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细说大唐大全 > 第26章 第26章

第26章 第26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侯君集灭高昌,太宗置安西都护府。

    (1)关系恶化

    唐太宗平定吐谷浑之后,继续经营西域,用兵高昌。

    西汉时的车师前王庭国是高昌国的前身。晋朝时,那里人丁昌盛,地高宽敞,遂以此地为高昌郡,以交河城为郡治所,设太守统辖。后魏文帝末年,这一地区为茹茹占据,立阚伯周为王,这是高昌称王的起初阶段。

    伯周去世后,其子义成继承王位,后来其堂兄首归害死他。首归自立为高昌王后,铁勒阿伏至罗又将其杀死,铁勒立敦煌人张孟明为高昌王。不多时候,孟明被手下杀死,马儒被立为王。马儒派使者到后魏请求内属,但依恋故土的高昌人不愿东迁,遂杀马儒,立金城榆中人麴嘉为王,又成了茹茹的属地。铁勒击败茹茹后麴嘉随而臣服于铁勒。麴嘉死后,子坚嗣位。

    高昌的都城交河城,周长达一千八百四十步。主要官员有令尹、田北公、交河公,这都由王子担任,其他官职大致与中原王朝相同。大王决定并主管朝中大事,太子和交河公、田北公决定并评断、处理日常琐事。

    高昌气候温暖,地多沙漠,可耕地土质肥沃,谷麦一年可以两熟。还适宜种棉花,俗称“白叠一条”。高昌人以采花织布来做衣料,用之所剩也拿到市场上做买卖。又盛产葡萄,能酿出醇美的葡萄美酒。民俗信奉天神,也兼信佛法。男子身穿胡服,辫发到背,女子身穿汉人的裙襦,发辫长至地面。文字以汉文为主,兼用其他文字。赋税计田收银,无银收麻布。刑法及婚姻丧葬风俗也似于中原汉族。

    长安到高昌的距离大约是四千三百里,有两条通道:一条称伊吾路;另一条是捷径,要横穿沙漠千余里,从武威西北出发,茫茫大漠中,需寻人畜遗骨及骆驼粪行进。有时会有哭声在途中飘荡,但是,如果真的去寻找,则是绝对找不到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于是传说有魑魅魍魉作祟。因此商客东西往来多取伊吾路。唐初,高昌疆域南北五百里,东西八百里,有二十一城,拥兵万人。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麴伯雅死后,子麴文泰掌权,仍旧以华容公主作为自己的妻子,并派使者到唐告哀。朱惠表被高祖派去前往吊祭。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麴文泰进奉拂林狗雌雄各一。此种狗长尺余,高六寸,能曳马衔烛。中原自此始有拂林狗。太宗李世民即位,麴文泰派使者献玄狐裘,华容公主被太宗回赏了花钿一对,接着太宗又得到了华容公主进贡的玉盘,其真心和好的意思是显而易见的。而且,麴文泰经常向唐通报西域各国的动态。贞观四年(公元630年),麴文泰亲自入唐朝见,太宗以礼相待,归时赏赐丰厚。在华容公主的请求下,唐太宗下令赐她姓为李氏,并改封她为常乐公主。次年正月麴文泰又入唐朝见,太宗也盛宴款待。

    但是由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开始,唐、高昌两者关系急剧恶化。原来,这年七月,焉耆国使者入唐进贡,并请求重新开通由焉耆到唐的大碛路,以便于往来,唐太宗答应了他的请求。这条大碛路自隋末以来就阻塞不通,高昌国是高昌西面国家入唐必经之地,因此,它垄断了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大碛路一旦开通,高昌就不是西域各国使者和客商入唐的必经之路了,自然就影响了它的经济利益。因此,高昌竟然派兵袭击焉耆,大掠而去。此后,麴文泰经常阻遏西域入唐朝贡使者和客商通过。为了抗衡唐的压力,高昌又与和唐对立的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结盟,与唐明争暗抗,从而更加有恃无恐。唐太宗下诏令麴文泰归还逃奔到高昌的中原汉人,这些人有一部分是逃到□□以避隋末战乱的,而颉利可汗被唐战败后,又有一些人逃到高昌;但麴文泰隐匿不还。

    高昌王麴文泰多次阻止西域诸国向唐帝国进贡。西突厥先使伊吾臣服,不久唐又使它归属唐朝,西突厥同麴文泰共同讨伐伊吾。太宗寄书责备麴文泰,召回大臣阿史那矩,想与他议事,麴文泰不让他出来,而派其长史麴雍前来谢罪。颉利可汗死后,大多数生活在突厥的人投奔于高昌,太宗下诏令麴文泰放他们回到唐朝,麴文泰不将他们释放。又与西突厥一同进攻焉耆,焉耆将此事向唐朝廷汇报。太宗派虞部郎中李道裕前往征询情状,并且对高昌来使说:“高昌也太不把我大唐放在眼中,区区一个小国,这几年以来,不向我大唐进献贡品,不行藩臣的礼节,官职称号,均同大唐的设置相同,为防备大唐的讨伐,掘沟挖城。我大唐使者到那里,麴文泰对他说:‘鹰飞翔在天空,猫戏游于厅堂,鸡伏窝于草蒿,鼠嚼食于洞穴,各得其所,肯定能让他们发展,得到喘息的机会。’再派使者对薛廷陀说:‘你既然身为可汗,就应同唐皇帝平等,为何要拜他的使者呢?’离间周围邻国作恶,又待人无礼,不除去他,怎么能劝善止恶!高昌将被讨伐。”

