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四朵金花 > 第五章:理想照进现实,妈妈选择放弃梦想!

第五章:理想照进现实,妈妈选择放弃梦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妈妈多次跟我们说,自己是读书的料。其实妈妈确实是,作为一个小贩能够用刀做笔,很快算出来顾客付多少钱,足以见得妈妈至少不是一个笨小孩。

    有一个很搞笑的事情,那就是我这老三一点都没有遗传到我妈的好心算,数学贼差贼差的,买两个馒头的钱都可以算错。

    不过,四姐妹中老大跟老四反而遗传了妈妈数学好的天赋,数学成绩满分150分她们能拿130分以上。偏偏是我跟老二两个双胞胎数学成绩贼差。不过上帝是公平的。给你关上一道门的时候,也能为你开一扇窗。

    自己虽然数学不行,可是却热爱写作。语文成绩很好。从小就喜欢听语文课,知识的海洋让我流连忘返。当然教导主任功不可没,他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在他出现之后,我总是喜欢尝试写一些新东西,因为我总喜欢不走寻常路。我认为文学无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正能够打动人的文字并不是那些浮夸的词藻,而是那些句句直逼人生的拷问。

    话说回来,妈妈的梦想是有一天能成为老师,却误打误撞最后成为一个卖肉的。卖了一辈子的肉,女儿却没能让你过上幸福的日子,这应该是女儿这辈子最痛心的事。

    这让我想起周星驰喜剧电影《国产凌凌漆》,作为特务的周星驰卧薪尝胆卖猪肉,等待组织安排事务。

    可是,妈妈与周星驰不一样的。妈妈卖猪肉是为了生活,而周星驰为的是机会。这就是电影与生活的区别。凡人一生,演员一瞬,过中不同,局人易品。

    虽然老师与卖肉有天壤之别,不过妈妈把这份职业做得非常好,也非常的不容易。至于为何如此之好,肯定是有原因的。她睡得比别人早,干得比别人卖力。为了什么?为了生存吗?并不是,她为了生活,为了女儿们而活。生儿容易,生而难。即便是生活所迫,生活所困,也没有让她忘记自己一个重要的身份,生而为母,就要历尽这些苦难,不是吗?

    生活再苦她也没有向外人抱怨,那是因为她心中有爱。这些爱来源一个母亲的伟大,来源一个母亲对生活的敬仰。

    看到妈妈如此不容易把我养大,我虽对妈妈有一些怨言,包括那次暴打我,包括她一碗水不平,也没有在她面前宣泄。那些恨可以常埋心里,而那些爱却不能一笔带过。

    因为,即便有恨,有过,有怨,有哀,也有爱,有情,有辛,有谢。世上只有一个妈妈,也仅有一个爱你的妈妈。妈妈的养育之恩,是无形的财富,是用不完的宝藏,爱如珍宝,惜若宛玉。

    再回来,妈妈,走出读书求学的第一步是向外婆表达自己的抗争,而这个抗争就是走上上学之路,用知识改变命运。这个抗争在啊勇死了之后才有的。

    啊勇死了四天了。妈妈一直沉寂在啊勇的音容笑貌中,以至于一口饭也没有吃。

    记得啊勇抱着热腾腾的烤番薯,记得啊勇羞涩的土味情话,记得啊勇看着她笑的样子。

    妈妈一个人躲在床脚看着天窗,若有所思,看着月亮就像照镜子一样,多希望镜子里能再现啊勇的脸庞。

    可是即便再思念,也救不回一个埋在尘土里的人。能做到的要么像古代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起埋在土里,化成飞蝶,双宿双栖,要么抹干泪水坚强活下去。

    不吃不喝谁受得了。我曾听说一个活人,不喝水,不吃饭,最多能活五天。而经历这种磨炼,不仅仅是妈,还有老二。果然是亲生的,连倔强的样子都如此的相似,老二经历了什么,后面再细说了。

    女儿怎么这么倔强,为了一个男人不喝不吃这么长时间。外婆非常的不解。其实老妈有过两次这么样的经历,都让她挺过来了。第一次是啊勇之死,第二个老爸之死。不同的是,让她挺过来的动力。一个是外婆的屈服,一个是女儿的可怜。

    她原本可以抛下所有的寄托,放下心中的怨恨,离开人世,可是她却做不到。她是一个重情义的人,这也很好解释为什么老妈没有接受那个男人,而选择孤独终老的缘故,单是这一点就让人无比的敬佩。

    不过,女儿已经第四天没有吃喝了,要是第五天恐怕就有生命危险了。这可把外婆担心死了。外婆又想起了上次打妈妈善后的招数。这次外婆憋了一股劲,做了蛋松。

    蛋松是广东农村比较出名的糕点,就像很多人吃的松糕一样,松松软软的。做法也很简单,面粉跟白糖不断搅拌,直到产生物理反应后,蛋与糖结合就会产生泡沫糊状,放蒸笼里蒸半个小时就能吃了。小时候不知蛋糕,西点是何味,只知道松松软软的,蛋香喷喷,好吃得不得了,而蛋松是妈妈的最爱!

