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天道酬勤 > 悠悠大公桥(143)

悠悠大公桥(143)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悠悠大公桥(143)

    ▲民国语文课本

    省立宜昌小学无疑就是当时宜昌最好的小学,可以从以下情况得出结论。1934年5月,当省立宜昌小学初具规模之时,就被省教育厅指定为鄂西中心小学,从而成为当时全省三所省立中心小学之一(鄂东、鄂南、鄂西各一所,负责辅导宜昌、长阳、五峰、宜都、当阳、远安、兴山、秭归、枝江、松滋等十个县的县属小学的校务、教务、训导等方面的工作),而当时各县均有一所县立中心小学,用现在的排列来看,县立属于县重点、省立属于省重点。

    为了有效地指导所管辖范围内的上述小学的工作,省立宜昌小学在1937年还曾经由教师张子龙、魏子才主编、主办过一份铅印对开版每十天按期出版的《鄂西小学旬刊》,内容除了有关校务、教务,训导等辅导资料,此外还有教师写的教案和教学心得,也刊登校园生活情况及学生的优秀作文,发行到辅导范围内的各所小学。

    这就凸显省立宜昌小学的确是与众不同。

    据省立宜昌小学当年的教师和学生回忆,这所小学之所以在宜昌独占鳌头,首先是因为每月办学经费2200-3000银元都是由省教育厅直接按期足额下拨的,这是县立小学的2到3倍;教职员工的待遇优厚,校长月薪100元,主任90元,教师80元,职员45到60元,而当时县立中心小学教师的月薪才32元,其它小学教师的月薪仅28元。

    因为办学经费充裕,校内设施自然就很好:学校建有两栋新式的教学楼,16个教室,个个宽敞明亮,为了便于学生晚自习,还从怀远路街对面的永耀电厂(现在的宜昌电力局)拉来专线,装上了电灯。为了办好附属的幼稚园,还耗资从上海买回一架欧洲制造的中型演奏钢琴,这在宜昌乃至鄂西的幼稚园中,除教会办的以外是仅有的一架。另外,教学用的图表、仪表、标本购置的也十分齐全,体育设施器材尤为令人瞩目,有篮、排、乒乓球,正规的乒乓台子八套;有铁饼、标枪,还有云梯、天桥、吊竿等等。

    一所学校的成功,除了硬件设施,还有师资力量和资源的配备。首任校长陈子和是留学生,继任的校长王福绪毕业于北大,到1936年,省立宜昌小学的教师达36人,国语教师为北京本科毕业,体育、音乐、美术教师都是专科毕业,连低年级教师和幼稚园教师也均为省立师范、或者幼师毕业,这样整齐的师资队伍在鄂西首屈一指;而学校的行管人员10多人,另有木工、瓦工、花匠、门房、打铃工以及图书馆和仪器室的管理员等校工13人,可谓配备整齐。

    学校规定,班任老师按高、中、低年级跟班走,要求每一个教师不仅要熟记两年的教程,还要跟班两年以便能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高年级则每班配备两位班任老师,由带国语和数学的教师担任。每天的早读和早会,班任老师必须按时参加;高年级每晚两节晚自习,班任老师都要亲临指导监督。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