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细说大唐大全 > 第50章 第50章

第50章 第50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6.南诏统一六诏

    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九月,皮罗阁在唐政府的支持下统一六诏。次年,徙居大和城,定为国都。

    唐朝时,西南地区的皮罗阁把西洱河作为基地,带领奴隶主,并将其他少数民族奴隶主联合在一起,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南诏,依附于唐。

    自隋朝到唐朝初年,白蛮主要居于滇池,而河蛮和乌蛮的蒙姓部落则居于西洱河。历经长期的融合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六个以乌蛮奴隶主为首的政权,称为“六诏”。六诏之间实力相当,互为姻亲,但彼此仍不断斗争。

    南诏王姓蒙,始祖名舍龙,从哀牢迁成蒙舍用,世代都在唐朝为官。吐蕃将势力扩张到洱海地区后,唐采用了支持南诏的策略,以遏制吐蕃在该地的势力发展。

    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唐玄宗封皮罗阁为台登郡王。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在唐的支持下皮罗阁打败了河蛮。

    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皮罗阁被唐封为云南王,赐名蒙归义。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皮罗阁迁到大和城,定为国都,逐步建立完善了各种体制,南诏政权正式确立。

    南诏政权是一个奴隶制地方政权,所辖区域的中心在今云南西部大理自治州一带。南诏社会由奴隶主、奴隶、平民和部落百姓组成。战俘是奴隶的一个重要来源。史书记载,被俘的汉人郭仲翔给南诏人做奴隶,白天干活,晚上被关起来,他曾被转卖三次。南诏的奴隶,一般从事农业,称为“佃人”。

    在政治上南诏有较为完备的制度,大致上是仿效唐朝,继承王位要经过唐政府的册封。南诏王自细奴罗至舜化贞共十三王,历时二百四十七年,其中经唐政府册封的有十个王。南诏王之下各种政府的职官有清平官、酋望和大军将。其中相当于唐宰相之位的清平官,主理朝政国事;与清平官等列的是大军将,参与议定国事,到地方治军则为节度,下役六曹。公元九世纪以后,由于生产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南诏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其政治制度也有了相应的变革,“六曹”被扩为“九爽”。由清平官、酋望或大军将兼任这些部门的首领。九爽之上设有类似唐中央尚书省长官的督爽总领。

    南诏政权对其辖内各族人民实行军事统治。地方各府的主将同时又是地方行政长官和奴隶生产的总监督。自由民则实行军事编组,凡百户有一总佐,千户有一治民官,万户有都督一个。每个壮丁都要服兵役,称为“乡兵”。其中被选出勇敢善战的称“罗苴子”,南诏王和大军将的卫队成员就是从罗苴子中选出的,称为“负排”。每逢农闲时要集中训练,根据所居远近分为四军,各守一方。有战争时,文书下到村邑治国官手中,壮丁要被征召从军。国家不提供后勤物资,军队所需靠的是出境之后的抢掠。

    南诏的刑罚大致有三种:杖刑、徙刑和死刑。杖刑自五十至杖死;徙刑则被押往“丽水瘴地”;死刑可以用钱赎,改为徙刑。

    南诏统治中心地带的农业、手工业非常发达,商业繁荣,畜牧业的发展也不错。

    汉字是南诏所通用的文字,许多钟铭、石碑、佛经和砖瓦,均用汉字书写。在雕刻、建筑方面,南诏亦有很高的水平。宗教方面,南诏人信仰的是天师道,这是一种由五斗米教发展而来的宗教。

    由于南诏是在唐政府的扶持下建立国家的,所以立国后就接受了唐的册封,确立了对唐的依附关系。因此,南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内地汉族的关系十分密切,这种关系有利于双方的发展。除建国初期的友好关系外,南诏与唐的关系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天宝九载(公元750年)至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为第一时期,在此期间,南诏归附吐蕃与唐敌对,双方兵戎相见,常有战争。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至太和二年(公元828年)为第二时期,这段时间,南诏与唐和好如初,双方各方面交流密切,是南诏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的繁盛时期。太和三年(公元829年)至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双方则是打打和和,以和为主,间有争斗的时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