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逍遥大地主 > 第一百零三章 行书出世

第一百零三章 行书出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好诗啊,好诗!”

    “鄙人有幸,早年曾游历过我大盛名山大川,去过大盛七大行省,其中,就恰巧有西北行省,见过这庐山!陈先生写的这首诗,与庐山极为贴切,我当时爬庐山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可惜我写不出这么好的诗句来,还得是陈先生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以在下拙见,这首《无题》,当比《望青台山》,甚,犹有过之。”

    “诶!《望青台山》才是陈子的巅峰,至今无出其右,《无题》,亦然。”

    “我倒是觉得,这两首诗都是陈子的巅峰,各有千秋,平分秋色。”

    正所谓文无第一,就是这个道理了。

    比武的话,总能分出个胜负,谁赢谁输,一目了然。

    但文学方面,真不好区分,但不可否认,这两首诗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值得万古流芳。

    “横看成岭侧成峰……”

    陆菲鸿神色激动地再读了一遍这首诗,“果然,能超越陈先生的,只有陈先生你本人!我爹一定会非常喜欢的!多谢陈先生。”

    说着,眉头一皱,认真的观察起陈文的字迹来。

    “陈先生,你这……写的是什么字体?我怎么从来没见过?”

    甲骨文、小篆、大篆、隶书已有,陈文方才兴致来潮,写下的是行书。

    行楷的特点是连、变、省。

    行书一笔一划,笔画间不可混淆,工整对仗,赏心悦目。

    大盛是隶书的起点,盛行行书,朝中奏折,一律以隶书为主。

    其次便是篆书。

    众所周知,隶书、草书、楷书,都是由篆书演变而来的。

    大盛如今刚刚从小篆中衍生出隶书,这草书、行书、楷书自然是不曾见过。

    隶书扁平,圆滑,字迹舒展而又灵动。

    行书浑厚有力、刚韧之中还不失圆滑,笔画伸展雄浑,力道十足,字体饱满,为陈文后世所常用字体。

    隶书属于篆书与楷书的混合体。

    而行书,则属于草书与楷书的混合体。

    楷书与草书,又都是来自于篆书,却是两个极端,一个豪放不羁,一个规规矩矩。

    所以,这隶书与行书之间,相近却又不相同,神似而形不似。

    “诶,陆小姐这么一说,我才刚发现啊,我说怎么读起来怪怪的。陈先生,你这隶书写的……真有特色啊!”

    “隶书?我看,这已经脱出了隶书的范畴了吧,我从未见过隶书如此写法。陈先生这写的不是隶书吧?”

    “真漂亮啊这个字,浑厚有力却还带有隶书的饱满,但跟隶书比起来,却是两个风格,陈先生,你向来都是这么写字的吗?”

    经陆菲鸿这么一说,众人又对陈文的字迹感兴趣了起来。

    “陆小姐,在下斗胆,想请陆小姐将此诗放于桌上,在下想临摹一下陈先生的字迹。”

    “是啊陆小姐,能否借诗一用,让在下仿抄一遍。”

    “陈掌柜,不知你可否能用这种字体,再写一遍《望青台山》呢?我……我愿出十两银子!”

    “李掌柜,你这是看不起陈先生啊,十两银子就想买陈先生的真迹?陈先生,我愿意出百两白银,求《望青台山》一篇。”

    “不知陈先生,这种字体你可有命名?还是说,只是你的一贯风格?”

    陈文转过身去,单手背在腰间,显得逼格很高。

    “这种字体,我称它为:行书!”

    ……

    这首《无题,赠陆老爷》,再次轰动青州,尤其是文坛,引得无数人争相讨论。

    墨砚阁,这个青州才子的聚集地,更是贴满了陈文的各种作品。

    《望青台山》《无题,赠陆老爷》这两首诗自然是挂在正中央。

    除了陈文的对联与这两首诗以外,行书,也是众人讨论的焦点。

    字体嘛,各有所好。

    隶书与行书,都是文化传承,没有好坏之分。

    就算是当今隶书横行的大盛,也有人钟爱篆书,每日以篆书为体,书法百篇。

    亦不缺那些研究甲骨文的老者智者。

    行书的出现,只能说让大盛百姓多了一种选择,让文化传承更加丰富多彩。

    这两篇绝世之作,也为文坛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这两者,都指向了同一个人!

    陈文!陈先生!陈子!青州第一才子!

    而今天,陈文又多了两个称呼。

    一个是“陈师”,这是一些文人秀才对陈文的称呼,想拜其为师,学书法,学作对吟诗,同时还表示陈文才学过人,可为人师,青州文人,皆是陈文之徒。

    故以“陈师”相称。

    另一个,就是“陈阁主”了。

    不错,就在傍晚,陈文买下来了洞庭居旁边的洞庭阁。

    洞庭居,这是陈文一直看中的地方,是青州最大的商府。

    之前陈文就跟洪忘川说过,若是登州大会能博得头彩,恳请徐尧山能把洞庭居赐给他。

    洞庭居绝对是作为商会总部的绝佳之选。

    距离登州大会还有一个多月呢,于是陈文就先行把洞庭居旁边的洞庭阁给买了下来。

    在青州的楼阁排名,望江楼当属第一,第二名,便是洞庭阁了。

    洞庭阁与望江楼一样,一共五层,建造的气派恢弘,每一层各有特色,宛如一座五层宝塔。

    曾售价三百二十两黄金,被陆家买去。

    陆菲鸿将《无题,赠陆老爷》一诗拿给陆老爷过目后,陆老爷激动的拍案叫绝,当即让陆菲鸿赠楼相谢。

    陈文能将自己的名字当做诗名,写入诗中,那自己必将会随着这首诗而流芳百世。

    每当有后人提起此诗,就一定会提起自己。

    三百二十两黄金,多么?

    一点都不多!

    就算是一千两黄金,陆老爷都不会皱一下眉头。

    温饱,是最低级的需求。

    其次,是钱。

    当有了钱以后,那权便是更大的目标。

    有钱有权,最后为的,肯定是“名”。

    陆老爷有钱有权,他现在的追求就是名,为了一个好名声,花再多的钱都值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