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原始人日记 > 第137章 大力出奇迹

第137章 大力出奇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

    进入夏天之后,窑厂一直处于停工状态。

    三天两头下暴雨,柴草已经无法供应,另外和泥制坯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主要还是需求不足,养不起窑厂。

    除开去年巫主大会之后几个部落前来交易了一波之后,陶器对外就没有了任何销路。

    加起来拢共也就近千人规模的几个原始部落,财富积累几乎为零。

    任何商业的发展,  必须要有需求和同等的财富支撑,才能活跃起来。

    眼下巴族一家独大,独自霸占了陶器和麻布两样最贵重的财富,而其他的部落穷的吃土,根本就拿不出来任何巴族需要的东西前来置换。

    他想要铜矿石,乌族有,但眼下没办法弄。

    急缺的盐,更是连影子都没有,  就算是有盐,巴族区区五十人的需求,量也不可能太大,完全支撑不起来商业交易的规模。

    关于商业兴族的计划眼下进入了死胡同。

    虽然其他部落肯定还有需求,但这种需求无法满足窑厂的持续运营,而且持续几个月的烧制,如今窑厂已经积累了不少陶器,继续浪费人力烧制更多已经没有太大意义。

    因此在故母节大巫她们来参观之后,窑厂就彻底停产了。

    而进入五月盛夏之后,徐晨弄完几坛果酒之后,再也不愿意出门受累了。

    烈日暴雨交替,气候反复无常不说,白天气温已经攀升到至少四十度左右,完全不能大负荷运动,  几身汗流下来,  人感觉都要虚脱了。

    修养了好几天轻松下来,  又开始感觉无聊,于是他决定重启窑厂,  不过不是烧制陶器,而是想试试炼铜,再次点开一项新技能,把自己的身份升级到炼铜氏。

    金属冶炼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

    如果说刀耕火种标志着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那么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特别是青铜器的出现,几乎就标志着人类文明彻底摆脱了野蛮原始的部落氏族阶段,进入了真正的王权文明时期,而且后世特别命名为青铜器时代,是人类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进入文明时期。

    在中国,青铜器的出现大致就在夏朝末期到商朝初期。

    而这正好是王朝初期,国家雏形开始出现。

    炎黄部落崛起,驱逐蚩尤占据黄河流域,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正统源头,但那个时候还并没有文字,也没有任何记录,所有关于这些战争的记录,  都是后世根据民间代代相传的语言信息加工而成的,规模、时间、大小甚至真实性都有待商榷。

    因为这些记录描写的太过笼统而且不符合实情,  带有很浓厚的神话色彩。

    但青铜器的出现,就让这些历史考证有了一定的权威和基础。

    比如外国人都不承认中国夏朝的存在,但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就可以将中华文明存在的时间上推到公元前三千年到两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末期。

    因为这个遗址的时间段是连续的,从石器遗址到青铜遗址分不同区域和阶段存在,可以完整证明中国祖先从新石器时代往青铜器时代的过度。

    徐晨虽然可以熟练辨别大量的矿石类型,但冶炼金属却是一项单独的工艺,而且他所知的金属冶炼都是大规模成体系的高科技设备,还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和这种原始的土窑丝毫都不沾边。

    更重要的是光有铜矿石没什么鸟用。

    金属铜质地很软,纯度越高越没用,必须将其熔炼成青铜才能提高硬度和强度。

    但青铜属于合金,还需要加入铅和锡两种金属,而且比例还得合适。

    但眼下他从交换和收集到的矿石中并没有发现这两种重要矿石的存在。

    也就是,就算他把铜冶炼出来,也绝对搞不出来青铜。

    只不过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人类文明通过几千年漫长的时间才最终冶炼出青铜,他眼下也急不来,只能先一样一样的慢慢攒家底。

    何况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最近天气炎热无聊的一批,总是需要搞点儿事才能显得不是个穿越废物这样子。

