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孩子怎么办
“珍珠,你啥时候来的,快坐,吃饭了吗?”闫红英原本在炕上坐着,看见她们进来,忙起身下了炕。
刘珍珠拉住了她开口道:“大嫂,你不用忙活了,我吃过了。”
“奥,那就好,这些年你都去哪儿了?到处都打听不到你。”这或许是她走后唯一打听过她的人,不过闫红英也是偷偷打听的,村里来的货郎,大家都不知道他们是哪里人。
或许是附近人,也或许是很远的地方来的,她只是想确认一下刘珍珠是否安好。
现在虽然宣传自由恋爱,但实际上很多地方都是父母做主的,但大家虽然都嫁出去了,最起码都是和娘家走动的,父母也能知道孩子过的好不好,像刘珍珠这样是死是活都不知道的,这还是第一个,而且刘小文小时候多亏了刘珍珠带,不然她一个新手肯定更辛苦。
只要生的不是男孩,刘翠花肯定是不会管的,后来一直没打听到刘珍珠的消息,她还自责了好久,要是当时她给刘珍珠透个气也不至于发生这样的事。
直到后来刘小文出嫁她才体会到那种离别的痛苦,对刘珍珠的愧疚也增加了一份。
万幸的是她现在活着回来了,没想到她们还有活着见面的时候。
“婶儿,那让我姑姑今晚先跟你一起睡,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说,她是从津南跑回来的,也累了。”刘小兰示意她们早点休息,因为她知道王大一家肯定不会这么轻易放弃的,说不定他们已经坐着火车赶过来了。
现在一定要养足精神,不然等他们追过来的时候不好对付。
“那就先休息,明天再说。”闫红英拿起笤帚将炕扫了一遍,招呼着刘珍珠和她一起睡。
房子倒是多盖了一间,就是那边的炕还没有干,没烧过不能睡人。
幸好刘小兰有主见,她说李卫国家本来就没有多余的炕,来个人都睡不下,让她多盖一间,没想到这么快就起到作用了。
明天她就把那个炕烧一下,刘珍珠就可以住了。
回去的路上刘小兰仔仔细细的想了一下,刘珍珠和王大已经结婚了,这还是比较麻烦的,没有离婚她们不让刘珍珠回去也不行,带她走更不行。
要让她跟王大回去肯定也不行,说不定她白天是王大的媳妇,到了晚上跟谁睡可就不知道了。
肖林开口道:“你也别想了,早点休息,总会有办法的,你别忘了他们是买卖人口,总有办法解决的。”
刘小兰点点头,她当然有办法解决,她现在想的可不是刘珍珠的事,是关于肖林的。
“你什么时候去上班啊?也好几个月了。”刘小兰掀起肖林的白色坎肩,像往常一样摸着他的腹肌。
肖林开口道:“不急,这次为了安抚我,组织上给我批了6个月的假期,估计你快生了我才去上班。”他本来是想等到刘小兰生了之后再去的,但上面不同意,有一个项目需要启动,正好需要他参与。
虽然现在是特殊时期,国家需要人才,但他现在去了也是闲着的,人家都有项目,并且短期内完成不了,下一个项目又急需人,这才有6个月的空期。
这个刘小兰倒是挺能理解的,现在是非常时期,国家紧缺人才,主要是知识分子太少了。
两个人聊着聊着气氛突然就暧昧起来了,话题也变成了刘小兰现在的月份问题,月份大了,胎也坐稳了,适当活动活动也是可以的。
这次肖林也学聪明了,早就洗好澡了,刘小兰没能逃过她的魔抓,这也是婚后第一次同房,心里还挺高兴的,两个人的关系又进了一步。
最起码肖林从心里接纳她了,他们算是真正的夫妻了。
第二天刘小兰醒的比较晚,她迷迷糊糊听到外面说话的声音,就是起不来。
都怪肖林一发不可收拾,折腾了大半夜,她这才一觉睡到了中午。
刘珍珠和闫红英饭都做好了,她才起来,这一觉睡得也真是舒服。
“哎呀,今天真是不好意思,睡过头了。”刘小兰端起眼前的粥喝了一口。
她现在可以说是饥肠辘辘的,这粥炖的火候刚好,一闻就知道是闫红英做的。
她每次做饭的时候,闫红英都帮她打下手,她也在这方面比较有天赋,学了几次她做饭的手艺也精进了不少。
“哎呀,没事,身体会越来越懒的,你多休息,做饭都是小事,就是没有你做的好吃。”闫红英夹了一筷子绿菜,这个也是刘小兰教她的,清炒油麦菜。
虽然清淡但是别有一番风味。
刘珍珠开口道:“这还不好啊,这绝对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饭了。”
“那你可就说错了,小兰做的饭绝对比这个好吃一百倍,比饭店的都要好吃。”这是大家都公认的,要是谁说刘小兰做的饭不好吃,她绝对会跟她据理力争。
刘珍珠开口道:“那改天我可要好好尝一尝,昨晚我吃的太急了,啥味儿都没尝出来。”
“那你可真是浪费了咱们小兰的手艺。”
“那你来了,两个孩子怎么办啊?”李卫国开口问道,这孩子肯定是离不开母亲的。
刘珍珠去了也就三年,生个孩子应该也不大。
刘珍珠开口道:“我来的突然,带上孩子不方便,我怕孩子熬不住,再说带上孩子我根本跑不了。”
别说带两个,就算带一个也不行啊,这么远的路肯定早就被王大抓住了。
“没关系,咱们还有机会,你怎么想的,我才王大肯定会来找你,你到底要不要回去。”这种事情还是要刘珍珠自己拿主意,她来了不一定就不想回去。
刘珍珠开口道:“我…我也不知道。”
“这你得自己想好,你要是不去了,就得离婚,如果你想要孩子这倒也可以,但是会比较困难,如果你还想继续跟他过日子,那我们就不操这份闲心了。”
李卫国开口道:“这天下哪有母亲不要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