的随葬品。
还是老搭档,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从喇家遗址到凤凰山汉墓群再到这,陈翰已经与他俩搭档发掘了七八个探方了,互相之间也算是配合默契。
都不用说话, 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知道对方想要干嘛,工作起来效率非常的高。
“哎,也不知道这是哪位曾叔的墓,怎么曾国人都不太爱在青铜器上刻自己的名字啊?”
捧起一件青铜戈,发现上面又是只刻上了一句“曾叔自作用戈”的铭文, 陈翰稍有些沮丧。
对于考古工作者和史学家来说, 大家对“曾国”这个史书上记载稀少的西周诸侯国, 是充满了未知感的。
不管是曾国的历代国君,还是大臣贵族,他们曾经做过什么事,对华夏文化产生了多少影响。
曾国的社会情况,国家的制度、文化,民生,经济情况等等
几乎全都是一片空白。
所以陈翰迫切的想要从地底下,找寻到更多和曾国有关系的记录,最好可以还原出这个不被历史着墨的失落侯国。
可是很遗憾,文峰塔墓地这边出土的文物。
虽然说有不少青铜器铭文,但是大部分都只是写上“xxx制作”而已。
并且这里的人名,很多都只是“曾子”“曾孙”“曾叔”“曾叔子”之类的,连个全名都没有。
也就是曾侯舆的编钟上, 简单说明了一下曾侯世系的出身, 以及他参与吴楚之战的这件大事而已。
能够纪录更多信息的竹牍、竹简、木牍等物, 都没有出现。
不过想想也可以理解。
这毕竟是一片春秋晚期的墓地。
从考古发掘的结果来看, 春秋时期的竹简是非常少见的。
虽然说,根据《尚书·多士》:“惟殷先人, 有册有典”的记载,以及商代甲骨文中的“典”、“册”等字符,可以看出早在商代,人们已利用竹木制简,用绳编连成册。
但是实际的考古过程中,不要说商朝,能够确认为西周时的竹简也根本没有。
偶尔发现的推断为春秋晚期的竹简,也饱受质疑。
能发现的春秋竹简,仅是寥寥无几的几段残简,文字模糊晦涩、很难确证到底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早期的竹简。
相对来说发现较多、成卷成册的竹简只能追溯到战国早期。
究其原因,可能也是因为西周到春秋时期,周王室和诸侯贵族们,对文字的垄断比较看重。
文字和知识通常都是掌握在极少数贵族手上的,而且必须要严格保密,世代家传。
当时可不兴什么传播知识,教化百姓的说法。
春秋时的竹简书籍, 主要还是被诸侯宗室贵族所掌握,并且严禁外泄,甚至是只有家主和继承人才可以学。
而且除了记录本国史料以外, 其他书籍少得可怜,私家著述基本没有。
可能只有历代贵族自己总结出来,著写而出的“家传之书”,在各贵族家里世代相传。
也就是各家的家传之学。
而这种家传之学,是不可能在某一位贵族死后作为陪葬品,埋入墓葬之中的。
要是埋地底了,那子孙后代还学啥?
这其实也从某方面可以解释,为什么商代除了甲骨文之外,再没有其他文字载体出土。
因为记载了知识的竹简,作为当时最重要的物品,是不可能拿来陪葬的,必须要留在家族中传世。
而更早的夏朝,为什么之在传世史书上看到,却没有任何出土文字,似乎也可以得到解答。
越往早,文字(知识)就越是一种非常非常重要且需要垄断保密的东西。
当时或许有类似竹简一样的文字载体,但是绝对会好好保护,不会带入地下。
而类似西方那种“石板”,华夏最早只能找到大约春秋时期的陈仓石鼓。
这只能说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发展方向。
华夏与欧洲不同,在夏商周时期并不兴在石头上刻字,是利用竹子或者木板来记事而已!
要到战国早期,诸子百家开始兴起,“知识”开始了第一次大型传播之后,才会有一些“士子”,将诸子典籍用来陪葬。
秦汉时期,才能够大量保有记载了先秦典籍的竹简。
从而才会被现代考古学家所发现。
想要找寻记载了曾国本国历史的竹简,恐怕得从曾国战国时期的墓中找,才有希望发现一二。
只是曾国战国时期的墓,目前还没发现几个。
曾侯乙算一个,但是曾侯乙墓里没有任何记载曾国的竹简出土,不然“曾随”之谜早就破解了。
除了曾侯乙之外,出土了曾侯乙墓的擂鼓墩土冢,擂鼓墩隔壁的王家包、蔡家包还有四个已经勘查出来,但是没有发掘的曾侯级别墓葬。
而且时代应该是在曾侯乙之后。
可惜,国家不让主动挖掘,只能将其保护起来。
“哎,我们干考古的,不就是这样嘛。”
“这些曾国贵族墓里出土的少数铭文,就像是一片片树叶。”
“而曾国的历史,则是完整的一座大森林。”
“我们每天都在试图通过几片树叶,去还原出一整座森林。”
庄云鹏耸了耸肩,充满信念的说道:“虽然这很难,但是有挑战性的事情,才会激发人的斗志,不是么?”
哟,陈翰挑了挑眉,有些意外。
自家这位咸鱼师兄,居然还能说出这么有哲理的一句话?
还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他连连点头附和道:“师兄说的对!”
庄云鹏嘿嘿一笑,终于是在陈翰面前找到了一点当师兄的感觉啊,爽!
就在他还准备继续来几句富有“哲理”的话,想要多教导教导师弟的时候。
陈翰却惊疑的招了招手。
“师兄,你过来看看!”
“这个铜盘上,好像有蜡流的痕迹啊!”
“嗯?”庄云鹏愣了愣,疑惑道:“蜡流就蜡流呗,这个铜盘是用失蜡法铸造的吧。”
但是陈翰却没有理会他,小心的将铜盘从泥土中提取了出来,轻刷掉铜盘上附着的土块,神色凝重。
“师兄,你是不是忘记了。”
“失蜡铸造法,可从来没有被真正证明,是东西周时期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