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年过三十 > 第18章 关于死亡

第18章 关于死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只要避开死亡的话题不谈,就完全感受不到死亡的严肃性。生命的脆弱,也只表现在意外和疾病来临时。

    在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通常都是喜事扬一扬,白事避一避,无论老人,幼童,所有人都墨守这个规则,以前在家楼顶远远的看着对面祠堂办丧事,我是被仪仗队敲锣打鼓响的烦,那时候我总想,不是应该让死者安息吗?怎么锣鼓冲天响,这能闭得上眼吗?当然在乡村,请个十里八乡的,再吹一吹,唱一唱,对于传统的认知是厚葬,是子孙后代的孝敬和逝者此生的风光。

    我有时候也想象很多种可能性,人死后去了哪里?身体老去,消散后,真的就什么都没有了吗?有灵魂吗,会不会去另一个灵魂的世界?很多疑问是我这辈子都无法知道的,除非我经历了那个过程,可如果我经历了,也就意味着回不到这个世界了吧,我们都向往美好,所以当有人离开后,我们就希望他在天堂安好。

    无论有没有其他世界,但是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阴阳相隔,如果是我的身后事,我希望归于简单,如果那时候还有爱我于心怀的人,希望他们到前看我一眼,和我告个别,却不要请什么仪仗队,敲锣打鼓,扰人清净,请人哭丧就更离谱了,陌生人的哭,对于我们本身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我很清楚,真正的悲伤反而更平静,是失去的茫然无措,当然也有歇斯底里的撕心裂肺。

    因为信息共享时代的到来,其实每年听到的,身边那些因疾病去世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嘴里常说的来日方长,也越来越暗淡了。

    就我身边接触的例子,我最早感受到死亡离我们很近的是在大学毕业出来不久,之所以这是第一例,并不是因为身边没有离世的人,而是因为那些不是老了,就是和自己没什么交集,所以很难感同身受。

    但这例不一样,这是我初中同学,曾经一起聊过心思,一起周游过的人,青春期能聊心思的,都是认同感很高的,但是我却在同学口中听到了他离世的消息,二十出头的年纪,那滋味很难言说,听说是很快的,那串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一瞬间,人就没了,也许是心梗,后续没有人给我做简述,我只知道,那个曾经的星星少年离开了,他的离世对于陌生人来说,也同样微不足道,但是对我来说,却是一提起名字就是满怀遗憾的存在。

    最近因为小羊有个四十岁左右的同事因癌症去世了,特别突然,一检查出来就是癌症晚期,我知道头尾不过一两个月,前一周还在医院插着管子,在线众筹款项,之后没多久就远离尘世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是遗憾,虽然我没见过他,但是我知道他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小学四五年级,一个还很小,上幼儿园的年纪,刚查出来的时候,都瞒着他本人,就夫妻俩回了老家,小孩上学托给同事帮忙接送。

    小羊第一次和我说起这个事的时候,我就很坚持的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一定要让当事人知道,根据我对癌症晚期的了解,情况好一些的,估计三个月半年的时间还是会有的,而且很可能那个时间已经全是医院消毒水的味道了,但是情况不好的话,那是随时会离开的。如果明知时日不多,却还被瞒在鼓里,连最后的时光都没有办法按照自己的意愿过,我觉得那才是最大的遗憾。像他这样,在医院呆一个月,每天在病床上度过,也没能和孩子好好享受这份倒数的时光,可想而知,不但是他的遗憾,对孩子们来说也是突如其来的。

    我去年的时候就在家群里面聊过关于死亡这个话题,因为父母一辈也觉得这个不吉利,所以大家都闭口不谈,但是我还是很坚持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死亡和临终关怀,也是我这几年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因为世俗,大家都很忌讳谈论死亡问题,虽然按照长命百二十岁来说,我们都还年轻,但生命的意义在于满足,丰富,而不在于长短。我们在有幸的日子里应该把想做的做了,把爱表达出来,在面临生死问题时,即使悲伤,我们也能从容些,而不是抱憾。

    对此,我也很直白的和小羊说,如果我们之间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对对方坦白。说的绝望一点,就算我们预期到自己的生命尽头,在倒计时来临的时候,我希望我们是彼此陪伴,是把最后的时光按照自己的意愿,珍惜着度过的,而不是隐瞒着彼此,在某个时刻毫无预兆的突然陨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