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天道酬勤 > 宜昌边边(130)

宜昌边边(130)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宜昌边边(130)

    △”先锋pioneer”轮从宜昌驶向重庆

    一三零、洋船来哒

    在那个偏僻得不能再偏僻,连地图都几乎找不到影子的陈家坨江边,除了一座歪歪斜斜的小茶馆,就只有一个比茶馆还小的杂货铺。杂货铺的生意一直很清淡,杂货铺的伙计倚在长长的木柜台上,竖起耳朵试图听清茶馆里那些茶客”摆龙门阵(四川话:说古论今)”的内容。突然从川江上游传来轮船汽笛雄。壮的吼声,声音惊起了岸边群群水niao,它们呼呼啦啦张。开双翅,成群地掠过水面,然后向远处飞去,像一片白se的浮云,飘然而上,煞是好看。

    ”洋船来哒!”有孩子在欢快的jiao着:”洋船来哒!”

    那是民。国七年(1918年)的秋天,那一年以列宁为首的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由彼得格勒迁都莫斯科;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创办了新民学会;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务;鲁迅出版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ri记》;中华民。国。军政。府组成;诗人李叔同出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李大钊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而在这个偏僻的川江小码头上,天天可见洋船开来开去。

    历史上把从四川宜宾算起到湖北宜昌结束的那段一千多公里沟通巴蜀与中东部的长江上游称为川江,其中,从重庆至宜昌的660公里水路是川江的主要行船航道,著名的三峡天险位于其中。因为那里有着无数的暗礁险滩,还有无数的惊涛骇浪,因此,无论对于船工、船上的旅客还是岸上的纤夫,川江自古有两条路:一条是生路,一条是死路。往事越千年,千里川江不知有多少故事沉淀江底,鲜为人知。

    据说,川江上的木船运输从唐朝就开始了:”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不过到了清咸丰元年(1851年),因太平军建都南京,淮盐不能上运湘鄂,清廷饬令川盐济楚,那些游弋在川江上的柏木船才真正形成了规模运输。然而,在川江航道的历史上,那个从英国到东方来冒险、眼光敏锐、百折不挠的立德乐功不可没(如有兴趣,详见笔者的《永远第。一的立德乐》)。

    1883年,他首先以游历内。地为名,从汉口乘木船逆水上行,沿途探。索川江航道,一个多月后抵达重庆;次年,立德乐就开始在汉口至宜昌的航道上经营轮船运输业。14年后,立德乐驾着”利川”号轮(这是真正的轮船)从宜昌出发,试航川江20余天后进。入重庆。三峡峡。谷内,第。一次回响起机器的轰鸣和汽笛的鸣jiao,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从此以后,包括国外商船与pao舰在内的各种机动船便接踵而至,被迫打开的huang金航道、不得不执行的对外开埠,开始改变这个东方古国的历史进程。

    不管是被迫也好,不得不执行也罢,在洋人用军舰大。pao轰开。国门之后,川江运输就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成为了一条沟通中。国西南与东部乃至世界的huang金水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青藏、巴蜀、云贵的物产,都要通。过这条航道进。入长江下游,而湖广、苏杭、闽越的产品,也要逆流而上,才能进。入大西南的广阔市场。更主要的是,外国的”洋油”、”洋布”、”洋碱”、”洋火”等源源不断由长江运抵重庆,而内陆诸省的皮革、蚕茧、茶叶、油脂等物品又经川江航运水道运往世界各地。

    这就jiao”贸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