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巧恩(二更)
第一百六十三章、巧恩
东府里出了事, 可把另一边的贾政和贾赦两兄弟吓坏了,前儿史家和王家都被抄了, 正不知什么时候轮到他们。
贾珍被抓了,可不就明摆着下一个是姓贾的!
“我就说珍哥会坏事!怎么就直接绑了人?可有官兵来?”贾赦记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贾政重重叹气道,“当下就是不见官兵又如何,早前史家出事的时候,也不见王家外面有官兵。”
指不定还是用了对付王家那一招, 就等着他们往外搬东西,顺水推舟抓个罪证。
贾赦恶狠狠瞪了鼻青脸肿的贾琏一眼。
“还好我今日把你抬回来了,若不然也被一道绑了去,看你可有好果子吃。”
看到贾赦父子如此不成形,贾政忽得觉着贾宝玉也没那么碍眼了, 虽然不成事,起码不会坏事。
好在没过多久,又听人来报。
“放了, 放了,珍大爷回府里了。”
似乎是贾珍没犯什么大事,又愿意花钱,故而不多时就被放了。
然而这一次是虚惊一场, 焉知下一次如何?
“若我说他也该把那块匾额扯了才是。”贾政见那宁国府的匾额还挂着,总是觉着心慌。
王家和史家的钱财都入了国库,人却一直迟迟未下旨意处置, 圣上似是在等着什么消息。
黛玉难得又与世子殿下见了一面。
张漱玉成婚之后,总是要在家中立规矩,倒是难得一见了。
这一段时日没有人说话谈天, 黛玉竟是有几分想念他。
“我原本以为接下来就是贾家。”这话黛玉不好在母亲跟前说,也只得在世子面前说一说了。
无论是宁国府还是已经撤了匾额的荣国府,两家留存的日子,比黛玉预想的久了许多。
其实原由,敬王世子倒是心知肚明,便与黛玉解惑,说到。
“你我二人不久之后就要成婚,贾府终归是你母亲的外家,若是出了事,怕是会有所牵连。”
黛玉一听,原来倒是自己家为
贾府续命了,可等她婚事一办,那府里总是逃不过的。
虽说母亲不喜贾家,但是早前祖母走时,贾敏那般伤心,若是贾府当真没了,又岂能丝毫不为所动?
李平原本计划着和黛玉对一对婚礼要用的东西单子,还没拿出簿子,就听见徐公公来敲门。
黛玉见他出去了好一会儿,主仆二人絮絮叨叨说底话,她在屋子中听不真切。
待李平进来之后,看那神色就知有事。
“怎么了?”黛玉问。
“却也不是一件好事,说来你不要忧心,我已是遣了人去找了。”李平经量将语气平静,对黛玉道。
“早前你那个从贾府逃走的表侄女,原本是要南下的,但是因为病了,便中途停下修整。”
“可你这表侄女运道还真是不好,遇到了她舅舅,似是叫王仁。这王仁当然知道那姑娘是逃出来的,就像将这主仆二人抓了。那当奴婢的又带了自家姑娘乘船逃走,半道上遇到大雨涨水,两人都跌了睡,不见了踪影。”
黛玉原本已是得了平儿主仆安置好的消息,平儿是个知恩的,也担心将来连累林家,怕走漏了风声之后贾府回和林家为难。
故而平儿身子好了一些以后,便叫林家人先回了,她带着巧姐南下,到了南边再找林家人就是。
那人前儿才回来报了平安,就等这几日林家的船到了,平儿和巧姐就可以南下了。
“王家人,王家人不是收押着,当下圣上并未裁决?”黛玉问到。
怎么竟是遇到了王家人?!
李平安抚她道。“此人恐怕是漏网之鱼,偌大一个家族,总也有人在外面行走的,若是得了风声,在外躲着也是常事。”
就连义忠亲王造反时候的余孽,也是在外躲躲藏藏了好些年,才一个个被找着处置了,何况这么个小喽啰。
“就是因为躲着,见了巧姐主仆,知道他们有钱,所以才想强取豪夺。”黛玉当下就想通了,亡命之徒,又怎会对他人仁慈。
“我已是着人想法子去把王仁抓了,你那表侄女和带着她的奴婢,也在尽
力寻找。”
李平又安慰黛玉,但他也没有把握,水流湍急,有时连尸身都未必能够找到,更何况是活人呢?
黛玉今日出门得了个不好的消息,才进了大门就叫家里人瞧出来了。她也未曾瞒着母亲,将从世子处得的消息与贾敏说了。
贾敏听到王仁这个名字,身上僵了一僵。前世就是这人在卖巧姐时出了大力。
这一辈子要卖巧姐的换成了贾琏,却是万万想不到,就算逃了出去也还是遇到了王仁这个舅舅。
“如今也只能找一找,活要见人,死也要见尸。”贾敏叹息到,“难不成当真是命?”