    “小凤,你都四天没有吃东西了,这里有你最爱吃的蛋松,你就吃点吧?你不吃妈会很难受的。”

    妈妈年轻很倔强,她一直认为阿勇的死与外婆有不可逃脱的责任。要不是她说这么伤人的话,啊勇怎么会死呢?其实,妈妈至今没有明白,害死啊勇的人不是外婆,而是社会造谣的闲人。谣言害死猫。

    妈妈的误解,让她说出这么一番话。

    “所以,你那天跟啊勇说的那句话难道就不知道他也会难受吗?你考虑过一个男人的自尊吗?“

    妈妈若不是从外婆口中得到这个答案恐怕她不知道原来外婆心里的苦衷,心里的苦闷。

    看着女儿不肯原谅她,外婆立刻跪了下来,眼中带着忏悔的泪水,握着妈妈的手,对她说:“小凤,知道为什么我要说这么狠心的话吗?因为妈妈不想让你走自己的后路。

    想当初要是有人曾跟我说我那天说的狠话,我也不至于嫁给你爸。懂不?婚姻是一辈子的,嫁错了也是一辈子的,嫁对了也是一辈子的,何不选个条件好的过一辈子。小凤,算妈求你了,妈这次算欠你的了,如果有来生再还你。“

    其实,对于外婆为什么没有要嫁给外公,妈妈也有说过。外婆犯了天下女人都会犯的错,看在男的长得好看。

    不过,年轻的外公真的很帅。浓浓的眉毛,深邃的眼睛,白净的皮肤,高挑的身材,简直是很多人的梦中情人。

    帅不能当犯吃。外公唯一不好的是家里有三兄弟,父母双亡,家里穷得叮当响。

    而外婆恰恰相反。外婆的背景在那时可是不得了。外婆是地主家的女儿,从小不用吃苦,家里靠收收地租就可以过上好日子了。不过,后来毛爷爷一声令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消灭地主阶级,外婆家才没落了。

    所以,女人还是最懂女人,外婆经历的痛,正是她心中的悔恨。嫁男人不能图帅,当然又帅又有钱又有责任的除外。不过这种绝世好男人也不是谁都能拥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许,外婆是希望用最绝情的话,能唤醒妈妈最刻骨的觉醒。

    妈妈听了外婆这翻话似乎也开始理解外婆当日为何这么说,可是嘴巴还是硬心中还是有怨气。

    “不,我就是不吃,妈你别管我。”妈妈带着孩子气说。

    一说完这些话就把外婆了出去。此时外婆带着内疚的表情回头看了看妈妈,若有所思,若有所念。其实,妈妈还没反应过来,外婆在走一步险棋。

    外婆刚走,妈妈饿得晕倒了,随后就做了一个奇奇怪怪的梦。梦中迷迷糊糊的她像是听到了啊勇在呼唤她。

    他寂寞了,想让妈妈不要走陪着他。而另一边是慈祥的外婆,她呼喊着,让妈妈也不要走,不然就跟着她一起走。

    我们白话里的走就是离开的意思。走?这话在哪里像是听过,在哪里?对了。

    “如果有来生再还你。”

    妈妈吓得直接醒了过来,立刻跑去大厅。果然外婆正踮起脚跟,撑掉凳子,摆出上吊的姿势。看到这一惊险的一幕,妈妈赶紧把外婆拉了下来。还好及时,不然再过几秒钟,外婆就真的成了绝气之人了。

    上吊是中国几千年最古老而又残忍的死法。这种死法比喝农药还来得直接。也就是很多人说的悬梁自尽。

    我一直认为上吊是他们那个年代最体面离开的一种方式。静静死去,把痛苦留给自己,把体面留给亲人。即便内心有多么不舍,只要气一隔,腿一撤,烟消云即散,爱恨情便斩。

    这些没有能力的老人,这些身患百病的老人,这些孤独的老人,这些用敬畏生命的方式,解决生命的人,反而值得尊敬。但是这种方式很残忍,让老人独自面对窒息,面对无助,何其残忍,何其不堪,何其痛苦!

