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第 233 章 冬日不好……
冬日不好行船, 紧赶慢赶的到扬州的时候,已经是快到腊月中旬了。
林黛玉一路上都在想父亲,想在扬州的家, 但她离家这么些年,对父亲的印象还算深刻, 对自己家里的印象,总是想不真切了。
等自己脚再次重新迈进家里的时候, 尘封的记忆纷至沓来,深埋内心深处的印象就又都鲜活了起来。
她在林大管家的带领下,去见自己父亲。
林如海病体沉疴,憔悴的厉害,林黛玉见到父亲鬓间已见斑白,伏在父亲膝上泣不成声。
林如海见到久别重逢的女儿也是老泪纵横,抚摸着女儿乌黑的发髻不住地道“好, 好,回来了就好。我儿长大了, 长高了, 长漂亮了。”
林黛玉哭的更伤心了。
宋昭严、林珣和刘族长看着父女俩哭的难舍难分,耐心的站在一旁等着,并不催促。
林大管家叫来仆妇给三人上茶,要他们到偏厅安坐等候, 三人也都客气的谢过, 任林大管家安排。
林珣就不用说了,他是作为族亲, 来给林黛玉撑腰的,林如海如果能活着上京最好,若是不能, 他不仅要给林如海办丧事,还得好好的再把林黛玉带回京里,交给莫磐。
说白了,他只是一个跑腿干活的,但这个跑腿干活的活计却是最不好做,一个弄不好,容易得罪人。
而现在,他爹林清刚考中进士,若是因为在林如海丧事这件事上惹出非议来,他爹的官声也就不用要了。
因此,他是真心的希望林如海能好好的活着,最不济,也得等到上京了再死,到那个时候,林家的产业人脉之事,就都交给大人物们去操心吧,他是问不着更没资格问的了。
刘族长则是半路从扬州下船,来林如海这边看看,有什么事是他刘氏能帮得上忙的
林家和苏家都是苏州城里有名的望族,因着莫鱼的关系,苏庭焕和林如海算是颇有交情,苏庭焕临终的时候,就将自己的弟子刘传业交给林如海代为教育,刘传业也确实在林如海这里受教好几年,因此,林如海可以说是刘传业的第二位老师。
按说刘传业要亲自来林如海身前侍奉的,但他学业紧张,莫磐的意思是会在朝中勉力活动,尽快将林如海调回京师,刘传业来了这边实在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因此,就没让他跟着回扬州。
刘传业不能来,刘族长却是不能视而不见,就此搁下林家的这份授业的恩情。因此,刘族长在听说了林如海的境况之后,当即将来年开春再回苏州的行程提上来,表示要亲自护送林黛玉回扬州,顺便去拜访林如海。
这一路上,林黛玉可没少受刘族长太太的照拂,也是有了刘兰馨和李倩娘的陪伴,她也才能在日夜的忧思中有片刻的分神。
宋昭严则是做为新的扬州巡盐御史来接替林如海的工作的。为什么非得选宋昭严做巡盐御史,难道满朝文武就没有合适的人选了吗说来说去,还是跟宋晚照嫁的是贾蓉,贾家的少族长有关。
就跟林如海能做巡盐御史,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是贾家的女婿一样。
这个贾家的女婿,这些年暗地里为新皇做事,基本已经掏空了江南老旧势力盘踞的底蕴,剩下的,就要由宋昭严这个青壮来收割最后的残余了。
宋昭严能不能兜住老旧势力最后的反扑,会不会比林如海做的更好,能不能让新皇满意,决定了宋家最后的政治走向。
成功了,宋家就可以从当年站错队的错误中快速抽离,重新开始,失败了,宋家就会一败涂地,或许连京城都待不下去,只能灰溜溜的回地方老家了。
因此,宋昭严非常重视林如海的建议,打从心眼里希望林如海能活的长久一些,这样才能多教他一些。为了能讨林如海的欢心,这一路上,他可是比林珣这个族兄还要照顾林黛玉,就希望林黛玉能在父亲面前为他美言几句。
宋昭严却是病急乱投医了。
林黛玉忧心老父病情,压根不在意周围人对他的态度,林如海是个大局为重的,也不会因为女儿的几句话就改变他对宋昭严的态度。
林如海知道宋昭严是新皇选定的下一个总揽江南局面的新人,他只有尽心竭力交接辅佐的,不敢有半丝的马虎态度。
林黛玉由林大管家安排的人手带着先去内院安置,林如海则是立即接待了刘族长、宋昭严和林珣两个人。
林如海先跟刘族长寒暄“多亏了老族长一路照拂,海感激不尽。”说罢微微一拱手。
刘族长忙笑道“不敢受先生的礼,都是老朽应该做的。先生如今贵体微恙,还要多多保重才是,这一路上,玉丫头可是没少为先生掉眼泪呢。”
林如海一听刘族长对林黛玉的称呼,就知道林黛玉跟刘家人相处的极好。林如海脸上露出一个真切的笑模样“让老族长担心了,现在皇恩浩荡,派了接替我的人,想必剩下的日子也能轻松些了。”
刘族长又跟着说了些歌功颂德的话,就跟着小厮管家去歇息了。
剩下宋昭严和林珣。
林如海先问了两人路上行船之事,又问了林珣一些京里的事,就让他退下去安排给他的下脚处歇息,屋里只留了宋昭严个林大管家,林大管家在旁伺候,林如海则是跟宋昭严说些机密话。
宋昭严先说“大人送回去的账本,陛下很满意,在朝堂上大力褒奖了大人,等大人回京之后,必有封赏的。”
林如海叹道“都说生前生后名,也不知道我以后能享哪一个呢”
