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你好坏
萧玉雅直接拿起了放大镜,又重新查验了一遍,对照了网页上搜索出顾恺之的真迹和画上的提诗,立刻明白了秦昊一针见血的言词,缓缓的放下镜,一言不发。
她很看好明昊,但无法理解他竟然超越了爷爷的眼力!
“萧爷爷过谦了,我才疏学浅,岂敢在你老面前作大,只是碰巧看到而已,纯属巧合,在说这话也不是普通的赝品,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就远远超过一般的古玩,要说是仿品也是高仿精品。”
明昊的话让萧老爷子佩服的连连点头。
“年轻人啊,后生可畏,小雅有你这样的秘书真的是荣幸之至,今天你也让我知道什么叫百密一疏,你才是我们星城的鉴宝巨匠!”
萧老爷子言真意切,激动得胡子都有点抖动。”
“不敢,不敢,今天纯粹是运气,还得向爷爷学习,人无完人,谁也无法保证做事情能够百分百正确,常在溪边走哪有不湿鞋?”
明昊觉得已经达到了效果,就没有必要高调了,更何况萧老爷子也算是大师级别的,谦虚些好让他们面子是挂得住。
“好吧,你们好好合作,公司就是需要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我去找你的张叔有事了。”
萧老爷子站起来就要走了。
“萧爷爷,这件事可以就我们三个人知道吗?”明昊扶着老爷子走到门口的时候补充了一句。
“哦可以,可以。”萧老爷子顿一下马上就明白了。
萧玉雅这次也许是打心底里的心服口服,走近明昊,一改平常的悍爽,扭扭捏捏的细声说:
“昊哥,还请以后多多指导。”
“你是我的经理,指导谈不上,理应相互学习,和睦共处哈。”明昊也开了个玩笑缓和气氛,眼睛却一直在她的身上游走。
现在萧玉雅是个标准的淑女,今天看上去也是特意打扮了一番,一身时尚的劲装,更显出魔鬼般惹火的身材,头戴一顶粉红色小洋礼帽,显得与众不同,她今天也特意佩戴了一条多年随身的心形项链。
“不要这样看人家嘛,你好坏。”
萧玉雅脸上的红晕显得更是鲜艳,而且蔓延到了后颈,忽而眼睛又放着异样的光,微笑着,抬头对明昊瞥了一眼,旋即又低下了头,全身充溢着少女的纯情和羞色
“要不我带你到公司会客厅坐坐吧,也好熟悉一下环境,怎么样?”
“好吧,我也想早点投入到工作当中。”明昊欣然接受了她的提议。
二人来到了前院的客厅。
客厅两边的盆栽发财树郁郁葱葱,整齐的沙发黑白相称,非常搭调,茶几上摆着水果和鲜花,墙上挂着几幅精美的山水画。
正中间一个大大的‘顺’字格外的醒目,边上配着一副对联:‘天地顺四季皆宜’,‘上下通三江可达’。
客厅布置的既大方又得体,既美观又高雅,给人一种清雅舒适的感觉。
壁柜上全部是清一色的古玩。
齐白石的画,青花瓷净水瓶;唐三彩牛头尊,五彩鸟食罐;粉彩玉净瓶,青釉瓷面碗
萧玉雅一个响指,边上的公关小姐就前来低声问了需要什么,不一会儿,三杯热气腾腾的咖啡就齐刷刷的摆在茶几上。
“雀巢咖啡,还合你们的口味吗?要不要加点糖?”萧玉雅仿佛变了个人似的,丝毫看不出刚刚的千般柔情。
“谢谢萧经理,不用了。”明昊也是很绅士的样子。
“明先生,你还记得我第一次给你看的那几根铜针吗?”
“记得啊,就是你说是从一个乡下远房亲戚那拿回来的吧,好像一共是十八枚精铜针。”明昊闭上眼回忆了一下。
奇怪!
脑海里竟然马上涌现出关于铜针的信息,而且同时就熟记于心。
操,升级后的透视眼到底还有多少自己不知道的强大功能?
“我爷爷说那是北宋铜人的针灸,因为没有铜人暂时无法估价。”
明昊不假思索的接着说:
“就是北宋仁宗年间,太医王惟一,编撰出了具有总结意义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在仁宗天圣五年,打造了两具针灸铜人,而当时,据说铜人造出后,用来试验的针,和针灸铜人取材一致,还有一炉同时打造的十八枚精铜针。”
“你爷爷是这么说的吗?”
说得一字不差!
“不会吧,明先生,你也很了解这个针灸铜人,我爷爷确实和你说的一样,不过,爷爷说,如果能够找到铜人,那价值将会是个意识不到的数字。”
萧玉雅嘴角提起微微的弧度,眼眸中被遗恨渲染。
“应该是被当年的八国联军给盗走了,以后我们在想办法把买回来,这可国宝,岂能流落异国。”明昊说这话眼里透出了坚毅。
“不错,有志向去公司的展厅看看吧,你也可以随便点评一下,我也想听听你对文物的了解程度。”
“好的,萧经理,请”
来到展厅,第一个引起明昊注意的是一个十二生肖的马首。
“这是一个后唐时期仿制的‘马首方尊’,虽然是仿‘四羊方尊’,但复古程度和工艺都属于上乘,价值连城阿。”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属炭河里遗址。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其造型独特、工艺精美,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虽然后唐时期年间的物品,年代上不算久远,但是青铜器已经不多了,能够留下来的就更少,何况还一个十二生肖的马首。
明昊说完又指向边上的一副画。
“千年纸,八百绢,这个是北宋张择端的《玉河图》,是继《金明池争标图》后的一个随性作品。”
“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年及南宋与金对峙的12世纪,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异常尖锐,并达到日趋激化的程度,当时,表面上的升平景象,已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动荡和危机,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他创作的《玉河图》,就是对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