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成事者,要有宽广的胸襟
听到徐佑的话,邢书平和乔森都是一愣。
对于徐佑在超导领域的造诣,两人都是毫不质疑的。
可以说,在当今的世界上,也找不出谁能比徐佑在超导领域具有更高的成就了。
只是……
对于材料的制备和成型加工上,徐佑真的具备参与到研究工作中的实力吗?
对此,邢书平和乔森都是心存怀疑的。
可当邢书平回忆起徐佑这两年来的各项成果。
确实涉及的领域非常之广。
像徐佑这样的交叉型人才。
想要拓展更多的研究领域,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好,徐佑,那之后你就加入到材料部分的研究中吧。超导部分基本都是你在做,你对这些材料也是非常了解的,期待你能够为项目做出更多的贡献。”
“我一定会尽全力的,感谢邢院士的理解。”
回去的路上,乔森和徐佑谈起了刚刚会上的事情。
“徐佑,今天的你,跟之前好像有些不同啊。”
乔森没有说得太详细,相信徐佑也一定能理解自己的意思的。
“乔老师,刚才你也觉得是我冲动了,是吧。其实并不是冲动,我也没有膨胀。我只是觉得,在那个时候,我不应该再退让了。我也完全有这个资格和这个能力去做出这个决定。”
看着徐佑冷静的样子,乔森不禁再次对徐佑刮目相看。
刚才听到陈平秋说这些话的时候,乔森心里也是十分不爽的。
从项目地位上来看,徐佑可是首席研究员,地位上仅次于邢书平院士。
要是从重要性上排序的话,徐佑更是可以排在第一位。
邢书平更多的,是作为一个镇场的作用。
可是,换做乔森的话,也是不会有勇气,像徐佑那样直接回绝的。
这么多年的工作之后,乔森知道,想要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为人处世一定要圆滑。
包括学术圈,也是如此。
不只是要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同时也要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
否则,是很容易吃亏的。
乔森知道这样做并不值得提倡,可他也无法改变这样的局面,只能选择适应规则。
对于徐佑,乔森真的是打心眼里的佩服。
“徐佑,说心里话,我真的挺羡慕你的,在那些教授的面前,也能做到不卑不亢。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一下,不要因为今天的这些事情,跟陈平秋或者其他教授之间产生什么隔阂。毕竟我们是一个团队,要是因为这些问题而影响到项目的进程,那就是一种内耗了。”
“放心吧,乔老师,我明白的。”
相比之前,徐佑的胸怀早就宽广了太多。
徐佑还记得,在高中的时候,自己还会因为厌恶一些老师的作风,不想请教他们问题。
现在的徐佑,完全可以更释然的去看待这些事情了。
回到蓟大之后,徐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家把行李箱收拾出来。
在参与到材料的制备和加工项目前,徐佑一定要先补充足够多的理论知识。
看个几箱书,是最起码的事情。
徐佑拖着行李箱来到图书馆,把看到跟材料制备、成型加工相关的书,都给放到了行李箱中。
几天下来,徐佑硬是吃透了几百本书。
基本上将市面上可以学到的材料制备、成型加工的知识,都学习了一遍。
虽说还不能保证,马上能用于实践。
至少理论知识,已经是相当的丰富了。
带着满脑子的材料知识,徐佑加入到了项目的材料团队之中。
因为邢书平就是材料专家,整个制备和加工成型的研究工作,邢书平一直在跟着走。
而陈平秋,在项目的成型加工研究中,也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
再次见到陈平秋,徐佑并没有刻意的去回避,反而主动的打起了招呼。
“陈教授!”
徐佑的脸上洋溢着微笑,仿佛两人之间从没有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徐佑,你来啦。”
陈平秋也是一脸微笑的样子,同样似乎忘记了几天前发生的事情。
陈平秋知道,徐佑在项目中的位置无人替代,又是邢书平眼中的红人,自己还是不能轻易招惹。
只是,在陈平秋的心中,依然对于徐佑的想法表示否定。
这种新型材料,在结构上,就是很难成型加工的。
陈平秋可是研究了几十年的材料成型技术,在这方面,怎么也不可能比徐佑一个外行差吧。
徐佑和陈平秋打完招呼后,继续礼貌的向陈平秋请教着,关于这种材料在成型加工上的难点问题。
这就是徐佑现在的胸襟。
我不同意你对于问题的看法,但我认可你的能力。
该向你学习的,还是要向你学习。
把你的知识学走,用你教给我的知识,去创造更出色的科研成果,这不是一件很有趣又很有意义的事情嘛。
见今天的徐佑态度很好,陈平秋也是毫无保留的跟徐佑讲解着现在的问题。
“其实这种材料,在制备的时候,就是比较勉强的。我们属于是利用人工的方法,强行合成出来,各种性质也不是很稳定。当分子数比较少时,它们还可以聚集到一起。一旦分子数量超过一定界限,就会分散开来,根本无法聚合。”
徐佑通过显微镜,观察着这种物质的微观结构。
正如陈平秋所说,这种材料的聚合能力非常差,在显微镜下,分散成了很多的部分。
这样的问题,就不仅是难以加工成线带状结构了。
真的仅仅是可以在实验中测量电阻而已。
“这样的材料,即使加工出来,也只是一堆碎渣而已,比沙子还要更细碎得多。应用倒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只是能够应用的领域会非常的少。想要将它们制备成型,除非是利用超高压,将它们挤压到一起。但那样的话,不仅超导性质可能改变,也背离了我们的初衷了。”
徐佑不得不承认,陈平秋的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在超高压条件去成型加工的话,对于应用是一件完全没有意义的事情。
不过此时,徐佑却有了另外一个不同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