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战前安排
直至方老五他们偷袭聚兵关要塞的第五天,梁潮他们才大致完成细作的清理工作,整个聚兵关要塞也才逐步的恢复到正常的运转。
也就在这一天。
梁景山把郡丞吴士庸、都尉孙继勇、营陵县令李堃、安丘县令季华、昌安县令田福重、高密县令钱英、即墨县令刘崇、聚兵关要塞副将梁宁、聚兵关破虏校尉梁潮、聚兵关骑兵都尉方老五、安北将军府及北海郡太守府长史李秀章以及护卫统领兼情报官梁柳等人聚在一起,商议北方胡族南下,北海郡具体防御、安抚民心以及后勤事宜。
聚兵关要塞。
安北将军府大堂。
众人齐聚一堂,分座次依次排开。
自梁潮他们来到北海郡之后,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次军事政务会议正式展开。
梁潮坐在末席看着前面这满当当的一屋子人,这些可都是整个北海郡各地响当当的大人物!看着他们正襟危坐的样子,又瞧了瞧正堂之中虎背熊腰、俯视群雄的父亲,顿时觉得自己精神抖擞,备感兴奋,毕竟这也是他第一次参加这种正式的场合。
“诸位同僚,眼下北疆汉人式微,胡族势大。据我方情报获悉,燕国朝廷败局已定,戎狄将不日而下!本官已经上书朝廷,讲明其中利害!现召集大家前来,就是要商议一下北海郡的具体防御事宜,确认一下各位具体的职责。”
梁景山看了看在座众人,尤其是北海郡官府各级的官员之后,沉声说道:
“眼下北燕流民四起,就在此刻,聚兵关外,依旧徘徊着将近万余名北燕流民,吴郡丞,不知现在府库之中,存粮是否足够,存留几何啊?”
吴士庸听完梁景山问话之后,不由得紧了紧眉头,最后还是勉强回复道:
“大人不必担心,府库存粮充足,足以支撑聚兵关众将士以及营陵百姓支撑半年有余,只要守住关塞,不使戎狄南下,待得来年丰收,一切粮食问题皆可迎刃而解!”
说完之后,就悻悻坐下,低头垂目,老神在在,不再言语。
梁景山好笑的看了看吴士庸,看他不在言语,继续追问道:
“如果本官此时开关济民,不知吴郡丞,粮食又可支撑几何?”
“大人……”
“府库存粮,盖以用于北海军政。如今北燕流民众多,贸然吸纳,恐遭祸端。且战事一起,生灵涂炭,绵绵不绝,以吾之小小北海,并不足以支撑整个燕国流民!下官本人也不赞成这样做!”
“哈哈……”
“吴郡丞误会本官的意思了!”
梁景山看到吴士庸油盐不进,不由得轻笑着解释道:
“之前不是一直都有流民安置用粮嘛?如今前者都已完成安置,其自行耕作亦可养活自己,那么这些节省下来的粮食,又可接受多少流民呢?”
说完之后,目光自动看向了孙继勇,等待着他的答复。
“大人,两年以来,流民安置都由下官负责,如今我北海共安置流民四万余人,且都已安置到位,按之前官府的接济用量,还可再行接纳流民两万余人。”
“土地是否充足?”
“土地?营陵城至聚兵关之间,荒废土地众多,如今才取用十之一二,再行接纳的话,荒地不成问题!”
梁景山接着把目光又转向了吴士庸,见他低头不语,于是拍板决定道:
“既然如此,那就开关济民,直至胡族南下……”
梁景山看到吴士庸刚要开口争辩,连忙话音一转,接着说道:
“当然了,官府能力毕竟有限,我观城南之处,吴、李两家保有大量荒地,待得官府完成两万定数之后,容许尔等接纳流民,用作佃农。不过本官在此把话挑明,不可出现草菅人命,挑肥拣瘦的行为,如有发现,严惩不贷!”
本来吴士庸还要反对,但是听到梁景山后面的话语,顿时又重新坐了下来,显然他对于梁景山的这个决定也很满意。
本来吴、李两家就打着流民的主意,不过两年之前莫名其妙的被梁景山凭空摆了一道,致使此计划前功尽弃。
如今,梁景山重开此例,虽然条件有些苛刻,但也已经很不错了!毕竟几万亩良田眼看着荒废于此,要说他们不心疼那也是不可能的,毕竟种出来的可都是粮食啊!谁也不会嫌弃自己家的钱多烧手吧!
梁景山看到在座的几位县令的眼中露出羡慕的表情,又是接连说道:
“当然了,如果其他城池也有这方面的需求,大可上报上来,也可按此例处理,诸位大人,可否?”
在座的其他四城长官闻听此话,一时间不由得纷纷起身致谢!
