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大公桥(53)
悠悠大公桥(53)
▲租界里的王公皇族
武昌首义后,摇摇欲坠的清廷每天得到的消息都是某地失陷或独立,加上袁世凯阳奉阴违,前线战事成胶着状态,再乐观的大臣也不再相信清廷能够轻易渡过此劫。因此有人建议,应当全力经营直隶(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等省份,与革命军划江而治,虽不易为,却未尝没有万一的转机。可最终不了了之。
当时的清朝束手无策,舆论媒体更是混乱得一塌糊涂。有人忆及当年咸丰朝天下糜烂,无省不乱;有人埋怨摄政王载沣,如果不是他在两宫殁后,大力支持立宪,何至于沦落至斯?报载那位晚清宗室重臣、清朝首任内阁总理大臣、铁帽子王庆亲王奕劻的一份金银、珠宝、衣饰详单,价值在一亿两白银以上,这已经超过史上最大贪官和珅所积,真是天良丧尽!
其实到1911年的冬季,满清已基本丧失了任何翻盘的可能:10月30日当天,革命党和新军在昆明发动起义,成立军政府。11月3日,贵州、浙江、上海的革命党和立宪派发动起义;11月5日,江苏宣布“反正”,四川革命党起义;11月7日,广西、安徽宣布独立。8日,福州革命党与新军起义。9日,广州宣布独立;也就在同一天,清廷不得不答应袁世凯提出的种种条件,颁布《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谕》,授命袁世凯组阁。到此时,清王朝只能任人摆布、由袁世凯与革命者来决定其命运了。
在满清的最后时刻,各种怪事层出不穷,比如1911年11月21日,清朝的资政院甚至异想天开的建议“剪发改历”,摆明是向南方示好,表明改良的决心,却得到一片叫骂声。那些满清遗老后来总结说:“亡国三妖”一是东洋留学生,二是新军,三是资政院谘议局。
京城也有流言满天飞,说的是京西潭柘寺有棵古樟树,每有新皇帝即位,必定生出一根新枝,而旧枝枯萎,人称帝王树。同治末年,光绪末年,都是旁生小枝,因为光绪与宣统都是自宫外迎立。不想到了1911年老根旁突然生出一枝新树,与象征宣统的三年新枝全然无干,“闻者骇异”。京城童谣更是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今年猪吃羊,明年种地不纳粮。”
加上打仗要钱,可清朝国库早已捉襟见肘,有人建议逼迫朝中诸皇亲国戚毁家纾难,估计可以得银二千万两,以充军饷,然后责成袁世凯主战,诏告天下,召回在上海议和的唐绍仪、杨士琦,斩首于菜市口,力挽狂澜。可不想到了辛亥年阴历腊月廿五日(1912年1月13日),那个一生从未有过主见的隆裕太后却在左思右想后下懿旨宣布辞位。翰林恽毓鼎在日记里叹息:武昌乱起,至今不过一百二十日,好好的一统江山,就此完结,“自来亡国,无如是之速也”。
1867年7月21日,曾国藩在与幕僚赵烈文聊天时谈及:“京城中来人说,都城里气象甚恶,明火执仗之案经常发生,而市肆里乞丐成群,甚至于妇女也裸身无裤可穿,民穷财尽,恐怕会有异变。为之奈何?”赵烈文回答说:“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分剖离析。然而主德隶重,风气未开,若无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我估计,异日之祸,必先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曾国藩与赵烈文谈话44年后,爆发了辛亥革命,清朝灭亡。此后我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这些都与赵烈文的预言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