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第28章
太宗死后,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他的皇后武则天在当上皇后之前,历尽磨难,而她本人是一个有着极大政治野心的女人。在取得皇后之位后,她开始打击反对她的朝臣,褚遂良、长孙无忌皆死于非命。她为了自己统治的需要,不惜杀亲废子,在经过一系列的谋划后,她渐渐逼近女皇宝座。高宗死后,中宗继位,武则天并不甘心,她借机废黜中宗,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重用酷吏,迫害臣民。武则天死后,一些臣士黜周复唐,拥中宗复位,结束了武周的统治。这一时期的“初唐四杰”,才华横溢,为后世称道。
1.武则天争后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十月,高宗以王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
(1)安然渡劫难
据说武则天(又称武曌)还是婴孩的时候,精通相面之术的袁天纲到她家中给一家人看相。那个时候,她穿着男孩子的衣服,正抱在乳母的怀里。袁天纲走近看后,说此郎君神色不凡。又让她试着下来走几步,她昂着头目视远方,袁天纲非常吃惊地说:“这个人有龙的眼睛、凤的眼神,肯定是大富大贵的人。”又在侧面仔细端祥,愈发吃惊地说:“这个小孩如果是女的,以后必定是高高在上,是为天下的主人。”不管这记载是不是毫无根据,这个襁褓中的孩子后来的确成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女皇帝。当然,在一个男人一统天下的社会里,武则天是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逐步登上宝座的,而夺得皇后之位是其中十分关键的一步。
武则天的父亲的先祖以务农为主,后来他做起木材生意才发家致富,李渊起兵的时候,他巴结贵人和官员,跟着部队进入了长安。唐建立后,武父作为开国功臣,在高祖朝做到三品工部尚书,成了唐朝的新贵。武则天母亲杨氏出身显赫,她的外祖父杨士达是隋朝的宰相。但杨士达去世以后,又加上隋朝被灭,其家族也渐渐衰落了。杨氏以年逾四十的老姑娘嫁入武家为继室,生下三个女儿。武则天排行第二,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出生在长安。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时,武父在任荆州都督时去世,他的前妻相里氏生的两个儿子元庆、元爽对继母杨氏很是刻薄,百般刁难。所以,杨氏母女在长安过了一段很不顺心、很压抑的日子。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六月,贤惠的长孙皇后去世,太宗非常悲痛。第二年,太宗听说武则天貌美艳丽,要召进皇宫,封为才人(这是掌管皇帝食宿等事的侍妾)。那个时候,太宗年四十,武则天只有十四岁。临别的时候,母亲杨氏因为舍不得而痛哭不已,武则天虽只有十四岁,却非常有主见。她非常平静地对母亲说:“我今日有幸能见到皇上,谁知这不是福气呢?何必为此伤心!”杨氏听了女儿这一番有胆识的话,立刻停止了哭泣,心里异常高兴。
武则天入宫后,太宗赐号“武媚”。可是从十四岁到二十六岁,她一生中最好的一段青春年华被虚度在宫中,并没有得到太宗的宠幸,十多年既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地位也没有得到提高。而且在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她还差点遭杀身之祸。原来,左武卫将军连县公李君羡驻守玄武门,而太白星屡屡在白昼显现。太史对这一星相占卜的结果是“女主昌”。民间流传的一本名为《秘记》的书中也说:“唐三代之后,会有姓武的女人称王代替唐朝统治天下。”