之后,梁景山看着吴士庸问道:
“粮食方面我们暂时结过,接下来的伤药等方面,吴郡丞应该没问题了吧?”
等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这次的军事会议也就来到了最后一环,当然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如果胡族南下,以聚兵关要塞现如今的实力,显然不足于应对其强大兵锋,到时还得依靠各城所征召的大量役兵。不知众位大人,你们的各个辖区又可征召多少役兵以及辅兵呢?”
听到此话,大家却又不说话了,
征召兵役这些虽然是郡守府统一造册,但是这里面的所用花费,可是都要有各兵役所在地的县衙来负责提供的,这里面的吃穿用度可是不少。
再加上所有兵役都是交由安北将军府统一指挥,就是想在其中做点手脚什么的,他们也不敢了,毕竟官府之内或许还有回缓的余地。
但是将军府可是不惯着你,如果发现一些小问题,较真的话,可以上书朝廷弹劾你;不较真的话也可以在一些小地方拿捏一下;如果真的出现什么大问题的话,甚至都可能先斩后奏,不通过朝廷就可以先办了你,试想谁敢先应承下来!
“怎么都不说话了?”
梁景山眼看大家都不说话,不由得甚是鄙夷。这些人有了好处,就像狗闻见了屎,赶都赶不走。如今真到了需要他们的时候,却又都一个个摇身一变,成了鹌鹑,一个个缩着脖子躲在角落里,拉都拉不出来。
“李县令,你来说说吧!毕竟作为郡制所在地,又与聚兵关要塞离得最近,如果真的有什么闪失的话,你是第一个跑不了的,说说你们营陵城的情况……”
此时的李堃颤颤巍巍的站立起来,作为上任太守李希可的远方堂弟,李堃这些年来没少借着职务之便敛财聚色,就跟他的堂兄一样,实属志大才疏贪财好色之徒,如今还能够顶着衰弱的残躯来到聚兵关要塞开会,还真是难为他了!
“将军,营陵城能够作为郡守府所在,下官实感荣幸!但是因此营陵城粮税徭役一般也都是由郡守府直接管辖的,下官平日里也只负责判处一些打架斗殴、街坊邻里的的小案子,这件事情下官实在做不了主啊!”
一旁的吴士庸听到此话之后,顿时气的直皱眉头,心想这李家真是越来越下作了,竟然拿这件事来此作妖,你还真当这是你堂哥做太守的时候啊?你就不怕现在有兵有粮的梁景山首先拿你开刀?
“哦?”
“原来是这样啊!”
梁景山听完之后,先是沉吟一会,接着转身看向吴士庸,轻声问道:
“既然李县令平日里只负责这些琐事,那确实不应该由他来承担这件事!吴郡丞,营陵城的税赋黄册可在郡守府保管?”
“此应事物都还在营陵县衙之中,下官不曾保管……”
梁景山不等他说完,直接就吩咐道:
“既然这样,吴郡丞就把这些东西通通都给接收过来吧!对了,还有营陵县衙的府库,毕竟安排兵役也是需要钱粮供应的!这件事你要办漂亮了,我也好在陛下那里为你请功!”
“是!”
看着两人一唱一和,直接就拿掉了营陵县衙的几乎所有职责,只剩下了最苦最累的寻案断案还属于营陵县,这就差点没把李堃的鼻子给气歪了!刚想进行反驱,但是作为北海郡官府职位最高的两人已经决定了的事情,哪容得他一个小小的营陵县令来质疑,况且此事还关乎着整个东海国的安全,即使高居庙堂之上的李太师,恐怕也帮不了他!
有了李堃的前车之鉴以后,其他人也都顿时乖巧了起来,纷纷表示一定会谨遵大人吩咐,只要征调兵役的文书一下,一天之内就可以向着聚兵关要塞开拔而来。
之后梁景山又着重的吩咐即墨县令注意巡查北部边境,不可是贼人趁乱越过复山主脉,对于北海后方进行偷袭等等。
待得众人大都散去……
“孙都尉,两年前让你查找的那条贼匪小径,不知你可有收获?”
孙继勇没想到梁景山单独留下他,会问这样一件事,毕竟事情太过久远,如果梁景山不问的话,他自己可能都忘了。
“启禀大人,下官一直关心此事,探查人员此时就在聚兵关流民安置地点,可要把他叫来,大人一一查问?”
“不用,你直接把他派到破虏校尉的名下,之后将由他们来负责此处的防守!”
“是……”
梁景山好笑的看了看还在一脸疑惑的孙继勇,却是没有过多解释,直接吩咐他退下道:
“好了,现如今形势一日多变,今日安全度过,明天说不准还不知道怎么样呢!你现在赶紧去布置一下,赶紧安置流民去吧!我担心这种安逸的日子可能是不会太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