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天道酬勤 > 悠悠大公桥(45)

悠悠大公桥(45)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悠悠大公桥(45)

    ▲雕塑四川保路运动

    辛亥革命是清王朝自己一手造成的。

    首先是慈禧太后临终前任命的光绪皇帝的弟弟、宣统皇帝的父亲摄政王载沣既没有治国方略,有没有政治手腕,人云皆云,遇事没有主见,才会有皇族内阁的出现,盛宣怀的上位。殊不知李鸿章不是曾国藩,后者功成名就后解散湘军,而李鸿章却可以让淮军成为他政治投机的保证,同时也可以发展自己的家族产业。同样,盛宣怀也不是和珅。和中堂在贪腐敛财的同时对乾隆皇帝忠心耿耿,而盛宣怀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出卖任何人。而李鸿章、载沣和盛宣怀的陆续登台,就是大清王朝末日的先兆。

    在盛宣怀推出铁路国有化之前,同盟会发动的第10次起义(史称“黄花岗起义”)刚刚失败,其主要领袖不是流亡海外就是亡命天涯。楚梦在《骄傲与疼痛——辛亥革命沉思录》中认为:“宋教仁、谭人凤、陈其美、居正包括黄兴在上海组织了同盟会中部总部,把北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起义重点区域,与同盟会的东京总部已无多少关系了。”而那位写出“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翩翩美青年汪精卫还待在天朝的大牢里,终日以吃饭、睡觉、写诗、思念心爱的姑娘来打发无聊的时间。

    可谁想到清政府却在成功挫败黄花岗起义后打出了一张臭牌:摄政王载沣下令裁撤旧设内阁及军机处,宣布成立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那桐、徐世昌为协理大臣,下设外务部、学部、民政部、度支部、陆军部、海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理藩部十部,以梁敦彦、善耆、载泽、唐景崇、荫昌、载洵、绍昌、溥伦、盛宣怀、寿耆分任各部大臣的责任内阁。不过只是内阁中,皇族又占7人,实实在在是一个“皇族内阁”,自然引起各方面的不满。

    终于成为内阁中的一员,就是盛宣怀人生中的最大风光,而邮传部大臣盛宣怀上任之初就推出的铁路国有化计划,还有接踵而来的四国借款条约的签署,遭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激烈反对,于是就有了四川的“保路运动”,而愈演愈烈的“保路运动”就成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尤其是利令智昏的盛宣怀完全没有意识到路权之争是从上到下的统一行动,尤其是当四川同乡会成立之后,依然并未采用任何怀柔安抚政策,反而积极主张引兵镇压。

    盛宣怀认为“兵警皆川人,惧不用命”,因此命令鄂督瑞澂将湖北驻军调往重庆,保护商埠,以做声援;请云贵督抚调近川之处的“统将带枪队千人驰往”,以其“震慑解散”保路群众。在成都,直接命令先后两任四川总督对民众实施弹压;在宜昌,命令李稷勋将宜昌工场停工待命,这自然会激起川人和宜昌修路工人更大规模的反弹,一系列的动作类似于抱薪救火,先是骑虎难下,再就是火上浇油,最后赵尔丰下令向请愿民众开枪,就成了自绝后路之举。

    这其中有些诡秘之处:前四川总督王人文从始至终都不希望与民为敌,所以会被火速撤职;但人称“屠夫”的赵尔丰在开始的时候也不愿举起屠刀,最后下令“阻击”完全是迫于无奈;奉命进川“进剿”的端方从武汉出发,停在宜昌“观察”良久,磨磨蹭蹭走了两个月,11月13日才到四川资州,并在此停留了14天,既未”进剿”,也未北上勤王。他在“进剿”上的不作为,不仅促使了四川起义的烽火蔓延,同时使得武昌兵力空虚,辛亥革命成功有大部“功劳”应该归结在他的身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