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心中怀疑
洛倾月就这么随着皇后起了身。
两人这边刚在大殿站定,就看见许太医拎着药箱子从门外走了进来,瞧着他衣服下摆上沾着的血,洛倾月的眉头,微不可察的皱了一下。
如今,太后,皇帝,皇后都在现场,楚澜夜也为自己送回了王府。
这后宫当中还有谁受伤了?
只见许太医走到了大殿的中央,对着众人行礼下跪。
“回陛下,荣阳公主的伤势较轻,只是划破了胳膊,并无大碍,只不过端妃得知此事之后吓得不轻,几度晕厥,微臣已经开了一些方子给公主和端妃娘娘,想来二位应该不日便会痊愈。”
听到这,洛倾月心中一惊。
她隐隐好像觉得自己抓到了这件事情的一丝蛛丝马迹,但是看着坐在首位上皇帝的那副样子,又觉得这件事情的可能性好像不是太大。
如果这次遇刺真的是端妃一手促成的,那宫里宫外必有内应接应!
宁王必然深涉其中。
而且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大皇子和宁王都没有进宫,这显然有些不太符合常理。
太后寝宫的这出闹剧,最后是在皇帝亲自去看端妃母女的结局中落下了帷幕。
洛倾月跟着皇后回到了她的寝宫,身子都还没站稳,就看见皇后一个踉跄,险些栽倒在地上。
她旁边的宫女见状吓得直接倒抽了一口冷气,连忙上前扶住了皇后的身体。
“娘娘!你没事吧,娘娘?”
皇后的贴身宫女急坏了。
而洛清月这边也已经得到了系统的扫描提示。
皇后这是气血攻心,血压升高导致的短暂晕眩,休息一下就没有大碍了。
“小心些,把皇后娘娘扶到旁边的软榻上,去准备一些热茶来。”
她和这宫女一起将皇后扶到了旁边的软榻上,一时没忍住,低声叹了口气。
而皇后在听到她的叹气之后,突然微微睁开了紧闭的帽子,伸手拉住了洛倾月的手腕。
“孩子,苦了你了。我知道你是一心想跟你家王爷鸣不平,可是眼下这局面你也看到了,纵然是我都已经吃了瓜落,若是真叫她们母女再一次在这皇宫当中掀起什么风波来,只怕本宫就真的实打实的成了这后宫当中的第一个笑话了!”
皇后的话说到这态度已经格外明显。
洛倾月轻微的挪了下视线,伸手摸了摸鼻子,并没有正面回答皇后的问题。
“说起来,我还并不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何事,只是从那领路的小太监的嘴里听到了只言片语,不知当时的情况到底如何?”
皇后何其聪明?
她一只手攥着洛倾月的手腕,另一只手,轻轻拍了两下。
“当时是宫女行刺,因为当时众人都是在御书房里伺候,许妃恰好在那个时候去给陛下送羹汤,正好撞见了这一幕,那行刺的宫女并不是当日应该在御书房里当值的,但武功奇高,伤了你家王爷不说,还险些伤到陛下。要不是当时荣阳及时出手推开了陛下,只怕今日这事是要糟糕。”
皇后的话说到这个份上,洛倾月也基本上已经在自己的脑海当中还原了当时的情形。
可她心中还有一事不解,许妃娘娘去给陛下送羹汤还尚且是在情理之中,可是按照当时的情景来看,楚澜夜应该是去给皇帝汇报朝中要务,荣阳为什么会在场?
皇后像是看出了洛倾月心中的顾虑,再次开口道。
“我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我也派人去问过荣阳,她只说自己的前些日子得到了一块奇石,本想着趁着上元节之前把这东西送给陛下,讨个吉利,偏偏赶的正巧,就碰上了你家王爷进去汇报,宫女被杀一案,随后就出了遇刺这档子事。”
洛倾月原本想不通的事情,在这一刻也都得到了解决,只不过她越琢磨越觉得这件事情另有蹊跷。
她一直都不相信这天底下真的有那么多的巧合。
除了那些人为制造的,老天爷可不会把那么恰好的事情放在这些人的身上。
再给皇后把脉,又检查了一下淑妃娘娘和她体内胎儿的情况之后,她又留下了两张方子,便离开了皇宫。
刚一回到夜王府,就看见了正愁眉苦脸的守在某人院子门口的春桃。
一看见自家王妃回来,春桃激动的眼眶通红,一滴泪就那么顺势滑落了下来。
“王妃!你可算是回来了,你都把奴婢吓坏了,方才看着凌风他们把王爷接回来,又不见你人影,我这一颗心都悬着,生怕你又在宫里出了什么事,可如今好了,您平平安安的回来了。”
说着说着,春桃就哭了起来。
眼看着这小丫头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洛倾月活动了一下有些酸痛的肩膀,抬手在她的小脑瓜子上摸了摸。
“你家王妃我哪那么容易出事?你难道不知道你家王妃我头上有魁星照着吗?就算是天上掉下一块石头来,砸着的人都不一定是我。”
说完了这番话,洛倾月直接转身来到了书房提笔写下几行字之后,将信纸折好,递给了春桃。
“你把这东西转交给我大哥,让他这些日子想办法留在家里,就别上朝了。”
过了正月十五上元节,朝廷上的一切就都会回归正轨。
等到那个时候开朝复印,热闹可就大了。
这个时候枪打出头鸟,还是规规矩矩的避开那些人的锋芒才是要紧事。
“让十七跟你一起去,以防万一。”
说完了这番话的洛倾月看着桌子上堆着的那些奏折,想着那人之前气若游丝的躺在床榻上的模样,只觉得自己的太阳穴突突直跳。
“回头告诉外面的人,从现在起,这屋子里的任何东西都不许送到王爷的房间里,要是让我抓到谁把朝堂上的事拿出来烦他,别怪我不讲情面。”
春桃点了点头,“奴婢明白了,这就去办。”
在春桃走后,洛倾月翻起桌子上的东西,看着上面男人闲暇时批注的东西,抽出一张宣纸,尽可能的模仿着这人的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