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荀攸察言观色后,就大概明了曹操的心思了,于是开口说道:“曹使君,孟卓和公台他们确实背叛了你,但他们也是迫不得已,实是被你的霹雳手段杀怕了,才先下手为强。
现在他们想明白了,和曹使君在这兖州打得头破血流,也不过是鹬蚌相争,当前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让袁家渔翁得利了,如果打到最后却便宜了袁本初,实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曹操颔首认可荀攸的话,问道:“公达,某可以相信你吗?”
荀攸笑道:“自然,如果把曹使君击杀在这里,袁本初立即就会南下攻取兖州,这是温侯和朝廷都不愿意看到的,最坏的一个局面,攸这么说,曹使君能明了吗?”
曹操若有所思,又开口问道:“吕布他们想要得到什么?”
荀攸说道:“温侯不想和曹使君在兖州做无谓的战斗了,而且兖州四战之地,就算交给他们,他们也守不住,所以他们决定退出兖州,只要使君付出一些小小的代价,他们就可以把兖州完整地还给使君。”
曹操气愤地说道:“兖州本来就是某的,难不成还要某付出代价,换回原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
荀攸耐心地劝说道:“使君之得兖州,陈公台和张孟卓都出力甚多,这是事实吧。如今温侯他们依然占据一点优势,这是事实吧。如果曹使君不做出一点让步,那再打个一年两年的也问题不大,这也是事实吧。
公台和孟卓已经联系了九江袁公路、豫州刺史刘玄德和徐州牧陶恭祖,商定开春之后四面夹击兖州,使君准备如何应对?”
曹操无语:“这。。。”
戏志才对曰:“公达莫作此大言,陶谦老儿已病入膏肓,袁公路也早已丧胆,不敢北向,刘玄德兵不过五千,吕布他们找的这三路援军不过尔尔,明公旦夕可破,有何惧哉。”
荀攸笑了笑,缓缓说道:“好叫使君知道,陶安东的病已经好了,不过他确实想把徐州让给刘玄德和袁公路,而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徐州无辜死难的百姓报仇雪恨。为了得到徐州,刘玄德和袁公路绝对会全力以赴的。曹使君如若不信,大可一试。”
曹操点头道:“不错,某相信那陶谦老儿做得出来。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某手下兵多将广,这几个土鸡瓦狗,还算应付得来。”
荀攸继续说道:“也许吧。张孟卓兄弟麾下的兵卒裁汰老幼得精兵三万,已然全部交予了温侯统率,如此一来必将如臂使指。开春与曹使君再战的话,胜负可是要两说了喔。
今夏一战,温侯因为想要据有兖州,有诸多顾忌,而一旦再战,温侯将会放开所有禁令,让手下兵将们能够放手而为,也许依然无法重创曹军,但兖州百姓必将损失惨重。
如果明年不再干旱的话,或许公台会下令掘开大河南堤也说不定喔,不知曹使君敢掘开大河北堤吗?”
曹操怒声骂道:“竖子敢尔!”
戏志才也道:“公达不觉得此策过于卑劣了吗?”
荀攸点头道:“确实卑劣,仓小郎曾有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如果温侯他们战败了,曹使君会夷他们三族的吧,家族都死绝了,还顾忌这些东西作甚。
他们如此而为,不过是效仿曹使君罢了,曹使君曾经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就算是卑鄙,能比曹使君在徐州的所作所为更卑鄙吗?
要怪就怪曹使君先放出了一头野兽吧,总不能你没有底线,却要求别人都有底线吧。曹使君可以放心,只要和谈失败,明年黄河决堤的消息就会传播开去,百姓们也能早做打算。”
曹操皱眉说道:“这些计策都是公达代为谋划的吗?”
荀攸摇头叹息道:“并不是。这些都是温侯他们的计划,公台说他虽然对不起家乡父老,但他也是被逼的。至于攸嘛,只是个传话的,攸认为,他们是想和曹使君和谈的,只要曹使君做出一些让步,和谈必成。”
曹操问道:“公台他们想要什么?”
荀攸答道:“他们要的东西很多,首先是双方彻底和解,从此熄兵罢战,既往不咎。其次就是一些兵器甲械,钱粮辎重,以及足够的冬衣。”
曹操怒道:“这些物质,吾军将士也要啊,如何能送予尔等?”
荀攸压低了一些音量,在曹操耳边说道:“不瞒曹使君,温侯他们计划兵进并州。在不远的将来,袁本初如果据有幽并青冀四州之地,那他必将渡河南下,兖州就是他的第一个目标。
如果曹使君不能在袁本初南下之前拿下徐豫两州,以及司州的一部分,把自己的地盘连成一片的话,那么曹使君将必败无疑。
从未来的局势发展来看,温侯北上并州,对曹使君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的,曹使君可细思之。”
曹操看着荀攸问道:“公达已经投效吕布他们了吗?”
荀攸淡淡一笑道:“没有,吾即将搭乘巨鲲号从水路入蜀一行,朝廷有意巴蜀,吾要过去打个前站,因此自请为蜀郡太守之职。太多人的心中已经没有朝廷了,吾此番也不过是再尽一番心力罢了。”
曹操把头仰了一些角度,望着远方的天空,开口问道:“公达心中也不耻某之为人吧?”
荀攸有些沉默,思度良久才说道:“不错,食肉脯不算什么,逼到这个份儿上了。挖坟掘墓也可以原谅,都是些死物罢了。残杀名士也能理解,谁教他们不为你所用,还挡了你的路呢。
最不可原谅的是使君居然屠城,内战屠城,简直丧尽天良,毫无底线可言。曹使君,希望你永远不会失败,否则的话,你的子孙将会后悔成为你曹家人。”
曹操咬了咬牙,恨声道:“某敢作敢为,某之子孙也当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