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090章:苗疆的无冕之王
事情是这样的,这一天,有一个偏远的陌生小村子不远万里的来求助,不怪就一如既往的去了。但是他对这些人的调解,一开始本来也没抱多大希望。因为他也知道,在这蛮荒之地,归根结底弱肉强食才是真正的真理啊!
不出王守仁的预料,这个陌生小村子的对手,那个大部落的实力确实是相当的强硬。他们不光不讲理(人家凭什么讲理),还当着不怪的面,再次羞辱了一番那个小村子的头人。
如果不是不怪天生体现出来的那股高贵气质,相信没有被这些人当场砍死,已经很不错了!你算什么东西,还敢来这里强出头,装什么大瓣蒜呢?!
不怪无功而返,他以为这事情也就这样过去了,清官难断家务事,谁对谁错也真的说不清啊。但是让王守仁万万没想到的是,几天以后,把他吓了个半死的事情突然发生了。
不怪从那个陌生的小村子返回龙场以后,不过七八天的功夫,突然在这天清晨,王守仁王大人的门口就聚集了很多全副武装的苗疆战士。这一下可把一家人都给吓坏了,手下们赶紧请示不怪。可不怪出来一看,自己也呆了。
因为他看到,就在他几天前拜访的那个大部落之中,那几个在他面前耀武扬威的人,现在已经被打的满身伤痕,五花大绑的跪在他的门前了!这时候,有一个年纪很老威望应该也很高的头人走了出来,躬身就向不怪行了一个崇高的大礼,说道:“尊贵的智者,我族里不懂事的孩子顶撞了您,现在已经全部将他们给您抓来了,就请您严厉的处罚他们吧!”
原来不怪的遭遇,经过那个受欺负的小部落的宣传,许多大的部落知道以后,立刻就自动自发的联合了起来。他们出动了人数超过那个部族总人数的彪悍战士,一下子就将他们的村子整个给围了起来。
并且这些人的条件还很简单,让这些不知好歹的人去获得尊贵的智者的原谅,如若不然,嘿嘿,如果你们得不到智者原谅,那不好意思,我们的战士们也不原谅!
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以后,不怪当场就被吓出了一身的冷汗。当然了,他原谅了那些可怜的人们,使得那些虎视眈眈的战士们也不得不原谅了他们。
王守仁被吓了这一下之后,很快就因为两个部落的矛盾,不怪又受邀前去调解。可是他正准备动身,还没出发呢,却发现自己根本就不用去了。因为另外有两个更大更远的部落首领,已经跋山涉水的直接来到了龙场,当面请求他这个智者主持公道了!
王守仁王大人的威名迅速普及了整个苗疆,随着时间的发酵,大家已经把智者这个名字,潜移默化成了帝王的代名词了。也就是说,现在的不怪已经是这整片苗疆的无冕之王了!
不怪慢慢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在每天的夜深人静后,他都会坐到专门为自己制作的一个大瓮里面,从头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以及就近发生的事情,甚至是这几年发生的事情。
不怪的这个大瓮是由一整块巨岩天然形成,然后再经过他稍加琢磨,形状与其说是像瓮,还不如说更像是一把巨大的茶壶,巨大到能坐人的茶壶!而身处茶壶之中的不怪,当然就是一片没有泡水的茶叶了。
不怪经常会越想越害怕,因为他感觉到了自己肩上这份的担子的重量——他现在嫣然已经成为了这十万大山,远近苗族的统治者了!在他的手里,实实在在掌握着所有人的生杀大权,裁决大权,甚至是任免大权!
也就是说他现在已经不是这里的一个,至高无上的精神领袖了,而是一个实权者!如果他现在想在这里组建一个国家的话,相信这里的人们应该会更高兴!
每念至此,不怪都禁不住打冷战。他知道他已经获得了当地的人们,最最宝贵的信任,可对于这份信任,不怪自问:我担得起来吗?
因为这个无冕之王的身份,王守仁在龙场的这几年,虽然在肉体上和物质享受上,都是最最艰苦的几年。可同时,却也是他在精神上和理想追求上,最最奢侈的几年。不怪在这里受到的尊敬自不必细说了,就是在他那条追求圣贤的道路上,竟然也逐渐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的。
人类所有的智慧到最终,都在追求一件事,那就是究极的真理。这真理放之四海皆准,天时地利人和,没有办不了的事,没有解不开的题,等等等等等。
可真有这样的东东吗?
对于不怪来说,他现在很郁闷的是,通过他的格物穷理,自己的思想竟然与提出这格物穷理方法的学派,也就是程朱理学,越来越尿不到一壶里面去了!
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简称理学(与王阳明的心学相对),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由北宋河南人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集为大成。
程朱理学以儒学为宗,吸收佛、道,将天理、仁政、人伦、人欲内在统一起来,使儒学走向政治哲学化。为封建统治提供了更为精细的理论指导,适应了思想上专制的需要,深得统治者的欢心。因此程朱理学也成为南宋之后的官学
朱熹的思想体系博大精微,教人的方法却平易近人,因此能集宋代理学之大成。因此朱子是继孔子後,儒学集大成者。他的许多著作都是下细功夫的。比如说他的著作《近思录》就作为理解四子书(指周、二程、张)的阶梯,而世人都认为四子书是通往五经的阶梯。
朱熹将儒家思想推向了更高的境界,使其成为儒家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一提到理学,人们马上会想到他那“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
何谓“存天理,灭人欲”?
就是说人如果无法收敛自己私欲的扩张,则偏离了天道,不但无法成为圣人,还可能会迷失世间。【圣人】是儒家最高修为者,程朱理学说人人皆可达之。
为了这个目标,人们要修养、归返、并伸展上天赋予的本性(存天理),以达致“仁”的最高境界,简单来说,就是【格物穷理】。到了此时,你就可以完全进入了理,即“天人合一”的境界了。然后你就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人欲也就融入进了天理之中(灭人欲,不是无欲,而是理欲合一)。
存天理,灭人欲的最高境界,是无意、无必、无固、无我(从“毋”变成“无”),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再偏离天道了。
但是在理学发达之前,“仁”是儒家中心思想,虽然是一种有等级尊卑的爱,但“仁”还是以人性为基础的。虽然传统儒学也主张孝道和贞洁,但其禁欲色彩并不浓厚。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以後,已带有浓厚的禁欲主义色彩。
朱熹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本身包含了理与气,理在先,气在后。太极之理是一切理的综合,它至善至美,超越时空,是“万善”的道德标准。
而在人性论上,朱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清浊之分,善恶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