    "妈妈,你怎么这么傻?连自己的命都不要了?"妈妈抱着外婆痛哭流泪,两母女第一次抱在一起哭得如此洪亮。

    "女儿为了一个死去的男人而作贱自己,让妈妈担心,太心寒了,太心塞了。既然如此,就让我一个独自承受这一切,我先走一步,他朝在黄泉路上有一个照应。"

    "妈妈,你别乱说,看相佬说你至少能够活到88岁,不可能败在女儿身上的。"

    算命佬还真算对了。外婆要不是因为意外,也真有可能活到88岁,就差几个月就能活到88岁,只能感慨,吃多少,穿多少都是命中注定的,是不可违的。不过,就像电视剧一样,往往是坏人活得长一些。坏人总是能出其不意的长命百岁,你说气不气人?

    "你这样作贱自己,我还能怎么办?我只能以命抵过。"

    "妈,错在我身上,错在我没有告诉你,错在我不应该跟他在一起约会,你压根没有错,错在我。"

    "小凤,不是你的错,是我的过失。妈妈答应你,只要你真想做一件事,完成一件事,妈妈肯定答应你,妈妈全力支持你,只要你好好活下去。"

    外婆真的说到做到,排除阻挠,让妈妈上镇上的高中读书。

    妈妈是幸运的,也是不幸运的。幸运的是能够感受知识带给自己的快乐,不幸的是快乐总是如此的短暂,像流星的脆弱,灿烂剥去了轮廓……

    看着外婆黑丝中掺杂着的青丝,妈妈感慨万分。亲情是无价的,爱情顶多是锦上添花。

    比起爱人,亲人更加珍贵。爱人没有可以重新找,亲人失去就不复求。

    "妈,只要你答应我两件事,我就好好活下去。"

    外婆见事情出现了转机,高兴得捧起妈妈的掌心,此时此刻,眼里露出无比释怀的笑容。

    "只要不是让我做杀人放火的事情我都肯定答应你。"外婆目光坚定。

    "说到做到啊,我跟你拉勾勾,你可不要反悔。"

    妈妈虽然外表很坚强,可是有一颗童心,像个长不大的小孩。

    "那当然。"

    "那好,你答应我,第一件事是让我读书,第二件事就是让我留在你们身边。"

    外婆一开始对于读书这个要求是不拒绝的,虽然那个年代很穷,但是只要省点就能供家里小孩读书。再说以前读书成本不高,只要肯学,老师也愿意教。只要肯过来,就能学到东西。

    但是外婆对于留在他们身边这个要求是不答应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以前剩女是会被人看不起的。所以,外婆对于这个要求硬是不肯答应。后来还是妈妈的一番话,改变了外婆的想法。

    "妈,你懂爱情吗?一个人病了还可以治一治,一个人死了就不能救一救了。我的心早已交给阿勇了。我的心容不下别人。这辈子不可能再遇到一个比他更好的男人了。所以,孝顺你们终老是女儿这一生最大的遗愿,也是最后的遗愿。请你答应我好吗?我最亲爱的妈妈。"

    话总是不能说的那么满,事实上或许真有一个爱你胜过爱自己的人,他在远方等着你,等着你。只是你并不知道而已。

    看着外婆还是不想答应,妈妈一脸哀求,拉着外婆的手,左晃一下,右晃一下。

    耐不住妈妈的软磨硬泡,外婆暂时答应了妈妈的要求。

    "好了,好了,暂时答应你吧,真拿你没有办法。"外婆只能表面妥协了。

    有时候就是这样,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妈妈听到的是答案,而我听到的答应。答案与答应的区别在于,答案显而易见,而答应并不一定。

    毕竟人也会变,更何况是诺言,更何况是山盟海誓。诺何言,盟几誓?问苍天,饶与谁?

    终于这一次妈妈与自己和解,也不叫和解,不过是退一步而已,仅此而已。

    饿了四天四夜的妈妈这才想起人身肉做的道理。干饭人的特质不能丢,一下子把外婆做的一盘松糕吃得一干二净。

    后来妈妈回忆,其实并不是真的很饿,只是不想老母亲难过,假装自己好起来而已。其实妈妈内心依然很难过。不过,即便她知道自己再怎么难过也没有用,啊勇终究还是不会再回来的了。

    放手亦或是另一种放晴,放下即成就另一缕芳芬。

    看着外婆放下悬挂的心,妈妈反而有种释怀的感觉。

    不过妈妈总是说,那会夜里总是能听到猫头鹰的声音,不知是不是啊勇在呼唤老妈……

    读书就成妈妈唯一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离开这里,离开这个伤心地。

    人算不如天算,谁也没有想到命运给她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妈妈没有离开那里,反正在这里开枝散叶。或许还有一个更深层的意义,那就是她舍不得啊勇。她怕啊勇会孤独。