对于这一些说法,太宗心中非常忌讳。一次,太宗与众武将在宫中宴饮行酒令,让各武将言自己的小名,李君羡自己说小名为“五娘”。李世民听后非常吃惊,但又马上哈哈大笑掩饰心中的猜忌,问道:“你是什么样的女子,怎么这样的勇猛健壮?”李君羡是一员勇将,早年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所以身负重任。这件事后,君羡因官称、封爵都有武字,尤其小名又叫“五娘”,就成了第一位被怀疑的对象。没过多久,他被撤掉掌管北门禁军的职务,出任华州刺史。后来,李君羡与一位自称通晓佛法的人私下来往,被御史以结交妖人、图谋不轨的罪名弹劾。太宗于是在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七月下诏将其斩首。
可是太宗仍心存疑虑,暗中问太史令李淳风《秘记》所载是否可信?李淳风答道:“我观看天象这么多年,依我看此人一定在宫中,还是皇上的亲属,从今天起不超过三十年,必定称王,将李姓皇族几乎杀尽,这样的征兆已经形成了。”太宗问:“把类似《秘记》所说的全部杀掉如何?”李淳风道:“这是上天注定的,人不可能违背,陛下还是不要滥杀无辜,况且三十年之后,那个人已经老了,可能会生慈悲之心,为祸也许会轻一些了。今日即使找到此人,将她斩首,上天还会派遣年轻体壮之人加倍肆虐以报怨仇。那么,陛下子孙将被灭绝了。”太宗这才消除对后宫大屠杀的念头。武则天于是安然地逃过了这场大劫难。
(2)谋夺后位
谁知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宗驾崩,她和后宫没有子嗣的侍妾们一道剃度,被送到感业寺为尼,相伴青灯古佛。
高宗做太子的时候,曾经服侍过太宗,见到才人武氏便十分喜欢。太宗驾崩后,武氏跟随众位妃嫔到感业寺出家。等到了太宗的忌日,高宗到感业寺行香拜佛,见到了武氏,武氏哭泣,高宗也流泪。王皇后知道后,暗中让武氏蓄发,劝说高宗纳武氏入后宫,打算依靠武氏来减少高宗对箫妃的宠爱。武氏机智聪明,擅长权术,才进宫时,服侍皇后非常恭敬有礼;皇后十分喜欢她,屡次当着高宗的面夸奖她。不久她大得宠幸,拜为昭仪,皇后跟萧妃都失去了皇上对她们的恩宠,二人又一同诬告武氏,高宗都不予理睬。武昭仪想要追赐他的父亲的官爵,只是没有借口,于是便宣称要褒奖赏赐十三位功臣,这之中就包括她父亲。
武则天清楚自己在宫中的根基已很牢固,就开始密谋抢夺皇后的宝座。为此,她在后宫想尽办法拉拢女官、宫女,经常把自己得到的恩赐分给她们。这些人因为王皇后平时倨傲,对她们没有什么恩情,现在看见武则天如此亲近,自然很是感激,都乐意为她效命。武则天就利用这些受笼络的宫人私下打探王皇后和萧淑妃的一举一动,一旦抓住她们的短处,就添油加醋地说给高宗听。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正月,武则天生了男孩李弘,高宗愈发宠爱这个比自己大三岁的昭仪,而冷淡王皇后。但终因是十多年的结发夫妻,他尚没有废弃皇后的想法。武则天只得另想诡计。
王皇后虽然失宠,可是高宗并没有废掉王后的打算。恰逢这时候武昭仪生下一个女孩,王皇后喜欢她,所以逗她玩耍。皇后走出去后,武氏趁没人时将女孩掐死,然后把被子盖好。正好高宗来到,武氏假装欢笑,掀开被子一看,女婴已经死了,武则天大声哭叫着,问身边的人是什么缘故,身边的人都说:“皇后才来过这里。”高宗十分震怒,说道:“皇后杀了我的女儿!”武则天趁机哭嚷着说皇后的不是。皇后百口难辩,高宗因此有了废后立武氏为皇后的想法,又担心大臣们不服,于是便和武氏一道拜访长孙无忌,在其府第宴饮,非常酣畅欢乐,酒席上将无忌宠姬的三个儿子都拜为朝散大夫,又命令侍卫装运了金银珠宝、锦缎丝绸等共十车赐给无忌。高宗借机说及王皇后没有生儿育女,以此暗示无忌,无忌顾左右而言他,竟然没有顺从皇上的意思,高宗与武氏二人扫兴地结束了这场酒宴。武昭仪又让自己的母亲杨氏多次到无忌的宅第请求,无忌最后仍然不答应。礼部尚书许敬宗自不量力,也为武则天说好话,遭到长孙无忌的严厉训斥。
