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实在可惜
他就知道,公子的心里是有木槿姑娘的!
鸣儿笑得十分灿烂。
“公子,木槿姑娘哪里是不开心,她是太开心了不敢表现出来。你不知道,我去找她的时候说您想让她回前院她开心的样子,虽然她什么都没说,但是我能看得出来。”
听着鸣儿的话,齐勋渐渐觉得他有些不可信了,这个家伙虽然看上去十分自信,但是其实什么感情经历都没有。
自己竟然向一个没有什么感情经历的小屁孩打探女孩子的心,真是太傻了。
齐勋愤愤不平地把帘子甩了下来,听见外面的鸣儿十分委屈。
“公子,我说的都是真的,你怎么又不信了?公子?”
齐勋只觉得有些头痛,直接闭目养神起来。
皇宫之中,皇帝宁煜修养了几日之后精神就好了些,虽然早早就在启明宫中封锁了消息,但还是有些风声传了出去。
陛下好几日没有上早朝,朝堂之上的大臣们也是议论纷纷的。
如今的宁煜早已经今非昔比了,他的岁数到了,身体自然也大不如前,所以大臣们才着急要把太子的人选给定下来。
但是他们没想到,皇帝的圣旨来得如此突然。
三日后的早朝上,宁煜宣布,敕封三皇子宁亦然为太子。
朝堂众人闻言有的欢喜有的忧愁,更多的,是替屠苏感到委屈的。
下了早朝,因为今日要出宫办事,所以屠苏便走得快了些。
过了欲关门,就被宰相刘革叫住了。
“大皇子可是要出宫去啊?”
“正是。”屠苏向他施了一礼,“宰相大人今日无事,是要早些回宰相府吗?”
刘革点点头,“不如下官陪大皇子走到宫门口可好?”
“那自然是屠苏的荣幸。”
两人穿过宫中的长桥,宰相轻声叹了一口气。
屠苏知道他这是故意在自己面前叹气,只好发问道:“宰相大人何故叹气?”
刘革垂眸一笑,“大皇子,你是个明白人,老臣也就不瞒你了。”
“请宰相大人有话直说。”
屠苏最不喜欢拐弯抹角的人,虽然刘革从自己入宫以来就对自己多有照顾,但是屠苏总觉得现在的他有些怪怪的。
刘革略一思索后说道:“大皇子,三皇子虽然一直侍奉在陛下左右,但若论治国之才,你的才干远在三皇子之上。老臣听闻是你亲自把太子之位让给三皇子的,老臣觉得实在是可惜啊。”
屠苏闻言,轮廓分明的俊脸上立即多了几分阴霾。
“宰相大人,以后切莫再说这样的话了。三皇子是我的亲弟弟,他能够登上太子之位,我比自己做太子还要高兴。”
“可是大皇子有没有想过,三皇子的心和您是一样的吗?古金往来有多少人为了帝王之位争得头破血流,做了太子也未必能够做皇帝,大皇子难道就没有争一争的想法?”
屠苏别过脸去,不想再跟刘革多言,他没有想到刘革看上去对父王忠贞不二,竟然会在这里挑唆生事。
见屠苏不语,刘革知道他这是生自己的气了,只好开口为自己解释。
“大皇子,老臣说这些绝不是为了离间你们兄弟二人,老臣跟随陛下多言,所说所做都是为了陛下和江山社稷啊。想必您也能够感受到,现在的朝堂并没有看上去的那般风平浪静,老臣已经打听过了,有数十位朝臣都十分拥护您。”
“宰相大人!”屠苏的脸上已经有了怒意,“我念您是父王看重的老臣才对您尊敬有加,但是如今您说出这种话,我也不能再纵容您了。我绝没有争宠争皇位的想法,今后也只想好好辅佐亦王,朝堂之中既然多有暗嘲汹涌,您作为老臣也该多多上心才是,为何要把朝堂的水越搅越浑?!”
“我……”
刘革被屠苏的话噎住了,不知道该作何回答。
“宰相大人,这是您第一次跟我说这样的话,我就不告诉父王了。若是您日后还存了这样的心思,就别怪我无情了。”
话音落地,屠苏便迈着大步向宫门去了,剩下刘宰相一个人在原地愤懑不平。
他自以为是抱着一番好意来劝告屠苏的,没想到却遭到屠苏如此对待,刘革越想越觉得生气,袖子一甩这才出宫去了。
其实刘革说得没错,朝堂之上很多人都认为屠苏能够和亦王相争,更是有很多人想要借着这个机会站到屠苏的阵营里,以此来实现自己的官位的晋升。
朝堂之上,皇帝已经离开,但是宁亦然却被众人簇拥着无法脱身。
“恭喜太子殿下,贺喜太子殿下,今后太子殿下肩上的重担可就越来越重了。”
“亦然这孩子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我早就看出他有帝王之相,没想到这么快就摇身一变做了太子了。”
“陛下真是好眼光,从小就倾尽全力培养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果真也没有辜负陛下的期望啊。”
……
“多谢各位对亦然的帮助和支持,亦然铭感五内。”
宁亦然不得不留在朝堂上应对着众人的恭贺,他的面上依然是不动声色的淡然,但是心中却早已经是焦灼不已。
虽然父王从小就把自己当做未来的太子来培养,但是当这一天真的来临时,宁亦然并没有觉得十分开心。
瞧着朝堂众臣之中许多虚伪的面孔,他只觉得十分疲惫,只想赶紧回到自己的府中好好休息。
奈何今日皇兄也有事务缠身,没有人能够救他于水火之中,宁亦然只好继续和这些人假笑着。
只是那些站到了亦王阵营里的人十分欢喜,还有一些站在宁国公阵营里的人却怎么也欢喜不起来了。
陛下这么突然就把太子之位传给了宁亦然,说明前几日里风传的陛下身体有恙不是空穴来风。
只是宁亦然年轻能干,又颇有治理国家的才干,若是让他上了位,他们想要翻身就难了。
下了早朝,几个想要捧宁国公登上皇位的大臣们悄无声息地来到了宁国公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