    (2)征讨高昌

    贞观十四(公元640年)三月,薛廷可汗闻听唐要东征,派使入唐请求为唐军作向导,于是太宗派民部尚书唐俭和执失思力带缯帛赏赐薛廷陀,谋划合力攻取高昌。但是太宗对麴文泰幡然悔悟、归顺大唐抱着一线希望。随后又下玺书晓谕祸福,还召麴文泰到唐朝,但是他都装作有病不来。太宗震怒,在十二月初四,以侯君集为交河道大总管,薛万均为副,与□□各部等步骑会合,共数万人出师征讨。

    军令颁发后,许多大臣上奏,都觉得跨越万里之外的大漠去用兵,胜负实在难料。况且高昌地处遥远,即使攻克,也无法长久控制,但太宗决心已下,一概不听。

    听说唐朝已发兵前来讨伐,高昌王麴文泰对其臣僚说:“从唐到此相隔七千里,而且光沙漠就绵延四千里,既无水草,而且热风如同火烧一般,怎么能派大部队呢?以前我去过唐朝的陇北一带,当时只见眼前人烟稀少,一片萧条,不能与隋朝时相比。现在唐朝派军队来攻伐,粮草必定供给不足,兵少了,又奈何不了咱们,我们应当以逸待劳,坐等他们疲敝。如果他们陈兵城下,二十天之内,只管叫他粮尽兵退,然后我们就能趁机把他们俘虏。难道还有什么忧虑的吗?”但等到听说唐朝部队兵临碛口,他又内心恐惧,不知所措,最后发病死去,他的儿子智盛即可汗位。

    唐朝的军队到了柳谷,探子说近日要安葬麴文泰,高昌国内人士都聚集在葬地。将领们都觉得这时候正好发动袭击,侯君集说:“不可。大唐天子以为高昌怠慢无礼,因此才派出正义之师。如今要是在安葬墓地袭击他们,我们就不配称作‘正义’了。”于是擂鼓进军,到达田城,下书晓谕他,高昌不应,于是在清晨开始攻击,到了中午便攻下城池,将七千多百姓俘获。然后又命中郎将辛獠儿为前锋,当夜,进逼其都城,把前来迎战的高昌人打败,而后,唐朝大部队也来到高昌城下。

    麴智盛给侯君集写信说:“是我的父亲得罪了大唐天子,他遭了天罚,已经死去。麴智盛刚刚即位不久,请尚书宽恕!”侯君集回信写道:“你如果是真心悔过,应当主动到营门投降。”智盛还是不出来。于是侯君集下令攻城。同时,从城外把如雨一般的飞石投射进去,城内人均躲在房屋中。唐军又造高十丈的巢车,将城内状况尽收眼底。城内人走动以及飞石所投目标,唐军都可以通过巢车上的人得知。先前,麴文泰和西突厥可汗达成互助协议,约定一方遇急另一方相救援;西突厥可汗便将专人派去驻守可汗浮图城,做为麴文泰的援助力量。等唐朝大军开到城下时,西突厥可汗仓皇逃走,驻守大臣举城投降。麴智盛处境狼狈,开门出城投降。侯君集分兵占领各地,后来统计,一共拿下二十二座城池,获得八千零四十六户,一万七千七百人,所控制的土地东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

    太宗想改高昌为州县建置,魏征劝谏道:“陛下刚即位时,受到文泰夫妇的拜竭,文泰以后逐渐骄傲自大,所以加以诛伐。有罪的只有文泰一人。我们应该安抚当地百姓,把它的社稷保存下来,让他的儿子做可汗,则皇上的威德及于荒远之地,四方都会向您归顺。现在要是将其地改置州县,那么还要经常有一千多人镇守,几年一换,这样一折腾,十有三四的人就会死掉,而且还耗费军资,拆散家庭,十年以后,陇右地区将钱财耗尽,大唐还是得不到高昌供给的粮食布匹。正所谓分散有用资财以供奉无用之地,臣觉得此法不要。”太宗不听从其建议,九月,将高昌所在地改置西州,把可汗浮图州改称庭州,并各设所辖县。在交河城设立安西都护府,留下兵力镇守。

    侯君集攻高昌时,曾派使者约焉耆出兵与唐合力,焉耆遵命。等到高昌被灭亡后,焉耆王亲自到唐军营拜见侯君集,请求归还被高昌夺去的三城。侯君集奏请后把城连同被高昌掠去的焉耆百姓一起归还了焉耆王。

    随后,侯君集携被俘的高昌可汗和君臣及豪强等得胜而归。太宗免麴智盛罪,封他为左武卫将军、金城郡公,还把一并擒来的高昌乐工编入太常寺,原九部乐增高昌乐后形成唐国家法定的十部乐。至此,东起大海,西至焉耆,南起林邑,北至大漠,全部成为唐的直属州县。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万九百一十八里。

    自麴嘉建立高昌国起到麴智盛亡国止,中间共经历了九代,历时一百三十四年。而唐得高昌后设安西都护府并留兵镇守,使之成为唐朝进一步向西域发展势力的跳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