长孙无忌执意反对废王皇后是有很深的缘由的。太宗死后,他凭借自己是皇帝舅舅的亲戚关系,以及太宗生前对他委以重托,以他为中心形成了外朝执政的宰相班子,在这中间柳奭就是王皇后的亲舅舅。为了维持这一政治格局,他们还针对王皇后无子这一弱点,得到了王皇后的许可,把后宫刘氏所生的燕王李忠在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立为太子。李忠以微贱的庶子得到他们的拥戴而成为储君,跟王皇后自然而然十分亲近,对长孙无忌等重臣也会感激倚重,这样,他们至少在下一代皇帝时仍能享受权势。所以,长孙无忌等肯定不希望中宫地位有任何变化而使得自己的利益集团土崩瓦解。
对于这一点,武则天也完全明白。她知道自己要替代王皇后,没有办法得到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执政元老重臣的支持,只有在朝外形成自己的势力集团,并除掉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政敌。
王皇后的家族最先遭到打击。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六月,武则天诬陷王皇后和母亲魏国夫人柳氏请妖人做咒符谋害自己,高宗不容王皇后解释,下令柳氏不得再入宫中。王皇后的舅舅柳奭本来任中书令,去年因王皇后失宠而惴惴不安,请求免除他宰相的职务,遂被降为吏部尚书,而现在又远贬为荣州刺史。这样,支持王皇后的家族势力被铲除了。
与此同时,高宗为提高武则天的地位,封她为“宸妃”,立刻受到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的反对。他们说后宫已设贵、淑、德、贤四妃,名位已满,不能违反规定而另立妃号,结果高宗只好作罢。武则天心中怨恨,却一点都没表现出来,而是加紧培植自己的亲信力量。她想到了被长孙无忌排斥的一批在朝政上不受宠的大臣。首先是李义府,他官居中书舍人。此人的文笔非常出名,可是生性阴险奸猾,逢人先笑,但谁只要稍不屈从于他,必然遭到陷害,当时人们都说他笑中有刀。又因他阴柔而能害人,得一外号为“李猫”。
长孙无忌憎恶李义府,要把他降为壁州司马。敕令过门下省这道最后手续就要下达,李义府获悉了这件机密,匆匆忙忙求助于同僚王德俭。王德俭是许敬宗的外甥。许敬宗写得一手好文章,曾当过秦王府学士,在太宗朝也曾经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宰相。高宗嗣位,他任礼部尚书,可是由于嫁女受贿,被弹劾降职。这时,他担任无多大实权的卫尉卿,政治上很不得意。许敬宗、王德俭甥舅两人平时就对执掌大权的长孙无忌心有恨意,于是王德俭给李义府出主意道:“高宗打算把武昭仪封为皇后,只是担心宰相们加以反对,所以又举棋不定的。你假如提议封武氏为皇后,就会转祸为福了。”李义府同意他的话,这一天,他代替王德俭值宿,叩门向高宗上表章,请求废掉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以便满足天下苍生的心愿。高宗十分高兴,亲自召见李义府,与他谈话,赐给珍珠一斗,让他官居原职。武则天私下派人送东西施以恩赐,没过多久他就被破例提拔为中书侍郎。此后,卫尉卿许敬宗、卿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都私下向武则天表白他们的顺从之意。这样,在朝廷中形成了以武则天为核心的政治派别。有了这股力量的支持,而且有高宗作后盾,她再也不怕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重臣了。
这年八月,长安令裴行俭听说要立武则天为皇后,认为国家的灾难从此开始了,非常着急,与长孙无忌、褚遂良暗中商议对策。此事被袁公瑜探知,并由武则天母亲杨氏转告宫中。裴行俭很快被贬官为西州都督府长史。随后,许敬宗就被高宗提升为礼部尚书。
从离间高宗和王皇后感情开始,又经过内外廷的一番精心准备,武则天自认为摊牌时机成熟了。这样,一场废立皇后的斗争终于公开爆发了。
