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天道酬勤 > 悠悠大公桥(156)

悠悠大公桥(156)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悠悠大公桥(156)

    ▲永耀电气公司股票

    企业的兴衰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关,这一点从永耀发电厂的发展历史上一波三折体现得很突出。

    永耀电厂从筹建开始就充满坎坷,原答应筹集资金的黄耀基因与四川军阀范绍增伙同贩运鸦片去上海,途径汉口被海关查抄没收,黄畏罪潜逃无踪。召集人刘梅森只得临时变计,通过当时宜昌商会主席、四川聚兴诚银行宜昌办事处首任经理李坤元请出川军第二十一军驻宜军需处长冷开泰负责募股,由冷出面向川军将领陈兰亭、范绍增、刘瑜、杨森(股金化名徐松筠、徐嘉人)等筹集,另找上海青帮巨头杜月笙、顾嘉棠投资,终于筹齐了20万元。于是推举冷开泰出任经理,刘梅森则退任工务主任。

    1932年9月1日位于原人委宿舍一侧的永耀电灯厂竣工发电,宜昌城大范围亮起了电灯。虽然业务日渐发展,却因机器陈旧,发电量小,电力供不应求;加之厂址离长江水源太远,泵水跟不上时还要靠人工担水供机器使用,费力费时极不经济,必须增资另建厂房,更新设备,扩充线路。经各方商定,在永耀电灯厂基础上成立“商办宜昌永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扩股增资,另建厂房,更新设备,扩充线路,开创营业新局面。

    据相关史料记载:永耀公司设董事会,青帮头目顾嘉棠增资20万元,出任董事长;冷开泰出任经理,并向政府申请增大发电设备容量和迁建厂址。1934年7月6日,收到了中央建委会扩字第5号工作许可证,使筹建工作及时展开。1935年2月6日,中央建委会以民字第222号文,核发营业执照,正式批准公司营业,并特许“本埠电力工业享有独家专营之权利者为永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继而,公司厂址迁至宜昌市怀远路(今红星路与一马路转角处),从上海购回锅炉和蒸气涡轮机各一台,500千瓦交流发电机一台,经新厂基建,1936年3月竣工,1936年4月1日正式投产发电。至此永耀公司从筹建到更名为商办宜昌永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共投资40万元,即永耀股票上反映的公司资本总额。

    在刘梅森的回忆录中,披露了新厂建成后的人员变动情况:“经理陈秉刚感到宜昌地方太小,难望发展;在生活上也不习惯,向顾嘉堂(棠)提出辞职,要求回上海。顾同意他的请求,派唐绍基以工程师兼任经理,调我为总务主任,职同副经理,襄助一切。……全公司员工发展到六、七十人。至此人事安排就绪,一切走上正轨,业务得以顺利发展。新厂建成发电以后,最大的问题是电的出路。旧宜昌没有工厂,全靠市民照明用电,供过于求。为推销电力,向粮商宣传电力打米,安装电动打米机。另一方面就是驻军以及政府机关任意装灯用电,拒不付电费,损失颇大。经奔走呼吁,多方交涉,终于有所好转,部分机关能照章付款。”

    刘思沪解释的更为详尽:新厂建成发电以后,营业颇佳。为推销电力,反复宣传使用电力的好处,许多厂商纷纷启用电动机;为保证用户需要,从1937年5月1日起,将每日供电时间延长为日间正午12时至次日清晨止,同时公司设在通惠路的营业处推销“华生”电扇及其它电器。电机、电器在宜昌的的使用,结束了电仅用于照明的历史,这样更促进了公司电厂业务的发展。

    加上1938年架通至江中小岛——西坝的过江线,把电送到了西坝。至此,永耀公司发电容量是880千瓦(1937年9月国民政府经济委员会、资源委员会调查为1240千瓦),供电最高电压为4000伏,年发电量增长到144。77万度。全市用电率达90,售电量为96。43万度,供电线路贯穿市区东西近20里,南北三四里,主要街道,包括许多小巷都装有路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