    即便离开,也不会走远。所以,最后妈妈嫁给了爸爸,一个隔壁村的男孩。

    这就是妈妈嫁老爸的理由吗?很显然这个答案恐怕只有妈妈才知道。

    回到妈妈读书这个话题上,妈妈为什么如此执念要上学呢?还得从她那会摘野菜拿去卖的日子。

    家里小孩多,作为长女基本可以断绝读书的念头。

    不知道你们有听过贾玲跟她姐姐的故事不?贾玲家很穷,贾玲的姐姐本来有机会继续深造的,可是她却把机会留给了贾玲。最终放弃在电视台当主持人的梦想。最后贾玲成名后非常感激姐姐对家庭的无私奉献,默默付出。

    不过这种选择并不是妈妈一开始自愿的。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是一颗读书的料子,却没能享受好的教育?为什么只有大弟小弟能够读书,而自己却不能?

    没办法,时也,命也。既然是大姐大就要付出代价。虽然是这样,但是对于读书这件事上,我

    妈妈立场还是坚定的。

    那会为了攒钱读书,她拼命卖野菜,一部分给外婆,一部分攒起来以便不时之需。

    可能你们也没想到,最后妈妈还是与读书有缘,与老师无分。就像她跟啊勇一样。有时候事成在人为,而非天意。

    其实妈妈那会是上学最好的时机。那时候读书是最乱的时候。适逢高考改革,很多差了一大截年纪的人都安排在一个班上,考大学。妈妈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幸运的是她有机会读书,不幸的是她是个女孩,还是大姐。

    多年后,自己了解到一个阿姨的经历,不甘带有一些唏嘘以及感同身受。或许,很多人跟我妈妈一样,很多人跟这个阿姨一样。对于读书这件事可遇不可求,可想而不可得。

    阿姨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来到我们这里工作有二十多年了。一直跟我聊得很好。有一次,她竟然把她儿时求学不得的经历告诉我。

    听了阿姨的故事倍感同情。

    她说他们家里同样有四姐弟妹。作为大姐,她一直读书很好,连老师都夸她,只要肯认真读书,将来肯定会有出息的。

    她也知道自己是一块璞玉,深雕必定能成珍品。可是,她的父亲,她该死的父亲。一个传统观念很强的农民。他认定女孩读书没有用,反正也要嫁人。浪费钱。

    正是有这样的思想,他才不肯让阿姨读书。

    阿姨曾苦苦哀求,甚至是老师也出面让阿姨的父亲给阿姨读书都不行。

    农村人哪里懂,更何况阿姨身后还有个弟弟。

    当阿姨知道爸爸宁可把书留给资质平平的弟弟读,而不给于她一丝丝的机会时,她很愤怒与不解。

    直到后来她才明白,不让她读书的根本原因是她一个女孩,弟弟是一个男孩。弟弟有出息就代表家里有出息,弟弟只要有出息家里人脸就会生光。

    阿姨也有反抗过,可是在那个年代,生而为大,注定抱歉!

    迫于现实,阿姨最终妥协。从那以后阿姨再也没有喊过他一声爸爸,直到老人家离开,阿姨也没有流过泪。

    说阿姨无情的人可能并不知道她这些年受了多少苦,一个人南下广东,当过厨子,当过洗碗工,当过清洁工。几乎都是以出卖自己劳动力换得报酬。

    想想如果父亲能打破常规,打破男女的界限,她肯定混得比现在好。

    多年后,阿姨的父亲在湖南病逝,阿姨从广东回老家,竟然一滴泪也没有流。她不是冷血,而是冷战。为当日父亲的阻挠,拉起的抗争。即便离开,也绝不和解。

    知道吗?后来阿姨的弟弟最终上到初中就没有读书了。混得也不好,而阿姨至少靠着自己的勤劳在广东安了家。

    有人说出场顺序很重要。是的,没错,或关成败,或决生死。

    有时候我从阿姨的怨恨中读懂了自己苦逼的经历,我经历的苦难是他们两个魔鬼给堆砌的,他们让我的人生逐渐扭曲,卑微得像一条罗飞,没有人爱,没有人疼。

    妈妈与阿姨的经历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的是结果。她们热爱读书,却不得志。不同的是过程。阿姨败在现实,妈妈败在意外。

