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小阁老 > 第五十一章 活着的门神

第五十一章 活着的门神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两天后,海瑞便辞别了赵昊,带着儿子从陆路北上进京。

    原先一提琼州府就是天涯海角,流放之地。但它是广东布政使司的一部分,南海集团还在此设立了三亚市,是集团控制中南半岛的北方基地。因此江南教育集团在府城琼山和三亚都建立了九年制学校,不过因为设立的时间晚了点儿,所以海中平刚刚中学毕业,还没想好是报考书院修习举业,还是上大学将来进集团。

    海瑞让他不要急着做决定,多走走看看想想再做选择。

    走海路固然快,但什么风土人情也看不到。海瑞要趁着自己还能动弹,带儿子见识见识什么是真正的民间疾苦。

    海公当年可是从琼州步行进京赶考的牛人,现在沿途还有驿馆,可以骑马,这点路程简直不要太轻松好吗?

    但没多久他就后悔了……

    因为住驿馆是要出示兵部签发的勘合的,他的身份自然也就暴露了。

    虽然他嘱咐驿丞,千万替自己保密,但每每睡一觉起来,屋外头就被闻讯赶来的百姓围了个水泄不通。

    海瑞问他们有什么事儿?

    他们说没事儿,就是想亲眼看看海青天,祝他老人家长命百岁。给他磕个头,拜个早年……

    磕完头,这波百姓便兴高采烈的回去了。

    下一波又紧跟着进来了,一波接一波,全县的百姓排着队前来瞻仰他们的海青天。

    外头还有人吆喝呢:‘一定要多留海公一会儿,我回村里把我爹接来给海公磕头!’

    驿丞们自然深表歉意,说辞都差不多——因为自己太激动了,只告诉了老婆或者老娘。然后老娘们嘴快,就一传十十传百,‘海公来了’成了尽人皆知的秘密。

    在江南每个县都是这样,无一例外。好多老百姓活也不干了、买卖也不做了,就跟着海瑞一起上路,送他到长江边。

    知道海公清廉如水不收礼,他们就带着最好的吃食,希望海瑞父子渴了饿了能吃一口喝一口他们的孝敬,就心满意足了。

    结果便出现了一幕千古奇景,海瑞父子骑马走在前头,后面跟着二里长的队伍,还不断有人加入。

    “他们为什么冰天雪地的家都不回,非要送父亲过江?”海中平终于忍不住问道。

    “因为为父曾为他们做过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海瑞淡淡道:“没想到十几年了,他们还没忘了。”

    他在应天巡抚除暴安良,为百姓做主的作为,老百姓是永远不会的忘记的。

    江南一带的老百姓甚至把他跟包青天凑了一对,贴在门上当起了门神。既能驱邪避鬼,又能时刻看到偶像,可谓一举两得。

    也算是最早的偶像画像了。可惜不知道要个签名啥的……

    海中平震撼之余,顿时觉得应该进书院读书进学,像父亲一样做官了。

    过江之后,海瑞学聪明了。再也不投宿免费的驿馆,跟儿子住起了客栈,这才避开了疯狂的追星族。

    至于爷俩的安全,海瑞完全不担心。他知道以赵昊的重情,百分百会派保卫处暗中保护,所以只管到处走到处看,不用担心遇上劫道的。

    其实江北的治安也是极好的。

    因为扬州府作为最初一体化的江南十府之一,早已被江南集团治理的明明白白。根本不用官府出手,各地农场的护场队就让蟊贼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嘉靖年间为了御倭,朝廷准许沿海的士绅自办团练。这个好传统也江南集团继承了下来。他们所有的工厂、农场、矿场、林场,都组织了护卫队,由江南安保集团负责训练、装备和管理。

    跟海外的预备役一样,所有男性职工、农工都要参加军事训练,轮流值勤。

    正好是冬季农闲时节,各地农场都在组织民兵拉练。路上时不时就能碰上一队队扛着隆庆式步枪,背着被褥和钢盔的民兵。响马土匪海盗们得活腻了,才会来这种地方找死……

    幸好他父子一看就是好人,海瑞又七老八十了,才没有被民兵盘查。

    海瑞看那些民兵固然没有海警和子弟兵那般军容整齐,军纪森严,却也斗志昂扬,虎虎生威。

    其中很多年轻人跟海中平一样,身高比父辈高出一大截,肩膀也宽。这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营养水平,已经远超父辈当年了。

    其实就是那些年长些的民兵,虽然个子长不起来了,却也身板结实,神完气足,一看就是经常吃肉的。

    海瑞知道,在赵昊的大力提倡下,肉蛋奶已经进入了江南地区百姓的日常食谱中。当然,谁不希望能顿顿吃上肉?关键是得有条件实现它。

    海瑞对此有过研究,他告诉儿子,首先是江南地区的收入水平快速提升。不说集团职工的收入,单说在江南集团带动下,江南百姓的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现在就是雇一个短工,一个月也要三两银子。

    而且这还是在流民不断涌入,让江南地区有充足廉价劳动力的情况下。那些本地的熟练织工,一个要开五两才能招得到的!

