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中书街(176)
戏说中书街(176)
一七六、黑白光影
下面是一位网名叫月润风铃草2012年9月23日写过一篇题为《宜昌老城印象之一——中书街与河水巷》,人家是摄友,文字也写得优美,摘录几段以供分享。
宜昌的中书街,短而狭窄,是形成于明清时的古老街道。中书街因明代中书王璲在此立了中书坊,就有了中书之名,后来为名流之士的居所。那天清早,一个常年居住于此的中年人见我在拍摄,他主动告诉我,其实中书街以前并不是中书二字,而叫“忠恕”街,他还特意交待,忠是忠诚的忠,恕是宽恕的恕。一个懂得真诚包容的城市。
中书街的尽头,一边是献福路,一边是学院街,这一带,都是写满记载了宜昌历史的街道,无论城市如何演变,它都是老宜昌人挥之不去的记忆。短短的中书街,长不足五百米,宽最多四五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并没有被一墙之隔的高楼大厦所打扰,他们依然过着很平静的生活。火炉的火燃的正旺。一口灶台,一把火钳,一个木凳,一些被油烟熏过漆黑的铁锅和一扇普通古老陈旧的木门。以及一个佝偻着背,蹒跚着步,头发花白,不断给灶里添柴火的老人。它的门檐上挂着一个蓝底白字的牌号:中书街77号。
才清晨七点多,走进中书街,这里的人早已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煤炉里冒出的缕缕青烟,小卖部也正式营业了,一瓶水,一袋饼干,一包烟,就是一天的希望。过道只要有一寸空地,就会开满鲜花和植物。煨锅里煨尽了一天的美味。
这是和中书街相连的另一条小巷道,叫河水巷。河水巷更窄更小。只是这门檐,这大树似乎更有欲要倾诉的故事。清晨的河水巷,幽静的听得到针掉地的声音。习惯了匆匆忙忙快节奏现代生活,如果不是喜欢,谁会特意走进这些旧影里,想读它懂它。一只猫,一条狗,一把椅子,一个不愿闲着的老人,一些失去的光阴和年轮。大红灯笼高高挂。他们敞开着门,洗衣,做饭,拉家常,宁静而祥和。在门帘里消耗时光。
在河水巷遇到一男子,闲聊中,他略带忧伤的告诉我,他生在河水港,长在河水港,在这里已生活了整整57年。他说,生活在这里,习惯了,这两年,却不断有人来测量,迟早一天要拆迁的。这里曾经记录了他的成长和大半个人生,他的难舍,他心中难于描述的痛,我懂得。就是这条窄窄的时光巷道。记录着一座池城。
巷道里,公话超市,老旧物回收,小卖部,小摊小贩,小茶馆,小旅馆,都是小生意,寻常生活。我最喜欢拍这一条条闲适的猫和狗。它们一点也不用为生计操心忙碌,就那样躺在主人的旁边,晒太阳,懒散的享受着属于它们的生活。汪家巷,这些牌号,这些砖瓦,不知道何时会从这里消失。时光静好。晾衣。墙头上肆意开放的金银花。
我第三次来,碰到一男孩,不到二十。他说他也出生在这里。他说怕以后看不到了,他也为这里拍过好多张照片,但是不够专业。小巷的衣服就可以这样无所顾忌的晾在任何一根铁丝上,牵牵绊绊的电线网上。这里的一切,仿佛离自己的生活已很遥远,但却又近在咫迟。紫丁香在夜里飘来阵阵清香。不管如何,我要尽量的为这个城市多记录些。我的血液已一点点融进了这个城市,我想关心这个城市里的任何一点变化。毕竟,我是爱它的。