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替子寻师
“于是,你也看见了陛下所见的那些天启画面?”
听了严嵩之言,刘泉一脸难以置信地盯着对方。
他那副样子,感觉要是再用点力,眼珠子都快从眼眶里掉出来了。
“刘公公一语中的。”
严嵩先对着刘泉点了点头,随后沉声说道:
“下官也是后来才知道当时上苍正在为陛下开天眼。
而机缘巧合之下,一道从陛下身上发出的祥光正好射中了落入赣江中的我,使得我亦有幸得窥天机。
然天命只在于陛下,所以那光只在我身上停留了很短时间。
这也使得我所见的画面有限。
直到那日听陛下说起,才知上苍还降下了破局之法,让陛下能入主大明,改变我华夏日后被欺凌之命运。”
“严侍讲你还真是幸运啊,竟能在陛下的护佑下知晓了一部分天机。”
刘泉看向严嵩的目光中满是羡慕,心中还在遐想,要是当时自己也掉进江里,是不是亦能因此获得分享天机的机会呢。
当然,他也只是想想。
毕竟老胳膊老腿的,真下去了,很可能就再也上不来了。
“惟中你能窥得一部分天机,说不定亦是上苍有意为之。”
王守仁这时则沉吟着说道。
“下官后来想想,也觉得有这个可能。”
严嵩立即顺杆爬,借着王守仁之语道:
“否则也就不会那么巧,恰好就在陛下落水时我也落入水中。
而且,那时跳入江中营救陛下和下官的人也不少,但却偏偏只有我刚好被一道光芒所罩从而窥得天机。”
严嵩虽然完全是在鬼扯,可却听得已先入为主的王守仁和刘泉连连点头。
看见时机差不多了,朱宸濠也终于开口道:
“没错,在上苍所降下的天启中,严卿亦是助朕开创大明盛世的重要一环。
不过画面里却没有他也获得一部分启示的信息,以至于我在看见他上的奏疏时,亦是大吃一惊。”
“能为陛下,为大明昌盛出一份力,微臣荣幸之至。
也必将为之竭尽全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严嵩多精明,立马顺着朱宸濠之言表了个忠心。
朱宸濠听后则微微撇了下嘴,暗道你一个奸相,也敢拿诸葛丞相之言往自己身上套,还真是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严嵩半真半假地一通忽悠,再加上朱宸濠的配合,王守仁和刘泉也就差不多信了。
以后只要严嵩不乱说,那么他与朱宸濠都是穿越者之事,便算是被彻底掩盖住了。
既已蒙混过关,朱宸濠便想借机敲打一下严嵩,因此没好气地说道:
“你既然说出这些话来,那么就要将其刻在自己心里。
朕可记得,在最先的那一段天启中,你这家伙可不是什么好东西。”
他说这话,其实也是向王守仁他们提个醒,让王大圣人和老太监以后也都看着点严嵩,不给其有违法乱纪的机会。
“这个……天启中那个严嵩的下场微臣也是看见了的,当然不会再重蹈覆辙,还请陛下宽心,臣绝不会有负圣恩。”
严嵩无奈之下,只得再次向朱宸濠表示自己会以史为鉴,不敢乱来。
“对了,还有你那个宝贝儿子,也得给我看紧了,让他手别伸得太长。
否则别怪我学那上天启示中的嘉靖,也砍掉他那颗脑袋。”
想到历史上严世蕃的贪婪和跋扈,朱宸濠便忍不住又提醒了严嵩一句。
“臣必以身作则,教育好犬子,绝不让他走上邪路。”
严嵩听后赶紧表示自己会加强对严世蕃的管教,说完这话后,前几日曾有过的想法便又从他的心头涌起,于是立马对朱宸濠道:
“微臣倒是有个想法,不知陛下以为可行否。”
“讲。”
严嵩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句,不禁让朱宸濠也有些好奇他到底有啥想法。
“为免犬子误入歧途,臣想为其觅一良师,以使其知是非,明事理,日后亦能成为我大明的栋梁之材。
就算臣百年之后,他也可替臣在陛下跟前继续尽忠,为国出力。”
听严嵩这话,是要将他父子两代都跟朱宸濠绑定在一起了。
“你想为严世蕃找一个好老师?
那你打算找……”
朱宸濠说到此处,突然想到什么,转头看向了王守仁。
“陛下知臣。”
严嵩先对着朱宸濠笑了笑,然后转身向王守仁行了个大礼,
“阳明先生,还望您能收犬子为弟子,教他为人处世之道。”
“你想让令郎拜我为师?”
王守仁见状却皱了皱眉。
他并不知道严世蕃是个怎样的人。
可从刚才朱宸濠的那些话中却能听出,严嵩的那个儿子应该不是啥好东西。
说不定就是个既蠢又恶,还不学无术,顽劣不堪的混账小子。
“呃……这个……”
想到那些,王守仁便不太愿意收下严世蕃,可他一时半会儿又不知该如何开口拒绝,于是便卡那儿了。
“呵呵,先生是听了我刚才之言,担心严世蕃身上纨绔之气太重,不好教导吧。”
朱宸濠看见王守仁脸上的神色颇有几分尴尬,知道对方不想答应严嵩所求,至于其中的原由,他也很快就想到了。
“陛下,臣也是怕教不好,从而耽误了严惟中公子的学业。”
既然朱宸濠都已经挑明了,王守仁也就委婉地向严嵩表示:
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王守仁这个态度,弄得严嵩也有些挠头。
“哈哈,先生你多虑啦。”
朱宸濠这时倒觉得严世蕃若真能拜入王大圣人的门下,那绝对是一件好事,因此他决定帮严嵩一把,
“严惟中的那个儿子严世蕃,可是这个世间少有的聪明伶俐之人。
在上天给我的那些画面中,他也被称之为当世第一鬼才。”
“第一鬼才?”
王守仁听见这个称谓也是一惊。
能留下这样的名声,已足见严世蕃的才能了。
不过王守仁还是没有马上答应。
因为比起才能,他更看重的,是品德。
一个心术不正之人,就算再聪明他也不能收。
那样的人,能力越强,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也越大。
他王阳明又怎么可能做那助纣为虐之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