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大公桥(349)
悠悠大公桥(349)
▲人力板车
两位老师知不知道?宜昌姓李的第_一多,王张刘陈紧随其后,这和全国排名前四的“王李张刘”略有不同。而在大宜昌,姓李为第_一的有长阳、宜都、枝江、西陵、猇亭;姓王为第_一大姓的有兴山、秭归、伍家岗、点jun;张姓为第_一大姓的有当阳、远安;而夷陵区的第_一大姓为陈。我不是宜昌城区人,来自秭归第_一大姓,在大公桥和伍家岗第_一大姓的一个女人结了婚,所以朋友们都说我们是pu克牌中的“一对王”。
我是1994年国庆节后从秭归到宜昌打工的。那个时候,由曾经红火过却变得摇摇欲坠的宜昌食品厂和宜昌酒厂新办的金山银海两个市场刚刚开业不久,入驻的商家并不太多;而现在已经灰飞烟灭的大公桥水陆客运站还没有建成那栋获过奖的建筑,乘船的旅客还是沿着那条汽车轮渡的滑坡爬上爬下,沿江的那些部委办局和公司还没有纷纷离去,所以说我也是金山银海的创业者之一。
我从秭归下来身上就带了不到200元钱,在宜昌城区晃荡几天,办了临时居住证在大公桥街租了间10平米的私房,在职业介绍所交了中介费换了张红塑料牌,允许我在金山市场可以当“棒棒jun”、也就是四川话说的“棒棒”、宜昌话说的“扁担”。我房东人不错,看我天天挑着扁担给客户打起坡(就是把货物从坡下的河滩上运到坡上的道路旁,再运到市场里)有些吃力,就把他原来用过的那辆破烂的快要当柴烧的板车送给我gao搬运,于是,我很快就在金山市场上站住了脚。
在宜昌的每个市场里,都活跃着一批面se黝黑、衣衫肮脏、浑身汗臭的搬运工,他们为这座原本不属于他的城市添砖加瓦,而且起早贪黑、勤奋工作,所想到的除了一份汗水一分收获,除了多挣几个钱,就是有机会也变成宜昌人,融入城区的人群里。只是这个城市很多市场的很多人都没有关注过他们的生活罢了,只不过是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生活轨迹,很少彼此交汇融合罢了。
现在的我也快变成糟老头了,至少也是个油腻的大叔,可是在三十年前我刚到宜昌的时候还是金山银海市场的帅锅。虽然灰头灰脑,成天穿一件帆布工作服,脸上黑一块白一块,有些像特_种_兵的野_战妆。可是我有一张轮廓分明的国字脸,两道上扬的剑眉,端正的鼻梁,眼睛炯炯有神,笑起来似乎真诚的多,会给客商一种信任和安全感。如果好好洗个脸,换一身“叶子”(宜昌隐语衣_服),就是当年台_湾歌星张信哲。
那个时候在金山银海做生意的除了大老板租人看店子,绝大多数都是夫妻档。男的在外面负责找货源、谈买卖,女的负责打理店里的生意,我就经常坐在市场大门口的办公室前面等生意。做了半年多,我就对这里的搬运有了清醒的认识。市场人员喊我搬货,那十之八九都是义务劳动,根本收不到钱的;男人喊我搬货,那要么是体积很大、要么是过于沉重,他搬不动的;女人喊我搬货,肯定是想占便宜,要么少给钱,要么不给钱,但会让我舒服和轻松一回,女人也很寂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