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 36 章
一边是气势如虹越战越勇, 一边只凭着一腔孤勇,身后还有无数自以为是的扯后腿的政客,如此谁能大胜就不用多说了。
大清的军队一路高歌猛进, 这样的好消息传回建州,人人都是欢心鼓舞的, 毕竟唯有整块蛋糕大了, 他们才能够在这其中分得更多的利益不是。
便是皇太极都一改往日的淡定自若,激动的冲着海兰珠说道:“这次多尔衮做的实在是好, 有条不稳的进攻彻底的打开了局面,大清入住中原的指日可待。”
说话间还不忘抱着孩子轻的摇晃了两下,虽说当初对于这个孩子身上另一半血脉有点儿膈应, 可到底是海兰珠的孩子,再加上这孩子又会长, 那双圆溜溜的眼睛像极了海兰珠, 如此那份膈应消去了, 反倒多了几分喜爱。
当然最重要的是因为海兰珠喜爱他, 爱屋及乌嘛,皇太极抱着孩子晃悠着。眼里带着炽热的光芒,野心勃发的说道:“过些日子我准备亲自过去坐镇, 打下江山难, 这守江山同样也不容易,要想维持这样好的局面, 必须要给予所有子民修养生息的时间。”
可别提什么满人, 汉人之类的话, 同样都是人, 被逼急了, 谁都会走极端的, 别看如今满人好似能争善战的,但这数目上汉人比起来那是小巫见大巫了。
如此好好治理,安抚汉人就很有必要了。偏偏如今建州上上下下,别说亲自去主动学习汉人的文化,就是对上汉人,他们都是一副鄙夷欺压的姿态。
居高临下的从来没把汉人当成和自己一样的族人过,如今又一路高歌猛进的,打下的地盘越来越大,皇太极当然得亲自去处理这事儿了。
想起历史上的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海兰珠感慨的说道:“皇上这一去也好,所谓的汉人满人,到最后都是皇上的子民,若一味的纵容一方压制另外一方,那恐怕只会造成流血事件。”
皇太极心里带着几分犹豫的说道:“到底是汉人,对上咱们从来都是不屑的称呼为蛮夷的,若想让他们剃头异服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到了那时就非得用些必要的铁血手段了。”
海兰珠却是不以为然的说道:“皇上一定是在想汉人时常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放在嘴边吧,可你知道裹足吗?
所谓的三寸金莲便是在女孩儿年纪小的时候把她的脚硬生生的给弄折了,然后以那种破碎扭曲的姿态压抑着脚的长大,如此才形成了文人墨客们趋之若鹜的三寸金莲。
不可否认,必定有些高洁烈性的汉人愿意与那王朝共存亡,可恐怕更多的是奇货可居的想要获得更多利益的政治生物。”
所有还真别把人想的那么高尚,这说法倒是新鲜,皇太极眼神微闪的点了点头。
海兰珠接着说道:“至于说普通的平民百姓,他们只是默默无闻,并不是不知好歹,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谁就是他们最信任追捧的皇帝。”
至于说要他们拼命反抗一个异族皇帝的出现,别逗了,搞得好像同是汉人出身的皇帝在位,他们就有好日子过了一样,不是照样苛捐杂税的逼的人都没活路了。
只能说他们警惕全部都是因为哪怕那些苦难很难熬,但到底熬了过来,从某方面来说,那是他们的舒适区。
你不能要求一个衣不蔽体,一年辛苦到头却啥也不剩的人去知道什么叫做家国大义,那很不现实的。
皇太极没想到会在海兰珠这边听到这样的结论,一时间有些惊讶,又仿佛剥开了云雾一般的有些激动,眼睛锃亮的说道:“你说的对,百姓也好,文人雅士也好,都将会是我的子民。”
不该把他们视为需要打压的对象,而是肩上的责任,如此一想看待事情的角度就不一样了。
皇太极越想越兴奋的
直点头,能够在一个民风彪悍的民族之中,主动学习汉人的文化就可以看得出来皇太极本人并不是一个愚腐古板的人。
见他真的把自己的话听进去,海兰珠也高兴,欢快的说道:“比起去防备那些除非被逼到极致,否则都得过且过的百姓,还是那些在地方上经营了许久的氏族乡绅更可怕。
如今清兵入关,是最好的局面,将那些平日里罪大恶极的氏族乡绅抓起来,然后抄他们的家,把他们的地分给普通的平民百姓。
