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第95章
3刘对策
太和二年(公元828年)三月,刘对策,极言宦官之祸。
(1)宦官专权
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后期,生活糜烂,不理政事,放任奸相李林甫、杨国忠专断弄权,宦官势力也日渐壮大。安史之乱后,唐室衰微,国柄渐渐操纵于家奴宦官之手,于是出现了宦官专权的□□面。唐肃宗、代宗都放任宦官专权,到德宗时,连禁军兵权、国库财权也落入宦官之手,这些宦官把皇上作为专权的傀儡。
宦官是腐朽势力的代表,他们专权以后,无恶不作,如盘剥百姓、收受贿赂、陷害忠良、结党营私等等。更为罕见的是宦官竟能任意废立、杀害皇帝。如顺、宪、敬、文等帝就是被宦官杀害,而大部分皇帝皆为宦官所立,这是历代罕见的奇特现象。
宦官专权以后,不仅朝纲败坏,且堵塞了士人正常的仕进升迁之路,以致官吏纷纷以宦官作为升官的靠山,朝臣升任完全凭宦官的意思。如权相元载、李、皇甫、元稹等都是由宦官援引拜相的。相反,如不与宦官合作,不仅会被打击报复,甚至常常性命难保。而宦官们又纷纷寻求地方藩镇的支持,里应外合,互为党援。于是宦官势力更加根深蒂固,难以铲除。
不过,统治阶级内部也是矛盾重重。皇帝和大臣们不堪忍受为宦官所牵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他们多次密谋消灭宦官势力,曾出现了几次朝官与宦官斗争的高潮。双方因一方居于南面官府,另一方居于北面皇城,因此史称“南衙北司之争”。
朝官与宦官抗争的结果,都以朝官一派惨败而告终。朝官惨败主要由于手中没有兵权,无法用血肉之躯与宦官们手中的刀枪较量。其结果自然是朝官一派大批被杀被贬,而宦官的势力则权倾内外,越发难以节制。
到了唐昭宗宰相崔胤执政时,他与朱全忠密谋对抗宦官,宦官们则以李茂贞作为外援反抗朱全忠。结果,朱全忠打败了李茂贞,于是崔、朱二人尽杀宫中宦官和各道军队的宦官监军,彻底消灭了宦官势力,也结束了一百多年来的宦官专权局面。
宦官专权之时,士人中的卑劣之徒为了个人私利,卑鄙无耻,巴结阉人,为人耻笑。另有一批正直鲠直之士,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生死,直言上书,指斥朝政,深得世人敬重。
宪宗时,士人皇甫作《制策》直言指出由于执政者放任不管,致使方镇贪赃枉法,宦官恣意妄为。其言痛切直率,惹恼了当政之人。
(2)刘对策
太和年间的刘也写了一篇著名的策论。刘在策文中痛责了朝□□败,宦官专权跋扈,朝外方镇横行地方,任人举言,唯亲不唯贤,百姓民不聊生,兵农分离,文武对立,长此以往,国家将亡。他又自比汉代忠臣晁错,苟利社稷,死而无悔。这篇策文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败的痛恨,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
太和二年(公元828年),文宗主持科举考试,贤良方正刘在对策中抨击宦官。他的对策大意说:“陛下应以前人为鉴,进贤臣,疏奸宦,这样才不致招来敬宗那样的祸端。现如今应当把当权的五六个大宦官废掉以绝后患。”“长期以来,忠贤没有被作为亲信,阉人却手握大权,甚至害死敬宗。如今陛下为宦官所立,也不能算堂堂正正地继位。”“陛下应拨乱反正,铲除阉党,报先王之仇,光先王之业,这样您就可以皇家正统自居了。”“朝政应该统一,现今官分中官、外官,职分南司、北司,政出多门。在南司犯了法的人,却被北司判为无罪;有的在外官用刑适中,却不符合中官的法律,这样人们就失去了准绳。”“现今各部门只作上朝听旨之事,而不做什么实际工作,军队也不事训练而只知领俸银,这都因为各部门、军队有宦官作为监督、监军的缘故。这些人不但不做有利朝廷的正事,还结党营私,作威作福。他们指挥藩臣,势凌宰相,践踏王法,紊乱朝纲,一手借武力威胁要挟皇上,另一手却借皇上之名压制群臣。我并不是不知道说这些话马上就有灾祸,但我已置生死于度外,只是为民请命,为社稷着想。”
结果裴休、李、李甘、杜牧、马植、崔、王式、崔慎由等二十二人中第,皆得以授予官职。考官左散骑常侍冯宿等看了刘的对策都从内心里佩服,但怕宦官们怪罪,还是没有录取刘为进士。录取的圣旨一下,人们议论纷纷,都说不公道。谏官、御史本想向文宗奏报,却被当权的宰相扣下了。李说:“我们中进士而刘却没中,这让我们太无地自容了。”于是上疏,认为:“刘的对策是汉魏以来没有人能比得上的。不能因为刘得罪了宦官就不用他。如果这样做,岂不让天下贤士忠臣寒心。况且我的对策远不及刘,我请求朝廷收回已经授予我的官职,把它授予应得的刘吧。”这道上疏也没有报告给文宗。李,字子玄,后来作过贺州刺史。
刘对策后七年发生“甘露之变”。令狐楚、牛僧孺做山南东、西道节度使时,都以师道来对待刘,并授以亲信要职。但宦官们深嫉刘,将他诬陷治罪,贬为柳州司户参军。刘死于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