    “当年,一个织工累死累活一个月,收入不过才一两五。”海瑞无限感慨道。

    “才一两五,这怎么养家啊?”十九岁的海中平感到无法想象。

    “一两五,那还是人间天堂的江南,你去陕西河南扛活,管吃管住就不错了,还想要工钱?”海瑞摇摇头,这也是他为何要带儿子走一趟内陆的原因。

    “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首先就会增大胃口,让全家吃上饱饭。然后再想办法吃好,这就叫民以食为天。”海瑞叹服道:

    “这是隆庆四年时,你赵恩公跟我说的话,那时候他还没你大呢。”

    “呃,孩儿太不争气了……”海中平登时面红耳赤。

    “没什么好害臊的,两千年才出一个赵昊,谁能跟他比?”海瑞哈哈大笑道:“不把他当人看,心里就舒服多了。”

    “父亲还真是通达啊……”海中平摸了摸冻得通红的鼻子。

    海瑞便把自己的围巾解下来,给儿子围上。老来子,都这样,海瑞也不能免俗。

    “从那时起,他就命令各开发公司下面的农场,都要大力饲养六畜,推行桑基鱼塘。后来还在各县专门建了大型的养鸡场、养猪场。说实话,当时为父觉得他太不切实际了,老百姓能有糙米饭南瓜汤管饱就谢天谢地了,养这么多禽畜,浪费多少饲料啊?”

    “结果还是为父眼光短浅了。”海瑞又叹服道:“大量的家禽肉类上市,只是短暂的引起价格下滑,但很快就又涨上去了,而且一直就供不应求了。唉,这人啊,就像狼崽子,吃过肉之后,就很难再吃素了。”

    “爹,我两天没捞着吃肉了……”海中平闻言,顿感饥肠辘辘。

    “这孩子,唉……”海瑞刚想说,当年你奶奶过生日,咱家才能吃回肉。但当年的日子能跟现在比吗?他便没好气道:“晚上看吧。”

    海中平马上来了精神,要好好表现,以免晚上开荤泡汤。

    “很快,养殖业成为农场创收的大头,甚至比种粮还赚钱。后来都有专门的养殖户了。”海瑞便接着讲道:

    “但江南天生不适合搞养殖,所以就便宜了江北淮南这边。别看南通现在很富裕,放在二十年前,可是穷得叮当响,到处都是望不到边的盐碱荒滩。”

    “这个我知道为什么。”海中平积极表现道:“原先这里是两淮盐场的一部分,但黄河夺淮后,泥沙大量沉积于入海口,使海岸线向东扩展,这样淮南盐区距海日远,淤汐不至,卤质渐淡,盐产日少,地上又不长庄稼,灶户们只能举家过江到江南谋生。”

    “后来通开司成立后,在赵恩公的指导下,买下了淮南沿海所有的荒滩,圈围起来,大量种植牧草放养牛羊。原来盐碱地十分适合牧草生长,而且富含盐分,有利于牛羊的生长。”海中平来了劲儿,兴奋的满脸通红道:

    “江南一带最缺的就是牛羊,自然高价敞开收购,于是牧场很快盈利。而且牛羊所产生之排泄,又是改良荒地土质之肥料,实为一举数得之经营良策。”

    “然后集团又斥巨资修建了沿海岸堤,建造了坝闸,用以防止海水入侵。同时兴修水利,引江水灌溉,这才有了如今江北百余里的黄金海岸,百万亩沿海棉田!”海中平与有荣焉道:

    “现在这里产的棉花不光供应江南,还建立了自己的棉纺厂,号称北松江呢!”

    看着儿子两眼放光的样子,显然已经把在江南的见闻和感触抛诸脑后了。

    海瑞不禁暗暗叹息,江南集团培养出来的读书人,非但对科学的兴趣远胜于入学,似乎对实业的兴趣也远胜于举业……

    就连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

    他知道,海中平刚才侃侃而谈的这些,肯定是在中学开设的实业课上听到的案例。

    ‘愤国力之弱,则讲求武备;痛民生之窘,则讲求实业。’这是赵昊灌输给学生们的思想。

    而圣贤书在他的教育系统里,仅属于小学语文知识的一部分。至于《四书章句》之类的科举应试教材,只有书院才专门研习。

    哎,强国兴邦的道理,似乎真的不在圣人之言中。

    时代,真的变了。海瑞既高兴又心酸,但还是高兴更多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