有了地就有了家,有了家,百姓们心就会安定下来,就像在盛京附近的那些汉人一样。”
一听这个办法,皇太极眼睛那叫一个亮了,不用说,如果原本大家还有可能惦记着前一个王朝的话,那么现在就完全不可能了,因为那是土地呀,是如今以农业为本的百姓们眼中最能有安全感的存在。
甚至于那些氏族乡绅们,在他们眼中都已经不是原本让他们畏惧或者是觉得安心的存在了,完全是一个个的金疙瘩,还是会属于他们的存在。
如此都不用他们多做什么,就会直接的分化了原本因为异族入侵而团结在一起的汉人。
皇太极激动的把人搂在怀里,一动才发现自己怀里还抱着个小娃娃呢,飞速的放在一边,高高兴兴的说道:“海兰珠,你想的这个办法真是太好了。”
海兰珠惭愧的摇了摇头:“不过是多读了几本汉人的书籍,得到了前人的智慧而已。”
这倒不是瞎扯,毕竟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是在太过于瑰丽,也经历过太多太多的事情了,便是后世的许多看似新颖的政策,事实上都能够在历史上找到影子。
这点看过汉人的书籍的皇太极也知道,但还是那句话,每个人的悟性不一样,有些人看的是史书,看过就忘,有些人却能悟性极佳的从中琢磨出点儿什么。
这么聪明的海兰珠,让皇太极大为惊喜,一一句彩虹屁让海兰珠头都摇出了虚影,只有一个意思,我不是,没有,别乱说。
别对她抱有那么高的期望,海兰珠这份谦虚也让皇太极感慨万分,聪明人不少,但这样聪明而内敛的从不卖弄聪明的人却是殊为难得了。
被皇太极的夸奖弄的目瞪口呆的海兰珠都有些惊讶,自己有这么聪明吗,呆呆的就跟被揪住了耳朵的小兔子一样,傻乎乎的,可爱的让皇太极的心都化了。
原本因为对方的智慧而升起的刮目相看的惊讶,也在这样傻萌傻萌的海兰珠面前消散了许多,这是海兰珠啊,是那个一见便让他欢喜,什么都不需要做,便让他越来越喜欢的海兰珠。
心里这么琢磨着皇太极便顺着海兰珠的意思,什么都不曾再多说了,过不了几日就要走的他和海兰珠好一阵腻歪。
腻歪到最后实在拖无可拖才离开,伴随着大军出发的他一到了目的地就先明察暗访的,果然如同海兰珠说的那样,百姓们很紧绷,可你要说他们不怕死的誓死要反抗,那是绝对没有的。
如此海兰珠所说的办法是有用的,皇太极这么想着,就直接敲锣打鼓的在城中摆下了一个台子,往日里欺压百姓们的氏族乡绅直接被压了上来。
最开始大家都只是默默的看着,直到那一亩又一亩的良田被分发给了百姓,原本那些浑浑噩噩的,有一日过一日的百姓眼中燃起的亮光闪耀的让皇太极都有些不敢直视的。
一声又一声的万岁,从百姓们口中自发的说出来,他们没有说什么好听又奉承的话,但皇太极就是知道自己被他们承认了,这一刻语言无法形容皇太极心中的感动,只能说他再一次清晰的认识到自己身上压了多么沉重的担子。
这并不能让他退缩或者是畏惧,只会让他越发的兴奋,他皇太极会做一个明君的,也会靠着自己的本事,让天下百姓们信服爱戴
他。
本来吧分地这事儿是不可能毫无阻拦的就这么推行下去的,但谁让现在前头还在打仗呢,对于那些满洲勋贵来说打仗才是晋升最快,来钱最多的路途。
至于说后头皇太极在分地,那地方虽然比关外好了不少,但也只能说是贫瘠,分就分呗,中原花花江山这么大,多少土地肥美的地方还没有打下来到呢。
一群人的目光压根没放在那些贫瘠的土地上,各个嗷嗷叫的只准备入住中原,没人伸手,分地可以说是顺利的不可思议。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并非没有反叛的地方,毕竟这是一个曾经辉煌又硬气的王朝,但皇太极始终保持理智的并没有迁怒任何人。
甚至连从前想的剃发移服的旨意也并未发下去,反倒是真实的获得了良田的百姓们自发现的换了衣裳,剃了头发。
从前那一年忙到头都填不饱关自家人的肚子,如今却安安生生的种着属于自己的田地,这样的日子是因谁才能有的他们可没忘记,他们不能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能以这样的方式表明对他的支持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