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辩解
太后瞥他一眼,有些不屑的回道:“哼,你愿意?你要是真的愿意,今儿个就不会有那么多姑娘来找你了,你和那些姑娘之间应该是确有其事吧,不然,你堂堂世子还会被她们一个弱女子给强迫了不成。”
“而且,我也听说了你之前下聘的事情,你说说,你做的这些,哪有你说的一点喜欢宁丫头的意思,分明就是不把她放在心上嘛。”
太后摇摇头,然后对皇上说道:“皇上,你也不用再替两个孩子调解了,就让他们解除婚约好了,宁丫头是个好孩子,沈世子么,也不差,只是和宁丫头没有做夫妻的缘分,等以后若是遇到合适的姑娘再指给沈世子好了,皇上,你说呢?”
皇上没想到太后一来就掺和这件事情,而且她的想法和他背道而驰。
皇上着实不满意,但他又不好说什么,因此,便看向安王。
“安王,你对太后所言可有异议?”
安王早就想说话了,但皇上没有发话,他只能焦急的等着,因此,听到皇上的话,他立马大声回道:“启禀皇上,臣弟对这门婚事是极为赞同的,丘儿他的确做的有些不对,但是,且看他年轻不懂事,就原谅他这次,他已经知错了,以后决不会再犯错了。”
“太后娘娘,丘儿的坏毛病的确不少,我会督促他改的,太后娘娘,您就别拆散这一对即将成亲的有情人了。”
安王回禀完皇上又对太后说情,希望太后不要插手这件事情。
对于太后的到来,他心里是十分不乐意的,太后来就来了,但是,她一来就横加指责丘儿一顿算怎么回事?
丘儿好歹也是皇家子弟,算得上太后的侄子,太后这般作为,是不是胳膊肘往外拐了。
楚宁在一旁听了安王的话,心里嗤笑一声,安王也是绝了,什么叫有情人,这话他也说的出口,她估计他若是在秦朝,赵高都比不上他,简直是玩弄话术的一把好手。
楚雄闻言,更是火气很大。
他也没有掩饰,直接就怼安王:“安王爷,你何必如此强求呢?婚姻之事,求得是两性之好,你看咱们两府可有这些,两个孩子之间可有丝毫感情?沈世子在女人中间如此受欢迎,你还怕找不到合适的世子妃,我家宁儿啊和沈世子有缘无分,安王爷,我看你还是高抬贵手放过两个孩子,彼此也会各生欢喜,你说是不是?”
沈允在一旁急了,也不得不站出来替沈丘说话:“楚将军,话不是这么说的,楚小姐德艺双馨,端庄秀雅,温柔善良,聪慧过人,这也正是安王爷选中楚小姐的原因,安王府是诚心求娶,楚将军何必拒人于千里之外呢,不如再给他们一些相处时间,培养一些感情,你看如何?”
沈允打的主意是拖延时间,这门婚事对他而言可是极为有利的,费了他好长时间策划呢,他还想计划成功呢,自然得想办法促成这桩婚事。
沈允既然出来说话了,沈晏自然也免不了与他对上。
沈晏轻咳几声,看着沈允摇摇头说道:“四弟,话说,这也不是你的婚事,你这么积极做什么呢?婚姻大事,非同儿戏,岂可向你说的这么简单,依我看,这件婚事根本就没有再继续的必要了,刚开始的时候,就不顺利,后来更是麻烦不断,这或许就是天意,天意让他们无法成婚,因为他们之间不合适。”
“太子皇兄,你这……”
沈允不服气,别以为他不清楚沈晏这么极力反对婚事是什么原因。
不就是因为他心仪楚宁么?哼,他就不如他的意,他就要和他对着干。
当他刚准备反驳沈晏的时候,太后却打断了他的话:“行了,行了,允儿,晏儿说的对,这件事和你没有多大的关系,你掺合什么呢?”
太后说完沈允,又对皇上说道:“皇上,多大的一点事,纠纠缠缠的,还能不能有个结果了,你说,这桩不合适的婚事,该如何解决?”
太后看向皇上,眼神灼灼的盯着他,意思非常明显。
皇上无奈的看着太后,心里自然明白太后的意思,他能如何?
只能,说道:“依太后的意思,这件婚事……”
“皇上,丘儿他会改的,这桩婚事就如四殿下说的那般,延迟婚期,让他们多相处相处,也许楚小姐会对丘儿改观也说不准呢。”
安王一看皇上的脸色就知道皇上要说什么,他急忙插言。
然后又暗地里踢了一脚沈丘,沈丘痛的拧眉,但也明白安王的意思,急忙上前说道:“对,皇上,我真的悔悟了,楚小姐如此出色的女子,我怎会不珍惜,其实这次的事情我也是和那些女子做一个了断,和以前划清界限,没想到会被你们发现,又误会了。”
皇上看了他一眼,不耐烦的呵斥道:“行了,行了,你就别再这儿说你的忏悔了,早干什么去了?你若早这么懂事,早这么让人挑不出毛病,别人会这么嫌弃你么?”
皇上对沈丘十分不满,这件婚事本就让楚府很不乐意,若不是他压着,楚府早就想退婚了,偏偏沈丘这个蠢蛋,还一而再再而三的给他招惹是非。
“就按太后说的,楚府和安王府的婚事作罢,不过,婚事不成,楚爱卿,王弟,你俩也不要因为这件小事就生了嫌隙,同是当朝大臣,要有宽大的胸怀,你们可知道?”
楚雄闻言,喜上眉梢,眼神尽是兴奋和满意,他立即大声回道:“回皇上,臣谨遵旨意,皇上放心,私是似,公是公,臣不会混淆的。”
皇上终于答应退婚的事情了,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因此,对于皇上的话他自然答应的痛快了。
安王虽说这桩婚事不可能再继续,心里虽有不满,但表面上依旧大度又宽容的说道。
“皇上不必担心,两个孩子的婚事不成,不影响我和楚将军之间的同僚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