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许攸献策,指点江山!
“好事?!”
“子远,在我看来是祸事还差不多!”
“那董卓麾下,不包括原先雒阳城的守军……”
“单他麾下的西凉军和收编的并州军加起来,就不下二十余万!”
“按照孟德信中的意思!”
“他是想让我站出来做讨伐董卓的会盟发起人,可你想过没有,这种好事他自己为什么不做,凭什么要让给我?”
“我等做了,董卓若是派遣大军征讨我等,当如何抗之!”
袁绍都没有用如何应之来描述。
而是用了“抗之”二字。
以弱对强。
曰抗!
无疑,袁绍对于迎战董卓,根本没有足够的底气。
“你呐!”
只见袁绍对着许攸轻轻摇头,用朋友之间的语气对许攸说道:“光看到我作为会盟发起人的好处了,却是没有看到其中的凶险!”
“你和元图不是外人!”
“我也不瞒你们……”
“当日朝堂上我拔剑喝咤董卓的事情现如今回想起来,依旧是心有余悸!”
当着许攸和逢纪的面,袁绍嘴角露出一抹浓浓的自嘲。
“如非必要!”
“我是真的不愿意和那董卓对上啊!”
说出这话的时候。
连袁绍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是。
他在无形间,已然暴露出了自己干大事而惜身的性格缺陷。
然而。
令袁绍始料不及的是……
哪怕他说的已经如此清楚明白了,许攸的表情依旧是不为所动。
“主公!”
许攸开口。
他面带自信的对袁绍说道:“您言……您很疑惑这等好事孟德缘何不做,偏偏让给你?!!”
“可您想过没有,有没有一种可能是……”
许攸微微一笑,笃定的判断道:
“是孟德想做,而没有资格去做呢!”
闻言,袁绍愣住了。
他不理解许攸这番话的意思。
“孟德想做而没资格做?”
“子远,你这是何意!”
“孟德刚刚雒阳刺董回到陈留,说是名望满天下也不为过!”
“这些时日里……”
“不谈天下各州如何评价孟德,仅是渤海治内,绍就没少听闻旁人对孟德刺杀董卓壮举的褒赞声!”
许攸见到自己的好友兼主公袁绍还没意识到事情的关键,他的口中发出一阵轻笑。
然后。
在袁绍的注视中……
他缓缓开口道:“名望!”
“主公,您说孟德刺杀董卓之后,名满天下这点,攸不否认!”
“但!”
“有一点您说错了!”
“再如何名满天下,也终究只是有‘名’而已。”
“名望,名望,它不止要有名声,还需要威望!”
“而孟德嘛!”
“衍然就是有名而无威望之辈!”
“威望这两字,呵呵,出身阉宦之后的他,是无论如何也当不起的!”
“而您则不同!”
“家世背景四世三公,袁家威望加于海内!”
“您若率先带头举兵会盟反董,天下各郡不说纷纷影从,便是袁家门吏,就不会袖手旁观!”
“这点,你觉得他曹孟德一个阉宦之后,能做得到?有这等号召力吗?”
许攸虽然与曹操,袁绍同为少年好友。
但就二者的地位而言。
许攸是看不起曹操的。
故此。
他在提及曹操,形容曹操一口一个阉宦之后的时候,心中没有哪怕一丝负担。
甚至。
许攸都会忍不禁在想。
这是不是曹操在故意奉迎讨好袁绍呢。
毕竟。
他看信纸上的内容,曹操都帮袁绍把传檄天下各路诸侯的会盟文书都写好了。
至于曹操身边是否有高人指点他这个儿时好友?
许攸根本不做他想!
就像他压根不考虑效忠追随曹操那个阉宦之后一样。
以己度人之下,许攸同样不认为会有大才能之士投效曹操!
莫名的。
许攸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如今在袁绍麾下为将,同时也是他,袁绍,曹操三人好友的淳于琼。
呵呵。
连淳于琼那个满脑子都是肌肉的莽夫,尚且知道投奔袁绍比跟着曹操混有前途……
曹操眼下送信讨好袁绍,请袁绍做会盟发起人的谄媚作为,好像也不值得有甚奇怪!!!
看着袁绍脸上的迟疑之色……
许攸心中一狠,决定再给主公袁绍加一把火。
“主公,至于董卓在听闻您发起会盟之后,是否会举兵压境渤海?”
“以攸之见……”
“杞人忧天矣!”
说着,许攸指了指冀州治所邺城的方向。
“天塌下来了,有高个子顶着!”
“董卓的军队想要抵达渤海郡,也得看那韩馥放不放行!”
“董卓无道,韩馥势必不会轻易向其屈服。”
“二者交战之下,韩馥必败!到时您可站出来,收拢冀州兵马,举着抗董的旗帜顺势而得冀州!”
“当然!”
“比起这种不光彩的方式!”
“攸建议您仅留一万大军驻防渤海,带上渤海剩下的五万大军立时开赴酸枣,会盟天下诸侯!”
“合天下之力同战董卓!”
“倘若功成……”
“届时您的名望将达到顶峰,世上少有能比肩者!”
“天下人再提及四世三公的袁家第一人的时候,将不会是您的叔父,当朝司徒袁隗,而是您啊!”
“呵呵,纵然是讨董失败也没关系!”
“待您折转返回渤海的时候,曾执诸侯联军之牛耳的您,想要图谋冀州简直易如反掌!”
“名声不如您的韩馥,有什么资格稳坐冀州牧之位?!!!”
“说不定……”
许攸神秘一笑。
“不等您进军冀州,那些先前参与您的宴会,却没表示立即投效之意的冀州世家中人……”
“就会争先恐后的劝说韩馥,邀请您入主冀州呢!”
许攸一番分析下来。
先不评价其说的正确与否。
但。
让袁绍不得不承认的是。
自己这个儿时好友许攸讲的这些,确实说到了他袁绍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