    眼下炼铜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干法土高炉。

    自从有了第二口大窑之后,第一口实验性质的小窑就用的很少了,容积太小浪费柴草,已经变得有些鸡肋。

    冶铜的温度和烧制陶器差不多,但过程却要复杂的多。

    陶器并不像金属存在所谓的熔点或者严格的成型温度,只需要窑温达到一定范围,泥坯就会慢慢进入硬化成型阶段,实际上就是将陶土中的硅铁等元素烧融在一起形成琉璃化的过程,而琉璃并没有固定的熔点,根据所含元素的不同会有极大的波动范围。

    但冶炼金属完全不一样,达不到需要的临界温度,根本就无法冶炼成功。

    而且在冶炼过程中,要保证金属铜融化聚集不和矿渣混合在一起,就必须有出渣的方法和分离铜的方法。

    这些过程远比把陶坯丢进土窑里面用火干烧复杂多了。

    因此眼下先要把小土窑改造成一个能够用来冶炼金属的小高炉。

    这对徐晨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不过好歹是受到过十多年高等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虽然与金属冶炼丝毫都不对口,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冶炼铜铁这两样人类应用最广也最古老的金属并不需要太高深的技术,全靠是大力出奇迹。

    他相信只要高炉设计的差不多合理,然后用大火猛烧就完了。

    简单粗暴而且好用,就是有些费柴。

    而眼下,柴草最不值钱。

    虽然是草木最为繁盛的盛夏时节,但去年造房子砍倒几百颗树,山脚下遗留下了大量的树枝,经过几个月的风吹日晒,早就干透,正好拿来当柴烧。

    至于捡柴烧窑这种苦力活儿,他自然不会干的,四个窑工最近也闲得一批,明显长白胖了一圈,需要干活儿这样子才能保持体形和体力,不然养一身肥膘,不符合野人的审美情趣。

    你说热,抱歉,野人都不怕热,他们只害怕打雷。

    拿着陶板仔细研究两天之后,徐晨决定刚开始动手。

    先让窑工把小土窑扒掉一部分,重新设计新的炉膛。

    因为没有煤和碳,全部依靠木柴加温,因此这个高炉被设计成内外两层。

    外层是小土窑,内层是用火砖和黏土砌起来一个直径两尺左右的内胆,就像一个坩埚一样。

    为了获得比较干净的铜,还要设计一个出渣口和一个排放铜汁的出口。

    因为是第一次设计土法高炉,因此就算是徐晨心里已经有了一些粗浅的想法,但在实际制作的过程中,依旧还是会面对不少实际困难,因此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四个窑工反反复复的修改,用了足足四天时间,才终于将土窑改造完毕。

    高炉修好之后熏炉用了一天,然后就是准备木柴和矿石。

    木材虽然山脚下不少,但弄回来还是废了不少功夫,要先砍成一根根大小合适的背回来,这是四个窑工的任务。

    徐晨自己则带着古和举把从乌族换到的几百斤铜矿石清理出来,用石头砸碎之后装入内胆之中。

    矿石处理完全部入炉之后,就是将干柴在内胆和外炉之间一层一层填满。

    为了保证木柴能够保持长时间的燃烧加温,放进去的木柴尽量选择粗大一些,并且为了充分燃烧,在堆放的时候还要架空露出空气通道,保证氧气的供应。

    高炉冶炼,无论铜铁最基础的原理就是高温下的氧化反应。

    利用氧气将矿石里面的硫磷等元素通过燃烧释放出来,剩下的就是金属成分。

    因此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是冶炼成功的关键。

    土窑重新封闭炉门,炉膛塞进干草点燃。

    随着滚滚浓烟再次在窑厂升起,徐晨终于是松了口。

    成与不成,全看运气。

    而且这也是一锤子买卖,所有的铜矿石他一次性都用完了,虽然说起来有几百斤,但实际上放进去内胆也就填了三分之一的样子。

    这种土高炉也是他近乎于臆造出来的,完全是瞎搞。

    但他眼下也只有这一个方法。

    而且他坚信大力出奇迹。

    只要火力足够猛,没有什么是烧不化的。

    反正自己是野人,莽就完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