宋昭严忙笑道“自是都有的,大人十几年为朝廷、为陛下尽忠职守,必会得善果的。大人之能,让我等望其项背,敬慕不已,只望大人能怜惜一二,多教教学生。”
说罢他起身恭敬一礼,拜了下去。
宋昭严说的言辞恳切,拜的也是真心实意,林如海自是能看出来的。
他笑道“陛下既然能派了你来,你自是有你的好处的,倒是不用处处从我这里取经。”
宋昭严还要说什么,林如海摆手道“这不是推辞,而是真心话。如今,江南局势已经大不比当年了,我以前的那一套太过温吞,正需要你这样正当年之人来大刀阔斧的改上一改,削上一削,才能推陈出新,刮骨疗毒呢。”
他这轻飘飘的几句话,听的宋昭严却是汗毛直立,背后汗湿。
林如海没有那么多的精力跟他周旋,他开始说江南盐道的现状,和江南官场的风气和行事。
宋昭严仔细听着,一一默记在心中。
最后林如海总结道“江南或许已经有新势力形成了,但我已老迈,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多管,圣上既然派了你来,你不妨多从姻亲故旧上着手,或许能快一些。”
宋昭严皱眉细思,宋家的姻亲故旧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宋家都是混文臣圈子的,文臣在外头做官,都是三年一换,少有盘踞地方势力的,江南这边就跟不用说了,能有什么要紧的姻亲故旧
林如海见他这样沉思,心下就一沉,这宋昭严,不会是个迂腐不通的吧他们家新进与哪家结亲,他自己竟是从来都没放在心里的吗圣上这回,不会是看走眼了吧
宋昭严对上林如海探究的视线,心下一凛,他知道这是林如海对他动摇的征兆,他心里紧张,嘴里还有些发苦,艰难道“还请大人提点一二。”
林如海没忍住轻咳了几声,林大管家忙给他抚胸递茶水,他见自家老爷神色倦怠,便给宋昭严重新斟了茶,提醒道“前几年,府上小姐嫁给我家夫人娘家侄孙的时候,老爷也是随了礼的,很是为令妹欢喜呢。”
宋昭严如醍醐灌顶
是了,贾王史薛,可不就是盘踞江南几十年的巨无霸他怎么把这一层忘记了
宋昭严忙道“大人之意,学生已经明了,还请大人放心。”
林如海更不放心了,但人已经到了,他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年节下了,刘族长要紧着回苏州,不能在扬州久呆,他见林如海精神头尚好,就提出告辞。
林如海也不很留,就收拾了一些土仪和一些财物,让刘族长顺手带回苏州,交给林家族人那边。
林如海原本是要林珣跟着刘族长回苏州的,但林珣不敢答应,他苦着脸对林如海道“我父亲立逼着我要在族伯身前侍奉,要看好了妹妹,族伯让我回苏州去,我父亲知道了,该给我上家法了。”
林如海随他的意,他不想回去,就让他在府里住着,他平日里做什么,也不管他,他也没心力管就是了。
剩下的日子里,林如海慢慢的将公务交给宋昭严去忙,他自己则是跟女儿叙旧。
林黛玉回家,自是带着全副武装来的,不仅她自己的四个大丫鬟、两个小丫鬟和刘大娘带回来的林家旧仆,就连怀宁郡主那边,也是派了两家人和两个教养嬷嬷跟随的。
如今府里就她跟林如海两个主子,内务就都交给刘大娘去接手,一应外务就都交给林大管家和林珣帮着料理,林黛玉则是将所有的心神和时间都放在林如海身上,盯着他喝药,管着他起居,不让他耗费半点心神,然后,和跟他说说她在京中的见闻。
林黛玉说贾府的人和事甚少,说她在公主府和陈府里住着的时候最多。林如海明白,女儿自是要捡着高兴和开心的事说给他听,好让他也高兴的。她几乎不说贾府里的事,可见,她在外祖家,生活实算不上好。
林如海怜惜的看着女儿,歉意道“让你受委屈了。”
林黛玉一愣,眼里不由垂下泪来。
她别开头去,哽咽道“只要爹爹好好的,就没人敢明着欺负女儿,爹爹,您可要快点好起来才是。”
林如海叹道“人的命数都是天定的,人力不可挽回。”
林黛玉不信“爹爹莫要说丧气话,爹爹总是病着不好,是因为公务太过繁重之故,现在公务有人接手了,等咱们回京了,有大把的好大夫为爹爹诊治,爹爹会慢慢好起来的。爹爹您还不知道吧,我来的时候,三哥哥和莹姐姐已经怀小宝宝了,等明年咱们回京,说不得就能看见小宝宝了呢。爹爹您还没见过莲哥儿和云哥儿吧我跟您说,莲哥儿跟我可亲了,他已经上学堂了,总是调皮捣蛋的,惹得学堂的夫子罚他抄书,他抄不完了就来找我,让我帮他抄”
林黛玉絮絮叨叨的说些京里的人和事,就是想要林如海振作起来。她已经长大了,也慢慢的知道自家的短板几乎是致命的,也明白了父亲的牵挂和心结,因此,她就给他说些孙辈的趣事,说莫家对她的好,让林如海心生向往,能多活些日子。
不得不说,林如海是真的心动了。
孙子啊,没有儿子,有孙子也是好的
林黛玉见林如海慢慢的陷入思考中,也不打扰他,只是起身轻声吩咐刘大娘午膳吃什么,又嘱咐林大管家将过年的拜帖都送去小书房里,等一会父亲歇中觉的时候,她就要看。
林大管家看看林如海有些好转的脸色,忙欣喜的答应下来,去做事了。
年下迎来送往的事情多,幸亏小姐回来了,有他在旁辅佐着,很多事,就不用林如海亲自操劳了,也能真正的歇歇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