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定植
陈思思:愉快的假期,下次继续。
并配了两张图。
一张是她的单人照,照片里,她穿着简单的长袖长裤,背着竹篓,笑容明媚。
另一张是两个穿着宋制汉服的女生,在竹林嬉戏打闹。
离得有点远,照片里人的脸看得并不真切,但粉丝一眼就认出来个子高一点的那个是陈思思。
“失踪人口回归啦,好久不见,老婆贴贴。”
“哇,姐姐也太漂亮了,怕是披个麻袋都好看!”
“第二张!思思又和小姐妹一起去玩了吗?感情也太好了。友谊长存!”
陈思思的粉丝都知道她又有一个圈外好友,从大学就认识了,两人经常一起吃饭逛街打游戏。
陈思思有时候也会晒两人的合照,但从不会出现林月初的正脸。
“这是秀恩爱?”
“公开出柜了?”
评论区也不乏有一些人臆测。
陈思思没管,发完微博又在私人微信发了一条朋友圈。
这个微信里的好友基本都是她的家人和朋友。
思思不是诗诗:仙女下凡。
也配了图片,满满的九宫格。
大部分都是她和林月初的合照,这里就不用担心会不会暴露隐私了。
照片里,两个人一人艳若桃李,一人清婉动人,合照里又显得那么和谐融洽。
还有两张青山村的风景图。
最后的图片,是那个晚霞漫天的傍晚,她站在门口拍的那张。
林月初第一个评论:“好哇,你又偷拍我!”
陈思思也回的迅速:“明明是光明正大拍的,也就是看在你长得好看的份上,一般人我还不拍呢!”
林月初被夸的很满意,给她回了颗红色的小心心:“眼光不错。”
“那是。”
不一会儿,这条朋友圈就充斥着点赞和夸赞。
陈思思也不嫌烦,一一回复着。
“这是哪里?”有人问了一句。
陈思思漫不经心地回复:“绿水镇青山村。”
送走好朋友,林月初有些失落。
好在忙碌的工作让她无暇分心,很快就恢复了前几天那种忙起来昏天黑地的状态。
又是十多天过去,草莓苗长出了第一片真叶,叶子边缘呈锯齿状,带着点细小的绒毛,摸着却软软的。
赵君如兢兢业业雷打不动,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草莓苗,自然第一个发现了草莓苗的变化。
不过她见过很多次了,早已见怪不怪。
林月初还是第一次见,蹲在地上看了快半个小时。
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叶子和野草莓好像啊!”
赵君如像看傻子一样:“野草莓不也是草莓吗?”
林月初呆住:“好像是啊!”
最近她忙到天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觉得自己快就地飞升。
林月初好后悔。
但世上可没有后悔药卖。
冰凉的井水泼到脸上,林月初瞬间一个激灵,她拍拍变得清醒的脑子,暗叹一声,继续回房间抱着电脑写代码。
框架好搭,细节也很好填充。
剩下的就是时间和耐心。
两个月后,孟州工作室的第一款产品就已经初具雏形。
程序名叫听音,意为听见世界的声音。
听音app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以短视频为主进行互动,任何人都可以在app上发布自己的作品,并能够进行简单地剪辑。
接下来就是推广,这就不关林月初的事情了。
林月初终于从密密麻麻的程序中脱离出来,她先是狂睡两天,然后放空了一个星期,才渐渐缓过来。
“好想摆烂。”林月初抱着半块瓜,躺在躺椅上不肯起来。
“醒醒,该种草莓苗了!”赵君如毫不留情。
此时时间已经到了九月初,草莓苗大多都已经长出3-4片真叶,到了该定植的时候。
大棚早在八月中旬就已经完工。
林月初家的十亩旱地上,此刻整整齐齐排列了十座白色的小房子,在青山的掩映下,折射出微微的光芒。
林月初大概算了一下账。
每个大棚造价约一万两千元,人工费也包含在里面,十个大棚总共花费了十二万,再加上打井、购买一些喷灌设备等等,最后花了十五万。
跟林月初预计的差不多。
怪不得这里没人去种水果,单是前期的投入就足以耗空家底了,万一再碰见什么天灾人祸,那完全就是血本无归。
更不要说,有的家庭连几万块钱都掏不出来。
连本钱都没有,又怎么去钱生钱呢?
林月初叹了口气。
挑了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林月初找到村长,拜托他帮忙在村里找几个手脚利索的人。
“要种草莓了?”林守义猜测。
“对呀,现在种上,年前正好能收获一波。”林月初早就算好了,“一天五十,从下午五点干到晚上九点,还管一顿饭,您帮忙问一下有没有人愿意来。”
“保准有人愿意。”林守义笑着应。
现在正是农闲,不少人都在家待着。
一天五十不算少了,况且还只做四个小时,离家又近,去哪有这么好的事呢?
