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九章
是夜。
屋内烛光摇曳,地上四角放着烧炭的暖炉,将室内烘得如同夏日一般暖和。吴念玉左手捧着一盏小巧精致的青瓷茶壶,右手拿着一根长长的银针,挑了挑面前烛台上蜡烛的烛芯。
左恒走进屋来朝吴念玉行礼:“殿下,崔大人求见。”
翊宣郎将左恒,不但是西京王身边的一等护卫,也是名义上西京王府兵权的掌管者。
吴念玉放下银针,拿起桌上的帕子擦了擦手:“叫他进来吧。”
崔立棠其人,今年三十有三,上任西京城府牧已八年有余。崔家本是临安京城贵眷,崔立棠乃旁支长子,科举高中二甲,故而年纪轻轻便被朝廷委以重任,来到中州为西京王殿下肱骨。然而八年政绩无功无过,崔家远在南方心急如焚却无济于事,崔立棠始终没得到升迁。
西京城虽古有威名,但战乱后百废待兴,左相曾言,崔太守将西京城治理到如今局面,已是不易。因此崔立棠虽未得升迁,八年来却也始终稳坐府牧之位,牢牢把控西京城及周围郡县大权,传说就连西京王殿下见到他,也要礼让三分。
而这位名声在外的府牧大人此刻就站在厅中,双手捧着一张奏折。
吴念玉挥了挥手,身旁的侍女们心领神会,从室内鱼贯而出,左恒替吴念玉关上门,屋里只剩下崔立棠和吴念玉两人。
“殿下,”崔立棠走上前,将奏折放在吴念玉面前的桌案上:“去年的述职奏报,微臣已拟好,请殿下过目。”
“崔大人辛苦。”吴念玉打开奏折快速过目一遍,微笑道:“很好,就这么送上去吧。”
“殿下确认要这么做吗?”崔立棠迟疑道:“倘若这奏章中的内容真的被朝廷、被陛下看到,那殿下恐有性命之危!除非殿下真的……”他抬起头看着吴念玉:“殿下……真的做好准备,要去夺那至尊之位了么?”
吴念玉脸上的笑容敛去了。他静默片刻,道:“本王从没想过篡权夺位。”
“那殿下为何这次执意要我写这样一封奏章?”
“这世间之事,不是我想如何,便能如何的。”吴念玉放下手中的青瓷茶壶:“若是真被父皇逼到绝境……到那时,这本奏章就是我的保命之甲、进身之阶。崔大人,这个道理,你懂么?”
崔立棠怔住了,半晌叹了口气:“臣下明白。”
吴念玉说罢,打开桌上一幅卷轴,上面密密麻麻,赫然记录的是所有当朝大员的名单。
崔立棠在吴念玉的示意下上前,站在一旁看着桌上的名单:“临安朝廷所有重要官员,皆在殿下名册之上,不知殿下还有什么需要?”
“崔大人在临安亲眷众多,平日书信,想必亲朋好友透露过不少京城琐事?”
崔立棠微笑道:“不瞒殿下,确实有些邻里坊间的俗事传闻。”
“有这家的么?”
“哪家?”
吴念玉弯起嘴角,手指点了点桌上的名册。崔立棠顺着他手指落下的地方看去,只见上面行楷写着一个大字:范。
崔立棠愣了一下:“范贵妃的本家?”
“没错。”吴念玉敲了敲那个“范”字:“陛下称帝十六载,范贵妃是后宫第一个被册封的重臣之女。朝中官员众多,子孙后代中不乏才貌兼备的适龄女子,为何选中范家?”
崔立棠回忆片刻,道:“这范家,其实并非京城中的高门。”
“哦?”
“我从小在临安城长大,在我记忆中,范氏一族并无什么显赫的声名,范家兄妹的父亲范衷喜也不过是个七品小官。是范贵妃的兄长范随远中了武状元,随后入禁军当值,最终官至禁军统领,后面范衷喜才被逐步提拔,现今已是正三品兵部尚书。”
“所以,范氏的显赫,乃是我父皇一手促成。”
“正是如此。”
“所以,范随远目前统管临安京师所有禁军?共多少人?”
崔立棠思索片刻,道:“禁军共分为五军六万人,分别是羽林军、神策军、神威军、神武军、龙武军。羽林军常驻于皇宫内,神策军驻扎于临安城北大营,神威军驻扎于西大营,其他两军驻扎在周边郡县,无诏令不可进城。”
“羽林军归谁管?”
“羽林军军使乃是范随远的侄子,范自徕。”
“范自徕……又是范家人。”吴念玉想了想,问道:“几位皇子,可有在朝廷中显露声名的?”
崔立棠摇了摇头:“并无。”
吴念玉轻轻哼了一声,露出了然的微笑。崔立棠看到他的神情,有些不解:“殿下?”
“没什么。”吴念玉站起身,看向背后挂在墙上的一张巨大的舆图,口中念道:“临安城……”
“殿下此次南渡,预备如何行路?”崔立棠问。
吴念玉指着舆图上的城池:“过莲勺、华阴,到函谷关,经过弘农郡,在洛阳、金陵停留几日,最后到达临安城。”
崔立棠喃喃道:“前路漫漫……”
吴念玉不以为意地笑了笑,转过身。他伸手握住崔立棠的肩膀:“崔大人,这八年你做西京城府牧,政绩斐然,却甘愿为了本王掩藏锋芒,偏居西北,远离家乡,本王感激不尽。”
崔立棠听完吴念玉这番话,不禁动容:“臣初来此地,不过是个一无所知的年轻书生。江湖纷争不断,匪盗横行肆虐,是殿下以西京王之名为臣撑腰,这才渐渐有了今日的局面。殿下如今已渐渐长大,智慧胸襟更胜从前,如此雄才大略,臣下心服口服,甘为殿下肱骨,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好。”吴念玉道:“我走后,西京城及周边的宵禁解除,其余制度,按照我之前跟你商量好的来。你且静下心来管好这块地方,日后,你的功劳定会得到该有的回报。”
崔立棠拱手道:“臣下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