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深山旅社4
池疏记忆力很好, 很快就想到火塘边的三人身份。
尽管不知姓名, 却是和安星月一起爬山的人,三人都出现在那张照片上。当时照片里一共七个人,刨除安星月和男友,还有三男两女,都是二十五六岁的样子。
安星河脑子也不慢, 何况这深山里能有什么人,很快就联想到妹妹身上。
“你是安星月哥哥?”三人有点惊讶, 马上就说了:“你别担心, 安星月也在这儿呢。哦, 她爬山的时候脚滑了一下,小腿擦伤了, 在房间里躺着,男朋友陪着她呢。”
“谢谢。”安星河提着的心终于落地,问了房间位置,上楼找人去了。
三人相互看看, 低声道:“没事吧?我看他脸色很难看。”
“顶多挨顿骂, 赵子铭不在那儿嘛。再者说,安星月也实在是……”剩下的话没说出口。
同行几天,安星月“离家出走”的事多少知道些。
池疏脱掉淌水的雨衣, 挂在大门旁边的墙上。
从外面看只觉得房子简朴, 进来后才发现, 这的确是一栋老房子。墙体是半人高的石头墙, 上面接着土砖墙。所谓土砖, 就是以前六七十年代农村建房自制的,用土、稻草加水搅拌制成砖胚,晒干后盖房子。
使用土砖,时间久了难免掉渣。
大概为了挡灰,土砖墙贴了一些挂历纸、连环画报、报纸之类,很陈旧了,也很有时代特色,哪怕是在农村里都很难看到了。
屋子很大,又没隔断,为承重,支起了好几根木头柱子。
这屋子最有现代感的地方,一是水泥地面,二是木柜子上的电视机。这台电视机显然被精心对待,搭着勾了花边的蓝布电视罩,电视机的外壳也没什么划痕,但依旧挡不住岁月感,它是一台长虹牌的21寸彩电,有个大屁股的那种老电视。
房子是两层楼,抬头看到的是木板,而不是水泥板,这也使得房子隔音很差,刚才安星河上楼,脚步声蹬蹬蹬的特别明显。
楼梯右侧的墙上开了一道木门,木门虚掩着,应该是通向房子后头,也不知有什么。
池疏又环顾了一圈,没看到任何照片相框。这点倒是挺少见,他记得□□十年代的人们很喜欢将照片集在一起,弄个大玻璃框裱起来挂在墙上,毕竟那时候照相没现在普遍。可这户人家虽然处处充斥着年代感,却又缺乏很多东西,无疑,经济上是很窘迫的。
“姜汤熬好了,快来趁热喝。”刘婶端了两只冒热气的大碗进来,一边招呼一边将碗放到桌子上,转身又去厨房端剩下的。
“不麻烦刘婶,我自己来。”池疏忙上前帮忙。
“不用不用,你赶紧趁热喝,可别出去再淋了雨。”刘婶连连推辞,三两步就出去了。
厨房在左边的木屋子,来回从院子里穿行,头上没个遮挡,又是几步路的事儿,刘婶顶着个大斗笠,碗口上扣着盘子倒没事,她自己身上难免要淋雨。
“好辣!够呛的!”林正新端起碗喝了一口,烫的直哈气,吹了几下,趁热一股脑喝了。
鉴于这家旅社存在的诡异,池疏也用精神力仔细辨别过,并没看出什么幻象的痕迹。当初在旧楼,他就能看出张奶奶做的饭菜不对劲,但刘婶煮的姜汤,看不出异常。
谨慎起见,池疏只假意喝了一口:“我体质不太好,感冒着凉不敢碰辣,嗓子会肿痛。我带的有药,一会儿吃点药预防就行。”
这姜汤为着驱寒效果好,不仅放了葱头葱须、姜片,还有不少晒干的红辣椒,喝了保管出汗。
“你这身体是不行。”林正新一点儿没怀疑,毕竟池疏一看就不像个强健的人。
“我去楼上叫安星河。”池疏刚踏上楼梯就听到楼上传来吵架声,是安家兄妹,又夹杂着嘭嘭嘭摔东西的动静,肯定是安星月。
池疏又折返回来。
“他们这是……”林正新挺八卦的,猜到了几分。
“让他们兄妹先聊聊。”池疏笑笑,一副常见的样子。
林正新见状,也不担心了,只是说道:“安家这妹妹太折腾了,要在我们村儿哪家出了这样的女儿,腿都打折了。”
他走到火塘旁边,坐在刘婶家自制的木头小凳子上,和那一男两女闲聊。
刚刚还没想到,观察完环境,又看到三人,才想起忽略的事情。他们一行七个人,安星月两个在楼上,三个在楼下,还有两个人呢?两个男人,总不会也躺在房里吧?一点动静也没听到。
再者,刘婶家有几口人,基本情况也得了解一下。
刚刚还往外窜的男青年大志,在池疏几个进屋后就没看到了,也是怪事。
刘婶说儿子脑子有问题,其实就是智力障碍,相当于一个小孩子。小孩子最是闹腾,家里来了外人,不是正该在这儿打转吗?
