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天道酬勤 > 悠悠大公桥(321)

悠悠大公桥(321)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悠悠大公桥(321)

    ▲斗蛐蛐

    有句话说得好:“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解放以后,在火红年代里,所有的乌七八糟的东西全部被取缔,所有的居民都变成了劳动人民,那些污泥浊水全部被荡涤,卖_淫嫖娼这种伤风败俗的行业得到根治,妇女受蹂_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用“没有了生存的土壤和空间”来进行解释才是正确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一个大_跃_进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工作,而且还忙得很,二道巷子就没有了闲人;六十年代是火红的年代,人人关心国_家大事,个个成了保卫毛_主_席的红卫兵,二道巷子里的轮船职员、机械技师和搬运工人就成了工人阶级,而那个时候的工人阶级可是领导阶级;七十年代成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阶段,随着三线建设的布局,葛洲坝工程的上马,宜昌的变化谁都看得见。

    可是到了改革开放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二道巷子又一次轰动全市。解放前宜昌盛传的“二道巷子打野_鸡”被改成“二道巷子斗蛐蛐儿”了。之所以选择在这里,一是因为这一带四通八达,发现有事可以迅速溜走;二是这一带本来就是“三不管”的地方,下_岗工人多,外来人员多,小_姐小偷多,打架斗殴也多,加上改_开初期,全国都一样,社会秩序一团糟,只有“向钱看”越来越深_入人心。

    蛐蛐儿,又名蟋蟀,寿命一般在3个月左右。俗话说“秋风起、蛐蛐儿叫”,通常情况下,处暑开始捉蛐蛐儿,蛐蛐儿要一对一对放在一起,也就是一公一母,白露开始斗,九到十月份,也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后正是“斗蛐蛐儿”的黄金季节。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活动,宜昌斗蛐蛐儿历史源远流长,无可厚非。可是,一些所谓的铁杆虫迷却借此赌博,以“斗蛐蛐儿”的结果来分钱。

    宜昌斗蛐蛐儿的规矩就是八月十五前后那几天,以前的赌_注不是月饼就是香烟,赌_注不大,就是个意思。可是你们是没见过当年二道巷子斗蛐蛐儿的盛况,因为带彩头,也就等于是公开赌博,不过就是“斗蛐蛐儿”的借口罢了。因为赌的蛮大,“阵候”(场面)也蛮大,到了中秋节那几天,二道巷子人山人海,人头攒动,人声鼎沸,走都走不动。吵得住在那里的学生连作业都写不成,就被人“否哒”(举报)。

    结果当时市局接到报警,说是主管政_法的市领导很生气,亲自下命令调来好多警_察,先把周边的把几个路口一堵,试图将里面的人一锅端。有些见势不妙躲进了当地住户家里,还有些从卡卡果果逃走了,反正当场捉了三四十人,包括参赌的、围观的、打酱油的、出来买烟的、赶过来看热闹的,还有路过的。

    警_察也先不把人押走,就拷在街边当场初审。zui后才把那些组织的、参赌的都抓到号子里,定性为“聚_众_赌_博”。正是第_一次“严_打”时期,都是重_判快判,发到新_疆去劳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宜昌社会大事,除了二道巷子斗蛐蛐儿,还有靠环城南路的解放路口土产商店被冲天炮燃爆而一把火给烧了,望开新事件在光天化日之下把警_车都掀了,地区新华书店旁边小洞天门前的撞人事件,都是为宜昌人当时所津津乐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