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天道酬勤 > 悠悠大公桥(250)

悠悠大公桥(250)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悠悠大公桥(250)

    ▲2015年的绿萝路人行天桥

    你想听听馒头的成本?好吧,我给你说说,你就能知道卖馒头的辛苦了。

    袋装的面粉还是50斤,现在稍微好一点的面粉都要110-120元以上,也就是每斤面粉二块二以上。不考虑增加水分和添加改良剂的因素,2两面粉能做出一个馒头,也就是一斤面粉能做5个馒头,50斤面粉能做250个馒头,每天做3袋面粉,最多能卖掉750个馒头,以1元钱一个大馒头计算,就是每天毛收入750元。就算每袋面粉120元,3袋就是360元,我们夫妻俩每人每天150块钱工资计算,就去了300元,这还没有算上水费,电费,税收,管理费,卫生费和其他的隐性开支,算下来好像就没剩啥了,所以就得勤奋一点了。

    说了你不敢相信,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两口子都是清早4点半钟起床,我负责发煤炉子,发面,老婆负责绞肉、切菜;5点钟赶到大公桥,开始和面做馒头、捏包子,赶在6点钟以前第一笼馒头包子要蒸熟。那个时候大公桥客运站已经建好,大家都叫做“水陆客运站”,既有汽车又有轮船,已经很有人气,等到电力公司的钟声响起,我们的快餐车已经被饥肠辘辘的顾客围得水泄不通。

    记得有一年夏天,太阳似火,热得人喘不过气来。都不想做饭,就只想啃着馒头喝碗绿豆稀饭。所以我们摊上的馒头供不应求。以往我们都是做到上午10-11点就收摊,回去吃饭睡一觉,下午还得准备第二天的食材。可是那一天我们一直忙到下午快四点再也做不动了才歇手,也才想起我们连午饭都没吃。收摊子的时候才发现我们那天做了9袋面粉,450斤,连我们自己都快吓坏了。那也就那么一次,不是为了钱财,而是记得累的程度。

    所以很多人都说,卖馒头是个辛苦活,薄利只能多销;也是个良心活,要想多赚钱除了和我们那样拼命,恐怕就得想办法让面粉能多做出馒头。后一种方式是坑人,我们不能做,就只好和宜昌话说的那样“上厕所抽叶子烟——勤拔苦挣”了。我也不是没有动摇过,尤其是看着人家卖小吃、炒盒饭的,轻轻松松一晚上比我们还挣得多,就想着穷则思变,就想着不做馒头包子改去做卤菜。

    我一直都很尊敬师傅的,就跑去征求师傅的意见。师傅什么话都没说,只是把我带到一家包子店去看人家的经营。那家店就在西陵后路天桥下,靠330方向的拐角处,也就是原来海通客运站旁边。牌子好象是上海煎包,一边卖煎包一边卖馒头。那家店好像在没有绿萝路人行天桥前就有了这家店,老两口,两姐妹。也许过了高峰期,店堂里的顾客不算多,但来来往往还是不断线。

    师傅告诉我:“这一条边的商店几乎都换过,可就是这家店一直还在。说明了什么?只说明他们的生意虽然不起眼,可是利润高;虽然单次交易额度低,但是销量大,毛收入就高;虽然有些辛苦,但是个投入不高,产出还可以的食品。加上既是厂家,又是销售商,所以利润都是自己的!”

    宜昌话说:“没有行市有比市”,我就听了师傅的话,沉下心把馒头包子生意进行到现在,也就有了经济能力送走了师傅和师娘。师傅走的那一年,师傅的女儿从法国飞回来见了自己的父亲一眼。按照师傅的临终嘱托,把师傅的那套两室一厅过户到我的名下。我不想收下,师傅的女儿、也就是差点成了我的老婆、最终是我的师妹对我说:这是她老爸的嘱咐,也是她的意思,还说她现在隔山隔水的回来一趟不容易,以后尽孝就拜托我了。我还能说什么呢?

    这就是我师傅的故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