    为了读书,妈妈也是下了不少努力。她靠着自己努力挖野菜的毅力以及平日的勤俭节约,终于攒够读书的费用。

    深知读书的不容易,她刻苦用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以前高中在镇上,妈妈需要骑两三公里的路,才能到。虽然每日来来回回奔驰很累很苦,但是老妈却乐在其中。

    自小就很懂事,路途遥远,妈妈舍不得给家里再增添负担。考虑寄宿也是要钱的,所以她不愿意让父母承受更多。

    按照这样的人生轨迹,妈妈以后肯定是一个了不起的读书人。

    还记得我的小学数学老师,高中毕业就当上了数学老师。只要肯读书,有学识,在村里也能当个干部或者是老师之类的。总比当农民没有盼头,不盼天,不盼地,不怨天,不怨地。

    不过意外总是来得比自己期待的要快一些。

    那一天下着很大雨,很大雨。窗外的玻璃都被打成白茫茫一片,像是贴了一层厚厚的玻璃膜一样。

    雨总是伴随着噩耗,我不喜欢雨,不喜欢雨带来的感觉,这种感觉很难受,就像老爸走的那场雨一样。下得如此难受,下得如此心痛。

    "哪个叫小凤?"校导主任用他的铁肺喊功,着急喊道。

    "我就是,什么情况了?"

    "快到校门口去,门口有一个小姑娘要找你,快快。"

    妈妈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太突然颤抖了一下,她不知道接下来她要面对什么。但是有一种不祥的感觉

    人就是这样,越恐惧意外,意外就越来得悄然,像个恶人,即便作恶多时,也从不受约束。

    雨太大了,哗哗啦啦,噼里啪啦,像一束束银针扎得妈妈疼痛不已。

    "小妹,你怎么在这里?"

    "姐,我……"。

    妈妈的妹妹,也就是我的姨。这个世界除了妈妈对我们最好的人了,嫁人后,虽然穷,可是不忘本心。没有看不起我们,对我们四姐妹很好。

    因为她对我们这这么好,让我明白一个道理:虎落平阳被犬欺,穷在深山无人知,一朝中举齐相聚,变脸亲戚举杯迎。

    这个世界只有我姨是我们真正的亲戚,其他都不是死了,就是在装死的路上。若还谈得上还有同情心那大伯家还算对我们不薄。

    "支支吾吾,干什么?快说?是不是家里出了事?"妈妈焦急问。

    "姐,你赶紧回家,爸爸摔断了腿。"

    妈妈一听到外公出事,立刻慌了神,放下手中的语文书。

    她像一只掉队的羔羊,很乱,很焦急。

    随后,两人冒着雨,踩着自行车,以闪电的速度赶回家。

    看着外公躺在地上发出支支吾吾的痛苦声,看着外婆无助的眼神,妈妈却脑袋一片空白。

    原来那天突然大暴雨,外公想爬上木梯关掉天窗。没想到地面太滑,外公从高处坠落,摔断了骨头,伤掉筋骨。

    看着不停歇的雨,妈妈竟然跪在门口,像求佛一样恳求老天爷赶紧停雨。老天爷像是睡着了,并没有反应。

    多年后,我也像妈妈一样跪在门口,恳求上天不要带走爸爸,可是同样没有反应。我恨透了老天爷的绝情,恨透它把我最爱的人带走。

    至此,我恨透了下雨,恨透世界的不公,恨透世界的歧视,恨透世界的对我们异样目光。

    从这以后我跟妈妈一样明白一个道理,天助自助者是不对的。想要成事,靠自己,想要成人,同样靠自己,想要成才,还得靠自己!

    妈妈看着老天爷的眼泪不停歇,焦急万分的她二话不说,让小妹撑着伞,冒着滂沱大雨,背着外公到镇上的医院看病。

    所幸的是救护来得及时,外公伤得虽然有些重,可是也不至于腿不保。医生赶紧给外公打了石膏后,外公修养一年就可以康复过来。

    妈妈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不过外公是家里的生活依靠,没有外公这一年怎么过,怎么熬,外婆只是一个农民,赚不多少钱。现在三弟跟四弟都要读书了,拿来的生活费,拿来的读书费?

    这个道理这么浅显,都知道。可是谁让步,谁退后?

    那天夜里,妈妈回到家,一直睡不着觉,她在沉思。一面是自己美好的读书生涯,一面是家里潦倒的家庭生活,是为了己欲继续读书,还是为了现实挑起大梁?

    正当妈妈托着腮帮在床上沉思时,外婆竟然走了进来,毫不犹疑,没有回旋余地,外婆真的逼不得已。

    最讨厌别人帮我选择,这跟我没有选择不是一个道理吗?

    【作者题外话】:伏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