(3)高宗决意废皇后
有一天高宗退朝后,把长孙无忌、李世勣、于志宁、褚遂良宣召入内殿。褚遂良说:“今天皇上宣召,多半因为后宫之事,皇上既然已经下定决心,逆他之意肯定死。太尉是元舅,司空是功臣,不能让皇上承担杀元舅与功臣的恶名。我褚遂良乃是自平民起家,没有汗马功劳,有了今天的地位,而且接受先帝托孤,如果不以死相谏,无颜去见先帝!”李世勣假托有病没去内殿,长孙无忌等人到了内殿,高宗对他们说:“皇后没有子嗣,武昭仪有,如今朕想立武昭仪为皇后,你们意下如何?”褚遂良答道:“皇后出身于名门望族,是先帝为陛下娶的。先帝临死的时候,拉着陛下的手对我说:‘朕的好儿子好儿媳,今天托付给你了。’这些话都是陛下亲耳听到的,没有听说皇后犯什么过错,怎么能够轻易废掉呢!我不敢违背先帝旨意而顺从陛下的意思!”高宗很不高兴,只好作罢。第二天又谈到此事,褚遂良说:“陛下一定要更换皇后,我请求遴选全国的世家望族,为什么非得立武氏呢?武氏曾经侍奉过先帝,这人人皆知,天下人的耳目如何能遮掩呢?千秋万代之后,人们又将怎么评价陛下呢?希望陛下好好考虑再行事!我今日触怒陛下,应当处死。”说完将朝笏放在殿内台阶上,解下头巾磕头直至血流满面,说道:“还给陛下朝笏,请求把我放回老家。”高宗十分愤怒,命人把他带出去。武昭仪在隔帘内大声嚷道:“怎么不就地杀了这老东西!”长孙无忌说:“褚遂良是先朝顾命大臣,即使有罪也不能施刑。”于志宁不敢说话。
韩瑗找个时机上奏疏,哭着全力劝阻废后,高宗没有听从。他第二天又劝谏,悲痛得不能控制,高宗命人把他带出去。韩瑗又上奏疏劝谏道:“普通的夫妇还要互相选择后再结合,更别说是皇上了。皇后是天下女子的典范,善恶由她而生,因此说嫫母辅佐黄帝,妲己使得商政权颠覆。《诗经》说:‘大名鼎鼎的宗周,就毁在褒姒之手。’每回翻阅前朝史事,常大发感慨,没想到现在圣明之世也会遭到玷污。不按照法度行事,后代的人会如何评价呢?望皇上三思而后行,不要让后人讥笑。如果臣下我的话对国家有益处,即使被剁成肉酱也值得!从前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话,最后吴都姑苏破败,麋鹿都在那里出没。臣下我担忧陛下辜负天下人的期望,导致宫中布满祸患,宗庙不能继续享有祭祀的情况,不久就会到来了!”来济上表章劝谏说:“君主册封皇后,应该遵循天地之理,一定要选择名门礼教之家的淑女,知书达礼,贤淑美好,才能够与大家的深切希望相一致,也才能称为神灵的意图。因此说周文王造船迎接太姒,这才有《关雎》的教化,百姓承受福祚;汉成帝为所欲为,将婢女立为皇后,让皇统断绝,国家政权不复存在。周代因为那样做而隆盛,汉代因为这样做而招致祸患,希望陛下明察!”高宗对这些谏言不理不睬。
又一天,李世勣进宫见高宗,高宗问他:“朕准备立武昭仪为皇后,褚遂良坚执己见加以反对。褚遂良既是顾命大臣,他反对,难道这事就罢了吗?”李世勣答道:“这是陛下的家事,为什么去问别人呢!”高宗改立皇后的决心就此坚定了下来。许敬宗在朝中到处宣扬道:“庄稼汉多收了十斛麦子,还想着更换个老婆呢?更不用说皇上要换后,人们为什么要管那么多事而胡乱产生异议,妄加干涉呢?”武昭仪让身边的人把此话转告给高宗。
这样,高宗决意行动了。他先将褚遂良远远地贬为潭州都督,以警戒反对废立皇后的朝臣。随即,他又在十月十三日把王皇后、萧淑妃以阴谋毒死皇帝的莫须有罪名废为庶人,并将两人的亲属流放到岭南。迫于巨大的政治压力,十九日,百官上书请求册立新皇后,高宗随即下诏书封武则天为后。诏书中盛赞她是开国元勋之后,德才兼备。为了掩盖武则天与太宗的关系,说高宗尚为太子之时,太宗就已将武则天赐给了他。而且还用汉宣帝选后宫家人王政君为太子妃这件事为立武则天为皇后进行辩护。
十一月初一的册封皇后仪式,在高宗的主持下进行,武则天得到了由司空李世勣奉献上的皇后玺绶。当天,更是头一次命百官和四夷酋长在肃义门朝拜新皇后,而内外贵族、高官的夫人要到宫中拜见。仪式非常隆重浩大,三十二岁的武则天终于登上了皇后的宝座。她也正是从当上皇后之日起,开始走上了唐朝的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