当天下午四点出头,林守义就领着村里十个面熟的叔叔婶婶上了门。
“来了呀。”林月初热情地打招呼。
大伯父和大伯母也在这,一个帮着监工,一个帮着做饭。
草莓定植的事情已经迫在眉睫,但是种草莓前还有不少事情要做。
林月初领着人先去了大棚。
建大棚时,这片地被踩的结结实实的,宛如平地,这可不行。
林月初将十个人分成三组。
第一组四个人,负责施肥,草莓需要的肥料多,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的肥料,才能够茁壮成长。
赵君如帮着配比了有机肥和复合肥,林月初在镇上的农机站一次性买齐,光买这些化肥,就花了两千多块。
第二组负责整地。
林月初买了两台小型翻地机,这种机器操作方便,体型也小,最适合用于大棚种植。
因为只有两台翻地机,这组也就只有两个人。
第二组也是四个人,拿着锄头跟在翻地机后头起垄、垒排水沟。
几个人都是干农活的熟手,短短一个多小时,就整好了两亩大棚。
六点多,大伯母将做好的饭带了过来,大伯招呼众人停下来吃饭,吃饱了再干。
林月初特意叮嘱过大伯母,晚饭做好一点,毕竟来干活的都是村里的长辈,怎么也不能亏待了。
大伯母也很实在,蒸的米饭和馒头,炒了一个猪肉炖豆角,又拌了一盆黄瓜,还做了骨头汤。
来帮工的吃的都津津有味,干活也更卖力了。
到了九点,还剩两亩大棚没结束,众人一商量,加把劲干完算了,剩下的活也就一个小时。
不值当明天再来一趟。
他们去镇上打工,一天也就赚这个数,还不包吃呢,这活也是平常做惯了的,并不累,还是给村里最有出息的小辈干的,别说给钱,就是不给钱他们也愿意来。
等全部结束之后,林月初当场给几位叔叔婶婶结了账,并拜托他们三天之后还来。
刚施完肥,怕烧苗,就再等个三天再种苗。
众人都高高兴兴地应了。
这三天里,林月初也没闲着,这段时间拍的素材还在电脑里存着,一直没时间剪。
现在得趁着没什么事情赶紧剪出来。
账号都是需要经常更新来维持人气的,这两个月她基本都没怎么更新,粉丝还以为她失踪了呢。
粉丝数也有变少的趋势。
林月初手疾眼快地将做葡萄酒那期的视频剪出来,刚登上微博,就看到听音app的开屏。
师兄动作还挺快的嘛,林月初心想。
等待视频上传的间隙,林月初心神一动,打开了听音app。
作为这款软件的开发者,她这几天没事也会登上来看看有没有什么bug。
但现在注册的用户太少,可看的东西并不多。
林月初想了想,在听音app也注册了一个青山村种田日常的账号,将自己在其他平台发的视频全部转过来一份。
这也是对自家公司产品的一种支持嘛。
再说了,一头羊也是赶,一群羊也是放,多发一个平台就是多点几下手指而已。
又是一个炎热的下午。
虽然夏天就剩了一条尾巴,但是天气依然闷热,似乎要将一切都染上暑气。
前几天来干活的人,一个不落地又聚集在林月初家里,这次就要栽种草莓了。
为了提高成活率,赵君如建议草莓苗要选在早上或者傍晚种植。
林月初就定了傍晚。
先将草莓地浇一遍水,等会好移栽。
接着,在赵君如的带领下,众人开始忙活了。
这次十个人分成两组。
一组四个人,待在林月初家中的培育田里,负责处理草莓苗。
这组人需要将草莓苗连带着根须完整地挖出来,去掉老叶和枯叶,因为这个活比较细,留下的四个人都是心细的婶子们。
剩下的人就在另一组了,负责将运送过来的草莓苗一一栽种到大棚里。
他们自己安排了分工,两两一组,一人负责刨坑,一人负责放苗和填土,这样一来,种苗的速度就快了许多。
不愧是经常干农活的人。
种好的草莓苗需要还需要浇足够的水。
林月初早就做好了准备,一亩地大棚栽种完,就打开喷灌设备,将地浇的透透的才关掉。
大伯本来是来在大棚这边监工的,但是他闲不住,最后也跟在后面种苗。
赵君如则在老宅这边。
林月初自然就挑起了送苗这项工作,兼在一旁拍摄视频。
为了保证草莓后期的成长空间,每两颗草莓苗之间需要20-25厘米的间隔,基本也就是一只脚长,这个目测一下就行。
这样算下来,一个大棚大概需要九千株苗,十个大棚下来总共需要大约九万株苗。
林月初家那三分地的苗自然是不够的,幸好有赵君如的提醒,后来又借用大伯家的半亩多地,一并育了苗,现在草莓苗是完全足够的。
忙活了三天,终于定植完成,十亩大棚种的满满当当,光秃秃的大棚一眼望去满地的鲜绿,形势喜人。
还剩下一点儿草莓苗,村里有兴趣种的要走几棵,种在花盆里或者墙根底下,还剩下的,就养在了院子里那块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