这家位于深山,猎人老林丝毫未提过的旅社,池疏始终抱着十二分警惕。
“你是安星月的……”一个戴眼镜儿的女孩子问道。
“我是安星河的朋友。”池疏简单的做了自我介绍,没说自己是个侦探。
这三人,分别是孙书文、冯青青、陈梓慧,都是旅游爱好者,在同一个驴友论坛,又正好在同一个城市,认识一两年了。虽没明说,但看得出来,孙书文和冯青青彼此有些暧昧,陈梓慧也心知肚明,偶尔揶揄两句。
“我们进山的时候天气还挺好的,就算变天,我们也带了应急装备,但谁也没想到会遇上这么大的暴雨。本来打算去那座废弃的山神庙躲雨的,结果看到这有房子,简直是绝处逢生!”陈梓慧颇为感慨的说着。
“你们还有两个同伴呢?”池疏问。
寻常的一句话,却见三人变了脸色。
气氛沉凝了片刻,陈梓慧这才出声:“那两个人……他们昨晚吵架了,大晚上跑出去就没回来,也不知怎么样了。”
“跑出去了?”池疏不由得朝门外望了一眼,连绵不绝的雨幕里,青山叠嶂。
孙书文试图安抚大家:“别担心,卫叔不是追出去了嘛。卫叔对山里熟的很,有他在,不会有事的。”
“卫叔?”池疏疑声。
“卫叔就是大志爸爸。”陈梓慧又讲道:“他们一家五口,除了卫叔刘婶和大志,还有大志爷爷奶奶,两位老人住在后边的房子,从那道门出去就是。”
陈梓慧抬手指了指,就是楼梯旁边的那个木门。
卫叔、刘婶儿……
一般而言,夫妻两个的称呼会统一,如刘婶儿,会跟着卫叔的姓,称一句“卫婶儿”。虽说不绝对,但在这里,池疏难免多想一点儿。因为这家挂着旅社的牌子,客人也不少,但忙里忙外的,就看到刘婶一个。难道两位老人不关心自家旅社生意吗?大白天不到前头的屋子坐坐?
还有那个据说昨夜追人出去的卫叔。
这会儿都下午4点多了,不管追没追上人,卫叔也该回来一趟吧?
过了几分钟,安星河从楼上下来,脸色依旧不好。
池疏没问什么,指着桌上那碗姜汤:“姜汤都凉了,你还喝不喝?”
安星河刚才和妹妹吵了一架,情绪激动气血上涌,反倒不冷了。摸了摸碗,还带着余温,直接端起来喝了。大概是不太能吃辣,没防备被辣的咳了几声,脸都涨红了。
“刘婶家的辣椒是自己种的,可辣了。”冯青青说了一句。
“没事儿。”安星河见电视柜子边上有暖水瓶,把碗涮了涮,倒了碗开水漱口。
等着安星河坐过来,池疏才问:“你妹妹的伤怎么样?”
“只是擦伤,不要紧。”安星河皱眉道:“你看手机了吗?没信号。我问了,这里也没座机,甚至没电。”
“没电?没通电?”池疏反射性的去看那台电视机。
陈梓慧笑道:“刚来的时候,我们也以为能看电视呢,后来才知道,这里根本没通电。那电视是刘婶家买的二手,等拉了电线用的,谁知后来说这边只有他们一户,离村子太远,耗费大,希望他们搬到外面住,所以这电视也成了摆设。”
池疏皱了皱眉,又在屋顶扫了一眼,果然没有电灯。
之前他都疏忽了这点细节。
这时刘婶从门外进来,一面收拾桌子上的姜汤空碗,一面笑着说道:“晚上吃腊肠蒸饭啊。菜的话,有新鲜的嫩笋,再炖个野鸡。”
“刘婶儿,卫叔还没回来呢?”池疏故意问道。
“大概是被大雨堵在外面了。放心吧,山里他熟得很,今晚不回来,最迟明天肯定回来的。”刘婶儿说着已经出了门,去厨房准备晚饭去了。
池疏朝厨房看了一会儿,刘婶儿忙碌的身影时不时从窗口闪过。
他走到楼梯边的木门旁,伸手去拉开虚掩的门,却猛然看到一双眼睛出现在门缝里,直勾勾的盯着他。
池疏吓得手一僵。
“哈哈!吓到了吧?吓到了吧?”木门被从外推开,大志颠颠儿的拍着手嬉笑。
“刘!大!志!”大门外传来刘婶儿的呵斥。
大志吐着舌头窃笑,扭身就冲进雨里,朝后头不远处的两间土房子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