……
就说巧姐这名字还真是没白取,果然有几分巧处,逢凶化吉。
平儿醒过来的时候,见这屋子黑黢黢的,有几分破败,还以为自己当着到了阎王殿,一听门响,进啦一个老妇人,可不是那送汤的孟婆。
这老人佝偻着背,头发花白,打开了门窗,屋子里总算是没那么黑了。
平儿一看,巧姐就在自己身边躺着,试了试鼻息,还有气。
那老太太终于开口说话了,大喇喇的嗓子,惊喜极了。
“您醒了?这么俊的姑娘,瞧着就不是我们庄稼人!你们两个,还真是命大。”
这老人家正是上了年纪的刘姥姥,她昨日和女儿去河边洗衣裳,就见两个人缠着一根木头被水冲到了水湾里。
原本以为是翻了船遇难的,正可惜着,拉过来一瞧,原来是活的!
当下就把这两人救了过来。
刘姥姥见这姑娘似乎有疑虑,又连忙解释自家来历,皱着一张老脸,笑道。
“这是我女儿家,女婿心善,接了我来养老。菩萨保佑,托人施舍了我银两,日子好了,要我多做善事。”
刘姥姥的银子是谁给的?
自然是林家。
林如海和贾敏虽是不喜前世刘姥姥的市侩,但也知她不过是为了讨一口吃的活命,就说她能倾尽家资去救巧姐,就是个知恩图报的,那点子粗俗,瑕不掩瑜。
这一世林家在刘姥姥走投无路时便资助了
些银两,这刘姥姥的女儿女婿也会过日子,没有坐吃山空,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
刘姥姥不知那一户人家是谁,便日日都要念好,也多行好事。当下那么大年纪了,身子骨和精神都硬朗,眼神够好,才能看见平儿和巧姐飘在水里。
刘姥姥见平儿还是十分警惕,便又从旁边的草堆里拿了一个包裹出来,交到平儿手里。
“姑娘,我瞧着你神仙似的模样,别是逃难逃出来的?以后若是跳了水里,这些东西还是不要绑在身上,若不是有木头,你们俩都得被坠着沉到河里去!”
这些东西正事平儿所剩的银两,见这老人家不贪,平儿这才放心了,又问。
“多谢老人家,不知老人家怎么称呼。”
刘姥姥坐在床边,给巧姐拉了拉被子,又摸摸她脑门烫不烫,笑道。 “还真是大户人家的,说话跟戏文里一样,我家中姓刘。”
“您年纪大了,我就叫你一声姥姥吧!”平儿又道。
“唉!就这么叫就成。”刘姥姥爽快的答应了。
“姥姥即是救了我们两人性命,也不敢瞒您老人家。”平儿在床上给刘姥姥磕了头,哭到。
“活了命,还哭些什么。”刘姥姥想给这姑娘擦眼泪,但是觉着自己手太粗糙,又脏,翻了半日,撤出一截还算干净的衣角,给她当手帕使。
平儿擦着泪,又道。“只是我们家中原本也有这么个慈爱的老人,才走了不久见了您才想到了她,忍不住想哭。若是她老人家还在,我们姐儿也不必流落在外。”
说着平儿便隐去了名字,将家中老太太过世之后,巧姐母亲没了,父亲要卖女儿的事说了。
至于她们是如何逃走的,平儿就没有详细说来,免得叫人猜出身份。
刘姥姥本来就正直,听了平儿说二人的经历,义愤填膺,恨不得为她们主持公道。
“她亲爹要卖了她,除了往外逃,还能往哪儿去!”
刘姥姥说着也跟着流泪,念了一点声佛,又继续说到。
“果然高门大
户里,最多腌臜事。就说那年闹灾荒,家里都快活不下去了,我都没想过要卖女儿。那府里又不是没吃的,怎能这般!!”
作为庄稼户靠天吃饭的刘姥姥怎么也想不通,她活了这么些年岁,经历了几次天灾,饥荒之时却也有人卖儿卖女。
那是当真一口饭都没有,一粒米也不见。
只要有口吃的,就连他们这等贫贱之人都不会舍得将女儿卖了。
那府里高门大户的住着,衣裳有的穿,饭也有的吃,怎么就要卖人呢!
刘姥姥的女婿在外做的一点小生意,回来的时候就会和家里说说外面的事。说到卖女儿,刘姥姥还真听过一个差不多的。
“你说的,不会是城里那个贾家?占了一条街那个!……就是那家卖了姑娘抵债,姑娘死了,姑爷也死了那家!”
早前迎春被虐待致死前还将丈夫喉管捅穿一事,因为足够猎奇,可是叫说书的编排了许久。
平头百姓,最爱听的就是这等高门大户的阴司。
“您、您怎么知道?”平儿有些惊讶,想不到这山村老妇,竟是知道京中事。
刘姥姥一拍大腿,对面前美貌姑娘道:
“我怎么不知,早八百年前,我们与贾家可是连过宗的!”
“连、连宗!?”平儿一听,心里就凉了半截。
难不成真是老天爷的主意,她们躲过了一个王仁,却还是绕到了贾家!
作者有话要说: 林家就是单纯积德行善
帮助一个已知的知恩图报的人
给刘姥姥的资助
也是刘姥姥一家认真经营
没有坐吃山空
日子才好起来
……
所以做好事的刘姥姥救了巧姐和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